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由于以微观知识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的西医药学(包括西医学和西药学)长足发展,对中医药学尤中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因中药学尤其其药物──中药的内在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不仅仍屹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且近二三十年来,倍受世人青睐,甚至达“世界热”之态。展望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将占主导地位。一、中药学及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实现中药学及中药的总体现状和以微观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科学出现,决定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性。到底将中药研究成什么样药物,诚应明确。故对现代科学化中药标志的探讨和界定,是必要和重要的。中药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2.
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就是按照中医药学的理论来研究、认识和运用西药.从理论上看,西药与中药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并能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的物质,二者的共性是西药中用、中药西用的依据.从临床实践看,发现一些西药疗效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其作用于人体所呈现的效应,用中医药理论可给予较为满意的解释.西药中药样特性研究思路是可取的,探索是可行的.西药中药样特性研究其意义在于:1引入西药中药样特性研究,可借助西药的微观优势,阐述中药学的许多问题.2为探讨中医"证"的本质提出新思路.3有利于提高西药疗效,减少或避免毒副作用及药源性疾病,可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医药学观点对西药利血平进行治疗前后血压、症状、脉象和舌象几方面的观察。据此分析和归钠了利血平的中药样基本特性,并提出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中药的基本内容。通过这样的尝试来说明中西医结合的另一形式-用中医药学观点去研究西医药现象的可行性;又因这样的研究能促进中医药学理论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修正与完善,能指导西药的合理使用,有利于西医药学从微观走向辩证,从而又说明了这一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1 中药和西药分属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理论体系。 西药中药化研究就是把西药放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结果使它具有中药的药性(性味、归经等)和功效,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成为新的中药。西药中药化研究为中药学实现现代科学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代以来,人们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研究,主  相似文献   

5.
西药中药化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就其临床探索过程中观察到的若干现象,介绍了该命题的由来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认为用中医药学的理论与观点去研究临床广泛存在的西医药学现象,有可能既丰富和深化中医药学内容,也将为西医药学从微观走向宏观提供思路与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6.
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确定西药的性能和功效 ,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 ,此研究过程和结果 ,即为西药中药化。由此使西药再获中医药学优势和可避免西医药学的劣势。中药可被研究成西药 ,同理 ,西药亦可放研究成新中药 ,单味新中药还可按中医药学理论组成复方新中药 ,另还可据此而有指导地发现现有西药的潜在作用 ,又成新西药。如此 ,西药中药化为新药研制新领域 ,提供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7.
西药中药化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药中药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临床研究.具体方案和作法:对患者进行西医药学诊断,给予相应西药治疗后,再诊断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给药前后,亦作中医药学诊断,并判定疗效.根据中医药学诊断所见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并结合西医药学诊断结果,归纳确定所用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至于其它研究方法,如动物实验、文献研究等,亦可考虑选用.但文献及动物试验研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最终由临床研究完成西药中药化.  相似文献   

8.
中药和西药的未来 ,笔者之见 ,可简单概括如下 :保留中药优势 ,克服中药劣势 ;保留西药优势 ,克服西药劣势 ;中西药学终将结合与统一 ,结合与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是中医药学。中药和西药的如上未来 ,乃为中、西医药学各自状况所决定 ,亦是客观要求所决定。准备从如下几方面加以论述。—、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内涵及其相应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内涵及其相应的优势劣势 ,是探讨中药和西药未来的基础 ,故先论述。(一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科学划定的原则中药和西药分别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 ,故其内涵的科学划定的基本原则 ,就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 ,药物本身要具备相应体系的特征或称相应药物的性能表述 ,即具相应基本内容 ,从而能按相应医学理论使用 ;第二 ,药物只有按相应医学理论使用时 ,才能称相应概念 ,否则 ,不能称相应概念。(二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及中药概念内涵与其优势和劣势1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为了确定中药的概念内涵 ,首先应当明确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即具备哪些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才能称作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因为这是确定中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占主导地位的药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由于以微观知识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的西医药学(包括西医学和西药学)长足发展,对中医药学尤中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因中药学尤其其药物──中药的内在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不仅仍屹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且近二三十年来,倍受世人青睐,甚至达“世界热”之态。展望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将占主导地位。一、中药学及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实现中药学及中药的总体现状和以微观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科学出现,决定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性。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和西药概念,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人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是临床中医学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中药研究思路,这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结构优化、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质控研究、组分体内药动学研究5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深入地阐述以组分为功能单位的中药研究新模式,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申睿  刘苗  朱向东  谈望晶  王烨 《中草药》2018,49(7):1721-172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UC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佘一鸣  胡永慧  张莉野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2017,48(17):3636-3644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也逐渐增大。高脂血症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化学药针对高脂血症有很好的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甚至毒性,长时间服用也存在耐药性等问题。中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具有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在临床上能够辨证治疗,发挥中医药特色,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调血脂中药的开发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陈修平  裴丽霞  王一涛 《中草药》2011,42(7):1255-1260
中药创新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灵魂.如何借助现代生命科学和医药学最新理论技术实现创新中药研发是中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我国近百年的中药现代研究的历史和经验,借鉴西方天然药物研发的思路,以中药创新研究中的几个成功的先例,总结和归纳了创新中药研究的6种主要模式:青蒿素模式、培养基模式、GBE761-Veregen模式、PHY906模式、复方丹参滴丸模式、PC-SPES模式,评述了各个模式在创新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特点、优缺点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药化妆品是由纯中药制成或在化学化合物基质中添加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化妆品,因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绿色天然、安全可靠等特点正越来越为全世界消费者所喜爱,但并非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归纳并对化妆品中中药原料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分类,如皮肤刺激性、光毒性以及积累毒性(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生殖毒性等)。以期为中药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浅述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王庆国 《中草药》2004,35(7):721-724
近年来中药的二次开发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现对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从分析目前形势人手,指出中医药发展虽机遇颇佳,但其本身却优势与不足并举,彼此相互错杂,甚至相互矛盾,形成了中医药发展的复杂形势,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中药二次开发是应对目前形势的积极方式,其既适应了现在开发新药的迫切局面,又保持了中医的固有特征,还针对了传统中成药工艺落后的不足。还从开发对象的选择、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工艺的革新等几方面对中药二次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做了详述,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  王淼  阳志强  王延年  马跃平  高慧媛 《中草药》2021,52(17):5369-5377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进行有效炮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但中药成分复杂,其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如何揭示这些复杂化学成分变化,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可将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学研究,而化学模式识别作为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炮制研究中广泛应用。针对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检测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成分变化,涉及药性改变、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初步探讨化学模式识别应用于中药炮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问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磊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中草药》2003,34(1):15-16
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L.为木贼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具止血、利尿、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淋症、目赤翳膜等 [1]。本实验对问荆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了 5个成分 ,其中 2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1 仪器与材料X- 4型显微熔点仪 (未校正 ) ,VG ZAB- HS质谱仪 ,Bruker AM- 40 0核磁共振仪 ( TMS内标 )。薄层色谱用硅胶 G,柱色谱硅胶 ( 1 0 0~ 2 0 0目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柱色谱聚酰胺 (解放军 8330 5部队 70 1厂 ) ,聚酰胺薄膜 (浙江黄岩生化材料厂 )。问荆 E.arvense L.采自甘肃省通渭县。2 提…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