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诊断的可靠性。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测法由于检测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诊断梅毒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用于检测各种临床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以对梅毒螺旋体进行基因分型,而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对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在区分梅毒的复发与再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PCR技术在梅毒诊断、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方面的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TP)的tpr基因亚型分布,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TP tpr基因亚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多家医院确诊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标本102份,其中全血75份,溃疡分泌物27份,用巢式PCR扩增TP基础膜蛋白基因(bmp),阳性者再用巢式PCR扩增TPtpr基因,酶切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对TP菌株进行tpr基因分型;追踪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变化,分析tpr基因亚型与患者血清TRUST滴度变化的关系.结果 剔除失访病例后的86份(86/102)有效标本中,巢式PCR筛选TP阳性者48份(55.8%),成功进行tpr基因分型者40份,分出3个tpr基因亚型,其中d亚型28份,e亚型4份,I亚型8份;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有33例(33/40)患者血清TRUST转阴,其中25例d亚型、4例I亚型及4例e亚型,7例(7/40)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不转阴,包括3例d亚型和4例 I亚型.结论 TPtpr的d亚型是广东地区梅毒螺旋体的优势流行株(70%),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P tpr基因的I亚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梅毒系由梅素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性病,在我国基本已绝迹,近年又死灰复燃。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科诊治277例梅毒患者,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277例梅毒患者男性151例,女性126例,男女之比1.2∶1。年龄15~78岁,平均30.5岁,其中20岁以下28例,21~40岁203例,41~60岁39例,61岁以上7例。已婚176例,未婚64例,离婚37例。传播途径:非婚性行为204例,夫妻间64例,不详9例。并发性病:伴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4例,伴有淋病9例,伴有尖锐湿疣6例。2.临床表现①早期潜伏梅毒:共26例,其中男14例,… 相似文献
6.
7.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可治愈的、慢性经典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tidum,Tp),其基因重组抗原的研究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应用广泛。为此,结合与临床诊断学有关的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梅毒螺旋体(TP)的分子亚型的分布,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衡阳地区疑似硬下疳的标本52例,经TPpolA PCR筛选后,阳性者用PCR扩增各标本中TP的ARP和TPR基因,酶切TPR基因扩增产物,分析各TP菌株ARP基因长度和TP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TPpolAPCR阳性者43例,可用于分型者38例,分为10个亚型,其中14d亚型有16例,其它亚型包括10d(2)、12a(2)、12g(1)、13d(4)、14a(3)、14b(2)、14f(2)、15d(5)、16d(1)。结论衡阳地区存在TP的多亚型,且以14d亚型为主(42.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法预防妊娠梅毒吉海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早期梅毒或TRUST滴度≥1:8的隐性梅毒孕妇分成2组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观察有无吉海反应的发生。结果 200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治疗组100例孕妇采用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治疗,9例发生吉海反应,发生率为9%;对照组100例孕妇采用小量青霉素递增治疗,8例发生吉海应,发生率为8%;总共17例发生吉海反应,总发生率为8.5%(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预防吉海反应的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法更实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输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579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ELISA试剂盒、TPPA试剂盒进行ELISA和TPPA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5790例入选观察对象中,应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阳性50例,阳性率为0.864%;而应用TPP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9例,阳性率为0.846%(49/579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3,P〉0.05)。≥70岁组的应用ELIS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与TPPA比较差异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梅毒螺旋体(Tp)是一种可以引起慢性和持续性梅毒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基因组学通过对不同个体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通过比较Tp不同菌株以及Tp和其他致病性螺旋体之间的基因组数据,探讨Tp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2)
梅毒螺旋体(Tp)感染过程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清除Tp,Tp则试图通过多种机制来逃避免疫清除并导致慢性感染。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时可能不能完全抵抗Tp感染,Tp可通过抗原变异、毒力变异或下调宿主免疫应答等方式导致持续感染和晚期梅毒损害,也有可能存在高度致神经梅毒的Tp菌株类型。本文综述Tp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以分析其与持续性感染的相关性。了解Tp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为梅毒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种检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方法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求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方法用于输血前和临床诊断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应用TPPA、ELISA、TRUST等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5例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梅毒血清标本,ELISA法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TRUST法为93%;经稀释法检测,ELISA法较TPPA法敏感。对815例临床标本检测,ELISA方法与TPPA法的检出符合率为100%。结论 ELISA法操作简单,结果判断可标准化,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既可用于过筛试验,又可用于筛检阳性样本的确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体外克隆并表达梅毒螺旋体青霉素结合蛋白,为制备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反应及基因重组技术,扩增重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JKM/TpN47,IPTG诱导表达。结果PCR法扩增出了1350bp的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JKM/TpN47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gbank上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pETJKM/TpN47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为梅毒的预防性疫苗的制备以及进一步研究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克隆并表达梅毒螺旋体重复蛋白K,为制备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反应及基因重组技术,扩增重复蛋白K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b(+)/TprK,IPTG诱导表达。结果PCR法扩增出了1350bp的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8b(+)/TprK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gbank上公布的该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pET28b(+)/TprK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TprK蛋白,为梅毒的预防性疫苗的制备以及进一步研究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应用TPHA试验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1 000名60~85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用TPHA试验进行抗TP抗体检查.结果 在1 000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老人中共检出阳性46人,阳性率为4.60%;同期300名60岁以上非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老年人中也检出阳性14人,阳性率为4.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02,P>0.05).结论 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TPHA试验阳性,其阳性可能与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无关.老年A.TPHA试验阳性,可能是梅毒近期或者既往感染,要结合病史、体检结果及其他化验等综合考虑分析后慎重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