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颔窦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窦囊肿共32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8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19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5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19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8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5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4.
鼻腔、鼻窦真菌病11例中男4例,女7例;25~50岁,40岁者居多;受累部位:单侧10例(鼻腔1例,上颌窦9例),双侧1例(均为上颌窦);累及筛窦1例,其余筛窦、蝶窦病变为阻塞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在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后,术腔喷洒止血的疗效。方法经鼻内镜下切除鼻息肉,开放筛窦,扩大上颌窦口,开放蝶窦,部分患者切除部分中鼻甲,然后将备好的生物蛋白胶直接喷洒在术腔达到止血的目的。结果除1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外,其余21例患者,术后出血约6-8毫升,止血效果好。结论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后,生物蛋白胶局部喷洒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流体力学方法测量全鼻窦开放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流体力学角度探讨全鼻窦开放术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比较鼻腔鼻窦气流走向、速度、压力和分布以及鼻腔鼻窦气流交换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方法 在1例健康成年女性鼻窦CT扫描基础上,使用Fluent 6.1.22软件模拟出正常人鼻腔鼻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再模拟出鼻内镜下全鼻窦开放手术后的鼻腔鼻窦模型,利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比较手术前后气流流速、压力、分布和迹线.结果 ①全鼻窦开放术后鼻腔总鼻道气流量明显减少,中鼻道和开放的筛窦连通区域的气流量增加,在稳态吸气时增加10%,呼气时增加9%;②全鼻窦开放术后相当于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手术区域的气流速度提高,鼻腔流场的最大速度发生了变化,手术后吸气时左侧鼻腔出现了2个高速区域,一是与手术前一致的下鼻甲前端的高速区域,另一区域在中鼻道的前端,相当于原钩突与中鼻道之间的区域,速度为5.03 m/s;③全鼻窦开放术后气流在鼻前庭、总鼻道、下鼻道、鼻咽等位置的迹线与手术前大致相近,但手术区域的气流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上颌窦、筛窦连通区域和蝶窦内形成大范围的涡旋;④全鼻窦开放术后鼻腔的总体压强逐渐降低,鼻腔中部压强降低较为明显;⑤全鼻窦开放术后各鼻窦内气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颌窦最多,蝶窦次之,额窦气流增加不明显.结论 全鼻寞开放术后鼻腔以中鼻道为主的手术区域的气流速度、流量和迹线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各鼻窦的气流增加,上颌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减少误诊和避免术式扩大化。方法:23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1例疑鼻窦恶性肿瘤行鼻侧切开,2例经前鼻孔切除,余20例行上颌窦根治术。结果:术后全部确诊为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随访8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本病术前诊断靠综合判断,上颌窦穿刺及鼻窦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依赖术中肉眼观察及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上颌窦根治术是本病较适宜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鼻腔鼻窦肿瘤病人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46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上颌窦浆细胞肉芽肿1例,双鼻腔、筛、蝶窦软骨瘤1例.病程6个月~10年.全部病例术前均作鼻窦CT扫描.16例中仅1例因软骨瘤侵犯双鼻腔、筛窦、蝶窦达前颅窝底而行双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切除肿瘤;另15例病变仅位于一侧鼻腔及鼻窦,均以单侧改良面中部掀翻术完成手术.病人仰卧,肩下垫枕,气管插管全麻,切口局部注射适量0.9%氯化钠加1‰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切口:①双侧唇龈沟上0.5cm切开粘骨膜,若病变仅限于一侧,则该切口达对侧尖牙或第1磨牙上方即可.沿骨膜下分离软组织,术侧达眶下孔,对侧达梨状孔,暴露上颌骨前鼻棘;②鼻小柱与鼻中隔间贯通切口,在相当于大翼软骨内侧脚和鼻中隔软骨前缘之间作贯通切口达鼻前庭底;③鼻前庭底部切口,从切口②末端继续向外下沿前庭底部相当于梨状孔下缘作皮肤切口,达鼻翼软骨内侧,至此②③切口互相连接成"C"形切口.与经典面中部掀翻术切口圈状省略了鼻侧软骨与鼻翼软骨切口.同时,沿梨状孔缘外切开鼻腔外壁粘膜.用2根纱条由双侧鼻前孔穿入,将上唇、鼻锥前部、面中部软组织牵拉向上翻起,可暴露面中部骨性结构,根据肿瘤部位及手术需要,切除上颌窦前壁、内壁及上颌骨额突后切除肿瘤.本组1例双侧鼻腔、筛窦、蝶窦软骨瘤,达前中颅底,经此法切除全部肿瘤.术腔均以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鼻孔息肉的发生部位和窦内蒂部性质及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3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64例(65侧)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探讨后鼻孔息肉发生部位和窦内蒂部性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64例(65侧)后鼻孔息肉中,59例(60侧)息肉来自上颌窦,5例来自蝶窦。来源于上颌窦的后鼻孔息肉中,起源于上颌窦囊肿者41例(42侧),起源于上颌窦息肉的18例。来自蝶窦的后鼻孔息肉中,2例蒂部为囊肿,3例蒂部为息肉。全组后鼻孔息肉蒂部为囊肿者占67.7%,蒂部为息肉者占32.3%。分别于鼻内镜下经扩大的鼻窦自然开口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处理。术后随访5~60个月,平均6.4个月,病变复发率3.1%。结论后鼻孔息肉多来源于上颌窦,其次为蝶窦,其蒂部可为囊肿或息肉。联合下鼻道开窗的鼻内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鼻窦真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我院1992~1998年收治鼻窦真菌病10例,认为鼻窦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柯-陆氏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鼻内窥镜手术在清理筛窦或蝶窦病变组织及术后窦腔护理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00年以来开展的鼻内窥镜下对27例病例复发性鼻息肉病人的再手术治疗。 27例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7岁~62岁,均有1次或多次鼻腔鼻窦手术史,前期手术包括鼻息肉摘除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额窦口及上颌窦口开放术。其中鼻息肉复发24例,鼻腔粘连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优势。方法2000~2004年间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患者,包括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Ⅲ期1例,上颌窦鳞癌2例,鼻腔黑色素瘤2例,蝶窦黑色素瘤1例,蝶窦原位癌2例,筛窦腺样基底细胞癌2例。均采用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野清晰,肿瘤暴露清楚,切除彻底,止血直观,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的手术方式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CO2激光辅助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的手术疗效。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4例(78侧),随机分成2组,其中鼻内镜下辅助CO2激光开放上颌窦窦口10例(17侧),常规鼻窦外科器械行上颌窦窦口开放术34例(61侧)。术后鼻内镜复查和鼻窦CT检查判定手术疗效。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鼻内镜下辅助应用CO2激光开放上颌窦窦口10例(17侧)中无1例窦口狭窄及闭塞,治愈8例,好转2例。而常规鼻窦外科器械上颌窦窦口开放术34例(61侧)中有4例(4侧)出现上颌窦窦口狭窄,1例(1侧)因上颌窦窦口闭塞而再次手术。治愈1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下CO2激光辅助上颌窦造口术可有效地减少上颌窦窦口狭窄或闭塞的机率,从而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垂体瘤手术经鼻径路主要有三种:1.鼻中隔径路。2.经筛窦蝶窦径路。3.经上颌窦蝶窦径路。著者观察了50例经上颌窦蝶窦垂体瘤手术定期随诊5个月至3 1/2年之鼻科所见。这些患者术前耳鼻喉检查均未见任何病变。术后不良合并症有:1.血痂形成:所有患者抽去鼻腔填塞后均可见到,应用软膏治疗后很快消失,另有5例比较严重,考虑系由于手术器械的压迫造成暂时性缺血引起的粘膜损伤所致,经数月鼻腔处理消失。2.粘膜粘连:鼻腔侧壁与鼻中隔大面积枯连共有  相似文献   

16.
真菌性鼻窦炎CT的非特征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前CT,提出非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术后病理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17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及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清理窦内病变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感染。其中单纯蝶窦35例,单纯上颌窦84例,筛窦上颌窦49例,全组鼻窦3例,筛窦蝶窦5例。观察以上各组术前CT除病变钙化特征以外的非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共176例179侧,其中单侧173例,双侧3例(全组鼻窦感染)。CT的非特征性改变包括:窦内病变密度均匀增高,窦内病变密度不均匀增高,受累鼻窦内侧壁可有骨质吸收。病理证实179侧中,单纯蝶窦组CT病变钙化27侧,CT病变非特征性改变8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5侧,不均匀密度增高3侧;单纯上颌窦组病变钙化72侧,病变非特征性改变12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8侧,不均匀密度增高4侧,伴有骨质吸收5侧;筛窦上颌窦组病变钙化36侧,病变非特征性改变13侧,其中窦内均匀密度增高9侧,不均匀密度增高4侧,伴有骨质吸收6侧;全组鼻窦组病变钙化6侧;筛窦蝶窦组病变钙化5例。窦内病变钙化达81.56%。结论:窦内病变的钙化被视为真菌性鼻窦炎CT的特征性表现,但在临床工作中可观察到部分真菌性鼻窦炎术前CT的非特征性改变。当缺乏CT的特征性表现时,仅通过CT尚不能作出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需其他检查手段来做鉴别诊断,甚至需经手术探查后的病理诊断来确诊。  相似文献   

17.
鼻窦真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洁波  苏振忠 《耳鼻咽喉》1999,6(3):135-137
总结我院1992 ̄1998年收治鼻窦真菌病10例,认为鼻窦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1)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2)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3)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4)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柯-陆氏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鼻内窦镜手术在清理筛窦或蝶窦病变组织及术后窦腔护理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总结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经验,对鼻窦内窥镜手术69例(121侧次,均为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14 ̄68岁。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14例(25侧次),全筛窦开放术33例(59侧次),全蝶筛窦开放术21例(36侧次),蝶窦开放术1例(1侧次)。辅以上颌窦根治术23例(36侧次)。随访3 ̄20个月。术后鼻塞完全消除者57例(57/59);头痛完全缓解者51例(51/56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往往涉及多个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及蝶窦。近10余年来,鼻内镜外科技术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重要手段。鼻内镜下纠正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恢复和重建鼻腔、鼻窦良好通气和引流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目的。我们发现开放后组筛窦、蝶窦与否在鼻内镜手术中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有着相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男10例,女3例,年龄22~67岁。鼻腔来源3例,上颌窦来源3例,筛窦来源2例,额窦及额隐窝区域来源3例,蝶窦来源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鼻内镜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有1例患者术中发现部分肿瘤恶变,术后接受放疗,随访3年半未见复发。结论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及累及部位选择合适手术径路,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有恶变者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