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4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两组患者排除基础性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4±4.1)d vs(20.7±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100%vs 76.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按照流程进行急救,有利于构建快捷、高效的救治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群体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观察记录流程再造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抢救时间缩短,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均为P〈0.05,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群体创伤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创伤院内抢救成功率。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级创伤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34例。高级创伤护理急救流程:接诊时开始评估、气道处理、维持呼吸→循环处理并控制出血→评估神经缺损→彻底暴露伤者检查背部及全身→AMPLE病史采集→护送手术或住院→详细记录。常规护理顺序:分诊登记→检查抢救→转入专科或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结果: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服务,可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级创伤护理应用于创伤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高级创伤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创伤护理在严重创伤急救护理中使用,可将抢救时间缩短,并以此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性创伤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过程.方法:对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爆炸案,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物资筹备组、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急救措施.结果:在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名伤员急救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无1例发生漏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完善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有力的后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创伤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静敏  唐悦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1):484-48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危重创伤急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危重创伤急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护理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危重创伤急救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成为保证患者抢救成功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77例创伤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1-48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26-5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创伤。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级创伤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观察组41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0例,占97.6%,有效抢救时间为21.23±3.41分钟,抢救无效1例,占2.4%,对照组3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占88.9%,有效抢救时间为29.22±5.77分钟,抢救无效4例,占11.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结论:在进行创伤急救的过程中,采用高级创伤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急诊室在处理群体事件时集中提供最有用的护理,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衔接院前救护并为患者生命的延续提供进一步支持[1]。回顾以往群体伤员的急救过程,参加人员众多,现场忙乱。为了迅速落实紧急而繁杂的护理工作,使之条理有序,本研究在分析总结以往群体事件处理过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蜂螫伤的急救护理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代梅 《华西医学》2007,22(1):166-166
目的: 探讨蜂螫伤病人的急救方法和护理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11月共收治疗30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出现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心肌酶学增高,经血液透析抗感染素和应用皮质激素及局部伤口的护理,2例自动出院,20例全部治愈,8例仍在血透中.结论: 经局部伤口的及时清洗和护理,并早期应用皮质激素和血液透析,可明显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5668例次院前急救记录,分析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的影响,提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体谅家属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急诊病人及其家属,注意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根据病情组织并指导家属配合抢救,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或损伤;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家属解释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注意保护家属安全,引导家属面对现实,给病人以正向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本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院前急救次数以及空车率、呼救原因、现场施救措施以及复苏成功率、备车时间、路程耗时、呼叫-施救间期、院前急救收入和欠费情况。结果:院前急救出诊任务1241次,实际急救1023人,空车返回125次,空车率为10.07%;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的71.85%;其中仅需转运服务占22.09%(226例);现场心肺复苏61例,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8.20%;平均呼叫-施救间期11.2±4.3min;有12.65%的院前急救任务无法收到应得费用约占应得收入的5%。结论:区分一般帮助和紧急医疗救护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急诊医疗资源,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急诊医疗补偿机制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名低年资护士,将其按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考核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考核法。比较两组护士各项技能考核中的得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各个项目的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且在静脉通路的建立、除颤仪的使用、急救药品取用、加压呼吸气囊给氧、程序熟悉和措施得当、爱伤与沟通、团队协作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考核法是全面提高临床护士思维品质、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临床护士现场救护决策能力和综合急救意识的有效方法,是一套比较适应当前急救护理考核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培训模式,以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能力水平。方法:首先确立院前急救培训的目标,设置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编写院前急救培训教材和制定培训方案,并对院前急救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理论+技能演示、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2种培训方法,构建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将网络内三甲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名,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方式的培训。比较两种培训方法培训前后两组成绩。结果:培训后两组的院前急救基础理论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但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培训方式的学员成绩明显高于理论+技能演示培训方式。结论:理论+技能演示+视频教学是一种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科学合理有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结合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其对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挑选116例我院治疗的AIS病人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所有病人均给予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就诊情况相关指标、治疗方面的效果及治疗前、后CSS以及NIHSS的具体评分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DTP、DTT、DTI、DTL、入院后行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时间、入院至脑血管再通时间均缩短明显(P<0.05);研究组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明显(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病人比例显著较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较短(P<0.05)。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后7d两组病人CSS、NIHSS评分较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低(P<0.05)。结论: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在AIS病人的治疗中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结合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则能明显缩短病人达到医院急诊至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时间,减少或避免治疗延误,降低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动体外除颤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在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除颤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心电显示室颤(VF)、心脏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PEA)三者构成比,并计算除颤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128例患者中34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给予AED除颤,心肺复苏成功8例;94例无除颤指征(其中3例经单纯CPR后即恢复心跳无需除颤);由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9.20±1.93 min,存活组6.87±1.55 min,死亡组9.55±2.20 min,存活组和死亡组心电表现为VF、心脏停搏、PEA者分别为73%、9%、18%和20%、19%、61%。结论:影响除颤及心肺复苏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时间,使用AED快速早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同室颤类型对电击转复成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东莞市虎门镇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急诊科2009年度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和21-60岁的青壮年为主,一天内在10-22时以及冬、春季院前急救较密集.外伤以车祸和头部外伤为主,非外伤中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多见.结论:一天内在10-22时以及冬春季节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本区域的院前急救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培训对大学新生急救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浙江某高职学校8个班的35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及一般性信任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除止血及综合情景项目外,新生其他急救知识技能项目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新生PTM量表中的利他及公开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均P0.05),PTM量表中的其他维度及一般性信任量表的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亲社会行为与信任存在相关性(P0.05);培训后,亲社会行为与信任、急救知识技能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提高大学新生的急救亲社会行为,除了对其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社会环境下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外伤昏迷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所致昏迷患者150例,依据其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入,无有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由120急救接收,入院前接受院前急救与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费用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费用、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昏迷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