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局麻加神经根阻滞麻醉下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临床资料作为分析来源,所有患者均在局麻加神经根阻滞麻醉后接受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段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归纳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疗效评估后提示优良率为95.8%,手术时间为(42.13±6.51)min,术中出血量为(67.61±3.67)m L,住院时间为(8.34±0.78)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制定干预措施时可将局麻加神经根阻滞麻醉下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作为首要方案,对病情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是成功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自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共有3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290例,半椎板切除29例,全椎板切除7例。结果:有28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损伤3例,硬脊膜损伤5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硬膜外血肿1例,椎间隙感染2例,椎间隙定位错误2例,极外侧型突出遗漏2例,术后腰椎失稳7例,原间隙髓核再突出6例。结论:我们只要充分认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熟悉腰神经根的形状及走行,术前全面查体并常规拍腰椎X片,结合影像学资料认真分析,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正确定位、仔细解剖、规范操作、取净髓核、严密止血、充分引流;术后加强管理,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以上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产生脑积液漏的合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12月同行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积液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77例手术患者中30例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29%.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规范术中操作,强化术后监测是降低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脑积液漏产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56例,良22例,总优良率为93.9%。结论: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围术期的标准程序化有助于正确掌握及应用治疗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常规化,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蒲小兵  代飞  周强  谢肇  何清义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7,36(11):1016-1018
目的 探讨标准程序化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标准化的治疗与康复程序和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应用这一标准化治疗程序,我院在2003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男187例,女98例,平均年龄38.5岁.结果 208例获随访, 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其中疗效为优者190例(91.4%),疗效为良者13例(6.2%),疗效为可者3例(1.4%),差2例(0.96),优良率达97.6%.结论 应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而疗效稳定.术前、术中及术后操作、治疗和康复的标准程序化,利于治疗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准确掌握及正确应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和常规化,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手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远明  陈锋 《广西医学》2012,34(11):1518-1519
目的观察腰椎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用ME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389例患者中,386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中改为开放性手术。27例出现并发症:术中曲张静脉破裂出血8例,硬脊膜撕裂并出现脑脊液漏6例,神经根不完全损伤3例,椎间隙感染3例,术后复发4例,定位错误3例。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合适病人的选择、熟悉镜下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是预防腰椎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3-96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第十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之间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其手术效果、不良反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后可下床活动天数为3.5±4.5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5±11d,平均手术时间为45±20min,平均出血量在60±20ml,均明显优于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实验组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2.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优于术前。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椎管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多发生在20~50岁的病人,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根治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以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剥离组织范围小、术后腰椎稳定性好、疗效肯定、病人卧床时间短等优点逐渐被患者接受。该院自2003年1月~2005年8月间共为287例患者实施了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损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特点。2002年8月-2006年8月,我科协助医生开展了后路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625例,获得随访380例,优良率93%。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自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共有3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290例,半椎板切除29例,全椎板切除7例.结果有28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损伤3例,硬脊膜损伤5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硬膜外血肿1例,椎间隙感染2例,椎间隙定位错误2例,极外侧型突出遗漏2例,术后腰椎失稳7例,原间隙髓核再突出6例.结论我们只要充分认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熟悉腰神经根的形状及走行,术前全面查体并常规拍腰椎X片,结合影像学资料认真分析,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正确定位、仔细解剖、规范操作、取净髓核、严密止血、充分引流;术后加强管理,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以上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及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经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22例均为单间隙;突出间隙:L4/5 12例,L5S1 10例;突出位置:后外侧型18间隙,中央侧偏型4间隙。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3~10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优良率86.36%;并发症: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脊神经根损伤1例。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组织分辨率高,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 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伤口内放置闭式引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本文对110例椎间盘后路手术后放置闭式引流患者的伤口引汉液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早期并发症进行观察,并与同期94例不放置闭式引流的患者对比。结果 引流组术后24h小时内引流液量平均160ml;早期疼痛症状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应用闭式引流,有助于减轻术后腰腿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俯卧位下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和侧卧位下椎板开创髓核摘除术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对患者BP、HR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04例,根据手术指征分为 A、B两组,A组108例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B组96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手术时间缩短,BP、HR波动明显,需用麻黄素或阿托品进行对症处理.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虽然创伤小、时间短,但手术体位对 BP、HR影响明显,术中需严密观察,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腰椎手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行脊柱手术不断增多,主要包括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管狭窄椎管扩大减压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等。我们用硬膜外阻滞基本可完成以上各种手术麻醉,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对于此类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