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耐药株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引起的全球性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 (Lamivudine) ,α干扰素为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且有免疫调节作用 ;拉米夫定为抗病毒药物 ,是一种双脱氧核苷类似物 ,吸收后在体内代谢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酸化物 ( 3TC TP)。HBV在复制过程中存在前基因组RNA的逆转录过程 ,3TC TP在逆转录过程中可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由于其戊糖环为双脱氧硫代呋喃糖环 ,不具有 3′羟基 ,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 ,所以可以阻止下一个核苷…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是人体感染HBV后 ,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 ,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因此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针对其发病的各个环节 ,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本文就作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各发病环节 ,近几年常用或开始应用的几种药物作一综述。一、抗病毒药物(1)干扰素 (α -IFN) :α -IFN是一种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目前α -IFN仍是临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及首选药物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抗HBV制剂 ,其有效率约为40 %。α -…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众 《临床荟萃》2002,17(2):118-119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在 2 0世纪的最后 10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 ,α 干扰素 (IFN α)及核苷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改善了HBV相关肝脏疾病的自然病史和预后 ,近年来已在抗病毒治疗领域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认识。1 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现状1.1 IFN α 人们对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始于IFN α的单药应用。超过 10年的治疗研究证实 ,IFN α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有效药物 ,其抗病毒的机制包括激活体内特异和非特异杀伤细胞 ,促进病毒抗原和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 )复合物的表达 ,增强机体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难治性肝脏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国际学术界公认抗HBV有效的α—干扰素来说,其治疗慢性乙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仅在30%左右,且在有效剂量下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为了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有效方...  相似文献   

5.
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已知的输血传播疾病有十几种 ,其中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AIDS)、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 /Ⅱ型 (HTLV Ⅰ /Ⅱ )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等。目前 ,大多数国家已规定必须对献血者及血液筛查这 6种病原体。现就目前这几种主要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新进展情况作一概述。一、血清免疫学检测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检测[1] :对献血者HBV感染的检测 ,大多数国家通常只检测HBV表面抗原 (HBsAg)。检测HBsAg方法有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如间接血凝试验(IHO)、乳胶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6.
核苷/核酐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卿 《临床荟萃》2001,16(2):95-96
80年代中期以来,α干扰素一直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导药物。α干扰素10MU每周3次,或5MU每日1次,连用16周,可使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转阴。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溶解。α干扰素的局限性包括4个方面:①需要肠道外给药;②治疗初期常发生2~3周的流感样症状;③治疗反应可伴随肝脏损害的一过性加剧,肝功能失代偿或接近失代偿的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④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患者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7.
国产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例疗效观察空军济南医院传染科(250031)纪永水,刘嘉洋干扰素是近年临床上推崇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之一,为观察其对HBV的抑制作用,我们应用国产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例,现将近期...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我国有现症CHB患者约 2千万人 ,每年有 2 3 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 ,其中有 15 6万人死于肝癌。因此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阻止病程进展最为有效的方法 ,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其中 ,核苷类似物中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是拉米夫定 ,即将应用于临床并有较好前景的是阿德福韦。免疫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另一种清除病毒的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人呈全球性分布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 3 .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大约有 10 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 75 %~ 85 %肝癌 (HCC)与HBV感染有关。迄今为止 ,对CHB的治疗尚不令人满意 ,本文就CHB的治疗现状综述讨论如下。1 干扰素 (IFN α)据美国Hollinger报道 ,经选择对象用干扰素HBsAg阴转率约 6% ,HBeAg阴转率约 2 1% ,HBV DNA阴转率为 2 0 % (检测阈为 1.5~ 3 0 .0 pg/ml或 5 0~ 10 0万拷贝 /ml)。干扰素每日5MU或 10MU每周 3次或隔日一次是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HBV)的复制 ,阻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 ,尽管干扰素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抗HBV制剂 ,但疗效只有40 %~60% ,且不良反应较多 ,价格昂贵。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对HBV复制中的逆转录过程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我院从1999年起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现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关系作一初步的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按照1995年5月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标准[1],确诊为慢性…  相似文献   

11.
庚肝病毒是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属黄病毒科 ,临床上单独感染时一般表现为症状轻 ,恢复快 ,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临床多见HGV重叠或联合HBV、HCV感染的病例 ,它们对于干扰素的应答如何 ?本文就我院在开展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是我院 1 996~ 1 999年住院的患者 ,其中男 1 80例 ,女 78例 ,年龄 1 8~ 50岁 ,诊断依据按照 1 995年全国流行病寄生虫会议修订的标准。所有患者分成A组HBV -DNA( ) (慢性肝炎患者 1 0 0例 ) ;B组HCV -RNA( ) ,59例 ;C组HGV -RNA( ) …  相似文献   

12.
CD8 1在体外能与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 2 (E2 )糖蛋白结合 ,可作为HCV的 (共 )受体。α干扰素能调节CD81的表达。利巴韦林 (Ribavirin)具有抗病毒侵袭作用。本文评价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对CD81和CD81mRNA的调节作用以及丙肝病毒基因型与应答作用。病人 慢性丙肝病人 10例。抗HCV均阳性。INFα与利巴韦林治疗 2周 ,定量RT PCR检测初期反应。PBL分离和培养 肝素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 (PBL) ,以2 0× 10 6/ml悬浮于 10 %FCS、2 0mmol/LHEPES、2mmol/L谷氨酰胺和抗生素的R…  相似文献   

13.
吕红 《临床荟萃》2000,15(22):1042-1043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慢性化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引起。近年作者运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HBVDNA拷贝数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32 6例慢性HBV感染者 ,均为我院 1995~ 1999年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男 189例 ,女 137例 ,年龄 18~2 5岁 ,平均 34.2岁 ,抗 HBC均为阳性 ,均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诊断按照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无症状HBV携带者 (ASC) 6 2例 ;慢性乙型肝炎 (CHB) 2 47…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呈全球分布 ,全世界约有 1 7~ 2亿人感染HCV。在我国HCV的感染率占总人口的 3 2 % ,约42 0 0万 ,是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HCV感染后 85 %以上会转变成慢性肝炎 ,如未经合理治疗 ,其中 2 0 %~ 5 0 %经 10~ 2 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 ,1%~ 2 %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目前 ,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干扰素仍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其疗效尚不令人满意 ,且复发率高 ,因此只有认真选择治疗病例 ,才可望提高疗效。1 抗病毒治疗病人的选择1 1 急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可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和干扰素类(包括α-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部分患者对单药抗病毒方案疗效不佳,且药物有限,联合用药和寻找预测疗效的因素与指标成为了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采用对比观察了抗乙肝转移因子与基因工程干扰素α-lb的疗效。结果显示,苷必妥组有总有效率和HBVDNA阴转率方面与赛若金组14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HBeAg阴转率方面尚不及赛若金组。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望龙  李福元 《新医学》1997,28(12):666-666,669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传染科(510080)邱望龙李福元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发现HBV基因变异与临床关系密切,而HBV基因变异与干扰素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对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反应性差异与KIR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6名慢性HBV感染α-干扰素有效应答者(实验组)和57名慢性HBV感染干扰素无应答或部分应答者(对照组)分别进行KIR基因分型,比较2组间KIR基因型及单体型的差异。结果 AH基因型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7.222 4,P<0.01),AF基因型及1型单体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2χ=10.057 5,P<0.01;2χ=16.328 3,P<0.01)。A组单体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高于实验组(2χ=5.982 8,P<0.05)。而B组则相反,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高于对照组(2χ=5.983 0,P<0.05)。结论 AH基因型及B组单体型可能与α-干扰素抗病毒有效应答有关,AF基因型及1单体型和A组单体型可能与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应答或部分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庆彦  李庆方  赵洪奎 《临床荟萃》2001,16(12):F002-F002,56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对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威胁 ,它具有发病率高、迁延难愈、无特效治疗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侧重于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治疗。最先被批准公开应用的一线抗HBV药物α 干扰素 (α IFN )具有诸多不足 :应答率低[1] ,不良反应多见 ,应用不方便 ,价格昂贵等 ,且不宜应用于失代偿期肝病、器官移植、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适应证有一定限制[2 ] 。新近发展并已被批准上市的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 (化学全称是 2′ ,3′ 双脱氧 3′ 硫代胞嘧啶 ,简称 3TC)是抑制HBV的又一大突破。迄今全球已逾万人使用且取得…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口含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993~ 1 996年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 79例 ,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且为HBV高度复制患者(HBeAg 、HBVDNA ) ,诊断、分型符合 1 990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治疗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随机将患者分为 3组 ,第 1组 30例 ,其中慢迁肝 1 1例 ,慢活肝 1 9例 ;第 2组共 1 9例 ,慢迁肝 8例 ,慢活肝 1 1例 ;第3组 30例 ,慢迁肝 1 4例 ,慢活肝 1 6例。第 1组患者每日舌下含服 (干扰素 (Lmmulin(毅丰医药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 2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