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单抗湿板法进行HLA-Ⅰ类抗原分型,对传统配型原则Ⅰ类抗原错配(MM)2个以上位点的149例肾移植,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观察其术后一年存活率及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在不考虑DR位点的情况下,按CREG 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供受HLA-Ⅰ类抗原0、1和2MM数分别为36例(16.67%),62例(41.61%)和51例(34.22%);术后一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6例)、27.40%(16例)和43.14%(22例)。术后一年存活率分别为97.22%(35例)、93.55%(58例)和82.35%(42例)。结论:在传统配型不满意的情况下,对HLA-Ⅰ类抗原采用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受,可以获得满意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等待供肾的患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亦为获得配型良好的供肾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肾移植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肾成功及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配型HLA-A、B、DR位点0错配(MM)的绝佳肾移植效果已收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布存在高度多态性,要在无关人群中找到两个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在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32例PR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采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CREGS+DR0,1,2和3错配(MM)分别为8例(25%)、10例(31.25%)、12例(37.5%)和2例(6.25%),无4~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2例(6.25%)、3例(9.38%)、10例(31.25%)、9例(28.12%)和8例(25%),其中0~1错配仅有5例。肾移植术后仅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_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筛选受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者群体反应抗体,比较分析传统HLA配型与交叉反应组( CREGs )配型两种配型方法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9例肾移植患者中,补体依赖的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阴性。群体反应抗体(PRA)阴性103例,其中7例(5.38%)发生AR;PRA阳性6例,其中3例(33.33%)发生AR。传统HLA配型0~6 MM分别占0.92%,2.75%,3.67%,22.02%,35.78%,28.44%和6.42%,相对应AR发生率分别为0、0、0、0、15.38%、9.68%和0;CREGs配型6 MM时无移植病例,CREGs配型0~5 MM分别占2.75%,8.26%,20.18%,39.45%,26.61%,2.75%,相对应AR发生率分别为0、0、4.55%、11.63%、10.34%和0。将0~4 MM组合并统计,传统HLA配型与CREGs 配型A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传统HLA配型与CREGs配型0~4 MM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0,P<0.01)。结论术前PRA阳性者,AR发生率高于PRA阴性者。与传统HLA配型相比,CREGs配型能够提高受者和供者HLA匹配的概率。0~4 MM时传统HLA配型与CREGs配型对AR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nc-tive anti-body PRA),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rocyte antigen HLA)体液致敏状态,是引起超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本院8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移植前的HLA组织相容基因检测和LAT-PRA ELISA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6):2041-2044
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预防、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是目前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临床诊疗的关键。免疫抑制治疗强度不足以控制由同种异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激发的免疫反应是受者产生DSA的原因。肾移植受者术后应定期检测HLA抗体, 分析阳性HLA抗体是否具有供者特异性, 综合DSA的特性和病理活检诊断及时明确其临床意义, 指导进一步的合理治疗。对DSA应重在预防、定期检测、积极适度治疗, 防止AMR疾病过程中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因果发展, 以期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在2次肾移植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1例2次肾移植病人的PRA水平及特异性进行监测,按CREG原则选择供者。结果 11例2次肾移植的病人,按照CREG配型,0抗原错配为3例,1抗原错配为5例,2抗原错配为3例。10例术后常规治疗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1例(2抗原错配)术后发生轻度排斥,经治疗逆转。11例术后10天左右肌酐恢复正常。结论 用PRA监测2次肾移植患者(高度致敏者)的HLA抗体含量及特异性,按CREG配型原则,避免针对性抗原的供者,可极大降低2次肾移植的风险性,并能提高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1/2、HLA-A3、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vs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vs67.6%,P=0.011)。供者HLA-C1/2、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vs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vs54.2%,P=0.011)。受者KIR/供...  相似文献   

10.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型和抗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检测结果评估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细胞抗原(HLA)是人类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系统,与疾病的易患性密切相关,其功能涉及机体免疫应答和调节的各个方面。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果,而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是由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所致。近年来,HLA基因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CRF可能存在的免疫遗传易患性和相对风险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该文就HLA基因多态性与CRF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彭树新  李啸红 《医学综述》2009,15(7):987-990
人类白细胞抗原G属于非经典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遗传学特性,特异性地表达在绒毛外滋养细胞层,受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β等因子的调节。通过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诱导T细胞免疫偏离,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的敏感性,诱导胎盘绒毛膜组织表达HLA-E分子,抑制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等途径诱导和维持母亲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与不明原因不孕、反复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 PE)孕妇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sHLA-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轻度、重度PE及健康孕妇血清中的可溶性HLA-G( sHLA-G)水平。结果各组孕妇外周血sHLA-G水平:轻、重度PE组孕妇分别为(44.32±10.72) U/ml,(30.08±9.12) U/ml,对照组为(90.52±11.32)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PE组与轻度PE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健康孕妇相比,sHLA-G在PE孕妇外周血中呈明显低表达,sHLA-G表达水平的异常可能与P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徐海凤 《医学综述》2012,18(6):813-815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群包括100多个基因座位,共554个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全长3600 kb,是调控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基因系统。与HLA相关的血管病变主要有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它们的发病机制均与非特异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一定关系。现对上述几种疾病与HLA基因型特性相关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丽煌 《医学综述》2011,17(9):1337-1341
鼻咽癌是与病毒相关的癌症,在东南亚和北非地区高发。几组基因连锁分析研究显示,易患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与鼻咽癌的发展相关。HLA系统是高度多态性的,根据人类种群研究发现其有能力赋予鼻咽癌易患性或抵抗性。现概述在鼻咽癌发病率不同的各个地区间的HLA阳性、阴性与鼻咽癌流行的信息。根据HLA相关的免疫功能及HLA基因与鼻咽癌易感假基因之间存在的潜在连锁不平衡关系,来重点讨论这些相关性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静  阮林海 《医学综述》2008,14(13):1952-1954
近年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治疗恶性血液病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与HLA全相合相比具有供者来源方便的优点,但HLA半相合存在着移植物抗宿主病重、免疫重建迟、致死性感染发生率高、移植相关病死率和疾病复发率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从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选择性的去除T细胞策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输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是由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GD的重要遗传因子,HLA-Ⅰ、HLA-Ⅱ、HLA-Ⅲ类中易感性基因位点、保护性基因位点及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成为HLA基因与GD相关性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如HLA-DR、HLADQ基因等。目前研究方向逐渐从单纯基因型变异的研究深入至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及变异氨基酸构成蛋白结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HLA基因对了解GD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原发性CMM、12例痣细胞痣(6例炎性痣细胞痣,6例普通痣细胞痣)HLA-G及P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LA-G与PR均在CMM中选择性表达。HLA-G蛋白表达与肿瘤微环境炎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R表达在女性、年龄≤55岁、病程>1年、溃疡以及非肢端型组织亚型的阳性比例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HLA-G与PR在CMM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HLA-G在CMM中的表达调节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而与孕激素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各类疾病患者中的表达,评价HLA-B27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7日杭州各大医院4272例入院就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B27抗原表达。[结果]HLA-B27表达阳性有1209例,另有5例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认,阳性率为28.30%,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4.58%,,女性为20.36%;阳性患者中主要以21岁至40岁为主,按年龄组分成≤20、21~30、31~40、41~50、≥50岁,男性阳性率分别为11.76%、36.12%、26.42%、13.94%和11.76%,女性分别为7.03%、25.78%、32.03%、15.36%、20.31%;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性关节炎(RA)、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HLA-B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25%、54.55%、47.82%、20.75%。[结论]HLA-B27阳性表达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集中于21~40岁,且与AS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E在人早孕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与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15例正常早孕妇女及15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LA-G、E的mRNA和蛋白质在早孕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人早孕胎盘组织所有的滋养细胞,包括合体滋养细胞、绒毛细胞滋养细胞、绒毛外滋养细胞中均有HLA-G、E mRNA的表达.特异性针对HLA-G的单克隆抗体4H84仅在绒毛外滋养细胞中检测出HLA-G蛋白表达.HLA-E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部位一致.RSA组-眦A-G、E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HLA-G、E蛋白的表达水平在RSA组也明显降低.结论 HLA-G mRNA与蛋白表达部位的不一致可能与单克隆抗体4H84有关.母胎界面的滋养细胞表面HL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与RSA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