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色素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胃镜下及时发现早期胃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外科根治术,胃癌局限于黏膜层者5年生存率达95%,侵及黏膜下层者5年生存率亦可达80%。国内外新兴的胃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痛苦小,效果亦好,为胃癌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能胃镜治疗的早期胃癌直径一般小于2.0cm。日本胃镜下早期胃癌检出率达50%以上,我国只有15~20%。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改进胃镜的诊断技术,通过向胄黏膜喷洒药物观察黏膜颜色改变等染色胃镜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口服或将色素喷洒在胃黏膜上,或经血管注射色素后,作胃镜检查,叫色素胃镜,目前已取得较多进展,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的病理特点及其分型,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9例胃镜诊断并术后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隐痛或不适,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反酸、嗳气等。发病部位以胃窦居多,占63.3%,分型以溃疡型居多,占38.8%。结论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要引起重视。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的手段。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建议积极进行胃镜。  相似文献   

3.
温建军 《江西医药》2015,50(2):160-162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染色放大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染色放大组和染色放大组,观察超声胃镜及染色放大胃镜的检查结果。结果胃小凹Ⅰ、Ⅱ型主要为炎性病变,Ⅲ、Ⅳ型主要为肠腺化生、异型增生,Ⅴ型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可见,胃小凹分型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超声胃镜检查病变部位:胃窦51例(56.7%),胃角11例(12.2%),胃体28例(31.1%)。T分期总准确率为87.5%(7/8),N分期总准确率为75.0%(6/8)。超声+染色放大组对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放大组(P<0.05),但两组对炎性病变及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胃镜联合染色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下黏膜微血管改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5例常规胃镜观察下有胃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或凹陷等改变的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放大胃镜观察,根据胃镜下黏膜微血管改变将放大胃镜下黏膜像分为4型。对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胃镜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5%(19/20)健康志愿者符合Ⅱ型微血管改变;80.53%(91/113)Hp相关性胃炎符合Ⅰ型微血管改变;92.86%(13/14)的早期胃癌患者符合Ⅲ型、Ⅳ型微血管改变,应用χ2检验对构成比进行比较,早期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Hp相关性胃炎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80.0%的黏膜癌符合Ⅲ型改变,75%的黏膜下癌符合Ⅳ型改变,黏膜癌组与黏膜下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改变与组织诊断密切相关,放大胃镜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判断癌变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5.
陈日龙  刘泉  朱新平  李学林  路琳  严敏 《上海医药》2010,31(12):565-56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089例胃癌中的16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胃镜、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I型39例(23.21%),IIa型17例(10.12%),IIb型15例(8.93%),IIc型55例(32.74%),III型42例(25.00%);病理分型中,低分化腺癌86例(51.19%),管状腺癌53例(31.55%),乳头状腺癌11例(6.55%),黏液腺癌8例(4.76%),印戒细胞癌7例(4.17%),未分化癌2例(1.19%),特殊型癌1例(0.59%)。结论: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对其积极进行胃镜检查并定期随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切除标本病变区及其周围粘膜的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卷席法取材对351例胃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胃癌组106例,肠化生检出率为57.5%;良性溃疡组85例,胃溃疡伴肠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5.9%、7.1%和7.1%;十二指肠溃疡组160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6.3%和1.9%,未检出早期癌。结论胃手术切除标本,尤其是术前诊断为“良性”溃疡标本,卷席法取材能显著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浅表型胃癌患者根据X线检查机型分为数字化X线机组(DR组,35例)和普通X线机组(对照组,27例),所有患者均作气钡双重造影及多体位电子点片及选择性激光输出.结果 DR组35例中术前发现早期胃癌32例,漏诊3例;对照组27例中术前发现早期胃癌22例,漏诊5例.丽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数字化X线机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早期浅表型胃癌的检出率,但胃镜及细胞检查仍是其确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64例胃患者的超声、胃镜及X线造影的对比分析 探讨各种方法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 同时进行胃镜 X线及超声检查并做病理.结果对早期胃癌胃镜的诊断率为95.2% X线的诊断率为14.3% 超声的诊断率为9.5%.对进展期胃癌胃镜的诊断率为93.0% X线的诊断率为90.7% 超声的诊断率为97.7%.结论早期胃癌的诊断中 胃镜占绝对的优势 为首选.进展期胃癌 胃镜、X线及超声均有很高的诊断率 但超声为最高 尤其对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的判定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128例早期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0年8月经胃镜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28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实施胃癌根治手术,5年存活率为94.5%。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最佳诊断方法,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峰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12-114
目的总结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经验,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内镜室5年间确诊的102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诊断率和检出率近年有所提高。早期胃癌胃镜分型以Ⅱ型多见,部位以胃窦好发,腺癌最多见,印戒细胞癌以年轻患者占多数。结论胃镜检查认真、仔细,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胃癌的发现,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1.
陈岩 《淮海医药》2011,29(1):24-25
目的 探讨胃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意义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胃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影像学诊断意义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女比为2.6∶1;其中隆起型9例,浅表型15例,凹陷型16例;腺癌36例,占90.0%,未分化癌4例,占10.0%.结论 胃癌恶性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可达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然后基于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中病理确诊41例,符合率89.1%(41/46);四维超声诊断胃癌37例,符合率80.4%(37/46),经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在胃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的差异。另外,四维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与病理诊断分期对比,准确率78.4%(29/37)。其中,早期胃癌4例,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0%(2/4),进展期胃癌3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结论进展期胃癌四维超声和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四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且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和普通白光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发现可疑病灶(黏膜形态异常或黏膜色泽异常)56处,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行NBI或放大功能检查.如有不规则微血管结构伴有分界线或不规整表面黏膜结构伴有分界线的将视为早期胃癌。所有病变均行组织活检后送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NB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处病灶中,5处为癌性病变,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80.0%(4/5)、96.1%(49/51)、3.9%(2/51)、20.0%(1/5),普通白光胃镜对应值分别为55.4%(31/56)、60.0%(3/5)、54.9%(28/51)、45.1%(23/51)、40.0%(2/5),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P〈0.05)。NBI模式下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及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对诊断相对意义重大。结论普通白光胃镜检查目前仍是筛选早期胃癌临床首选的方法,如发现可疑病灶需进一步行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效果令人满意,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入组,共120例,入组患者首先完成常规内镜检查,根据普通白光内镜下病变特点分析病变性质并完成内镜诊断,然后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后做出诊断,并根据黏膜像取病理组织检查,将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分别与病例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 120例平坦型病变病理证实慢性炎症68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24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8例,早期胃癌10例,普通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为69.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92.5%,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诊断早期胃癌、炎症伴不典型增生、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和组织病理学上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更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提高胃平坦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法对110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3%和9%;Twis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P=0.03)、淋巴结转移(N)(P=0.02)、TNM分期(P=0.009)及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P=0.009)有关;Twist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指征(P=0.003),且是独立预后因素,具有比其他临床指标更强的预测作用(HR:2.893,95%CI:1.385~6.044).结论 Twist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并可应用于临床,以助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洪萍  周俊 《安徽医药》2011,15(1):65-6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EBTB)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和刷检的检查对105例支气管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EBTB患者中,男37例,占35.2%,女68例,占64.8%,男∶女为1∶1.84。年龄15~70岁,平均(33.2±8.7)岁,确诊之前的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肺癌,支气管炎,哮喘,肺脓肿等。支气管镜活检阳性者62例,阳性率67.0%,刷检阳性者64例,阳性率71.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起关键性作用,且具有确诊肺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03月-2013年09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局部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在普通胃镜下观察可疑病灶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然后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42例患者确诊为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结论超声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外科进行手术治疗贲门癌患者80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贲门腺癌61例,贲门鳞癌12例,其他病理类型贲门部癌肿7例。结果手术成功78例,成功率97.5%。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50%,其中死于吻合口瘘1例,呼吸衰竭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8.75%)。淋巴结转移率92.4%。结论贲门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术中要充分切除患病食管、胃,扫清淋巴结,术后辅助化疗,以提高贲门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