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析华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1,24(Z1):56-57
电子探针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分析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元素.在龋病的发展过程中,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就近年来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在龋病研究中应用作一综述. 一、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的简介 1961年Boyde等[1]首先将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用于牙的研究.1964年采用带有大平面间距的衍射晶体后,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便能够测量氟的浓度.1966年该分析法开始用于牙体组织矿物质元素半定量分析[2],随后此分析法主要用于测定牙釉质及牙本质龋损部位钙、磷和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变化[1].  相似文献   

2.
乳牙牙釉质光密度与患龋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1,24(Z1):32-35
目的探讨乳牙牙釉质的光密度(0D)与儿童患龋状况的关系,为早期发现龋病易感人群提供方法.方法用Digora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测量32颗离体的正常上颌乳中切牙牙釉质的不同深度、不同轴面(近中、远中、唇侧、腭侧面)的光密度值,分组统计分析牙釉质光密度值及其与机体龋患程度的关系.结果牙釉质浅层的光密度均值大于牙釉质深层的光密度均值;牙釉质全层的光密度均值在无龋组、低危组、高危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牙釉质远中面的光密度值在3组间无差异;牙釉质深层的光密度均值与龋补牙数(dft)呈中度相关(r=0.67).结论光密度值作为矿化程度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与龋患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龋患程度重则牙釉质的光密度值低.因而光密度值可作为预测龋病易感性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评价载银纳米羟磷灰石对牙釉质早期龋的脱矿和再矿化效果.方法 本研究拟利用显微硬度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技术,检测载银纳米羟磷灰石对牙釉质早期龋脱矿和再矿化后牙釉质显微硬度的改变,以及牙釉质表面氟含量的变化,初步体外评价载银纳米羟磷灰石对牙釉质早期龋的脱矿和再矿化效果.结果 经载银纳米羟磷灰石处理的牙釉质表面钙释出率低,再矿化后釉质显微硬度恢复较好,氟含量较高.结论 载银纳米羟磷灰石可抑制牙釉质早期龋脱矿,促进其再矿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牙釉质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防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2例儿童26颗健康无龋乳牙进行牙釉质化学元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儿童乳牙釉质化学元素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镁、氯、氟、锶、锌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各深度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深度呈负相关(P〈0.05),钠、铝、钛的含量在乳牙釉质中分布均匀,各深度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牙釉质各元素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其中钙、磷、镁、氯、氟、锶、锌、铝、钛与乳牙釉质矿化程度和抗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锌、硼、钡、锰 4种微量元素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探讨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离体牛牙 ,实验组分别用氟、锌、硼、钡、锰处理 ,对照组用双蒸水处理 ,所有标本浸泡于酸蚀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测量不同浸泡时间酸蚀凝胶中钙的含量。结果 :所有样本 48h以前釉质脱钙量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含氟、锌、硼、钡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抑制釉质脱矿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氟抑制釉质脱钙能力最强 ,硼稍弱 ,锌次于硼 ,钡最弱。结论 :锌、硼、钡能有效抑制早期龋釉质脱矿 ,具有抗龋作用 ;锰与龋病无关  相似文献   

6.
酪蛋白磷酸多肽联合钙磷的抗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化物的应用使龋病的发生率大为降低,然而其应用过程中带来的毒副作用如氟斑牙、氟骨症等的出现,使氟化物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研究者一直在探寻其他理想的抗龋制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热衷于研究食物,尤其是奶制品的抗龋作用。在动物和人的龋模型研究中,奶制品均已表现出良好的抗龋特性,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奶制品中的酪蛋白磷酸多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CPP)和钙、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氟和镧对牙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进行文献综述,探讨氟和镧对于牙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机理。方法:电子期利文献查阅检索。结果:氟离子在牙釉质形成以及破坏后牙釉质重组中起重要作用;镧可以与牙釉质中的钙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更耐酸的牙釉质,使牙齿外环境中的钙饱和度上升而阻止牙齿脱矿,并可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从而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结论:低浓度氟有利于使脱矿向再矿化方向转化,从而使龋齿得以修复。在适宜的PH条件下,用含镧的制剂处理牙表面,改变了牙釉质的结构,提高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在体外形成牙釉质光滑面早期龋损的恒化器龋病模型.评价定量光导荧光技术反映光滑面早期龋损矿物质含量变化的效果.方法 将30个牙釉质块开窗后分为3组,分别使用氟含量1 450 mg/L的氟化钠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和无氟牙膏的处理液处理.并在体外恒化器龋病模型中进行脱矿循环,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分析病损脱矿后的面积、荧光损失和总荧光损失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脱矿后矿物质含量变化.结果 在体外恒化器龋病模型中,无氟组形成的病损面积较大,荧光损失量较高,总荧光损失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较大(P<0.05),氟化钠组和单氟磷酸钠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脱矿循环中无氟组形成的病损在荧光面积、平均荧光量和总荧光量3个参数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QLF分析与CLSM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0).结论 2种氟浓度1 450mg/L的牙膏与无氟牙膏比较.具有明显的抑制牙釉质光滑面早期龋损脱矿的作用.QLF分析结果能够客观的反映脱矿病损区矿物质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牛牙与人牙两种不同釉质样品体外形成早期人工龋损的病理学特征,寻找更接近人牙龋损的实验标本,以便于龋病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方法 在体外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体视显微镜、透射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经脱矿后,两种牙釉质样本实验开窗区表面完整,呈白垩色不透明状;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但牛牙釉质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牙釉质表面可清楚见到釉柱的中心溶解破坏,可见较清晰的、成束的晶体颗粒,牛牙与人牙略有不同,凹坑略大于人牙,晶体颗粒较人牙的稍粗.结论 体外脱矿系统在牛牙釉质制备的人工龋损病理学特点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故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用于龋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和平 《开卷有益》2006,(11):46-46
一、龋病发生的原因 在生活中,消除口腔细菌难以做到,但可用改变饮食习惯的方法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食物影响龋病发生的作用可分为两方面: 1.局部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蔗糖,在牙面形成一层黏性物质,称为牙菌斑,通过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使牙齿脱钙,这便是龋病的开始,如果任其发展会逐渐成为龋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牙牙釉质中钙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探讨其与患龋状况的关系。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测定38颗正常的下颌乳中切牙横剖面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牙釉质钙元素含量,并以标本所在个体的龋患状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釉质外层钙含量大于中层、内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牙釉质钙含量均值在无龋组、患龋低危组、高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龋组牙釉质的近中侧、唇侧钙含量值与dft呈低度负相关关系。正常乳牙牙釉质中钙的分布呈非均质状态,由外至内其含量呈依次降低趋势;正常下颌乳中切牙的牙釉质钙含量值不能很好地反映个体的龋患状况。结论 在宿主因素方面,牙釉质钙含量的差异可能不是龋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种浓度氟保护漆在体外对人牙釉质光滑面、窝沟人工龋的影响.方法:将40个光滑面和40个窝沟无龋的牙釉质块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5个用作实验,5个备用.实验组(0.5%氟保护漆、0.1%氟保护漆):牙釉质表面吹干后分别连续均匀涂布0.5%氟保护漆、0.1%氟保护漆2次,自然干燥后备用;阳性对照组(0.05%氟化钠):牙釉质块浸入0.05%氟化钠溶液中24h,取出干燥后备用;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牙釉质块浸入去离子水中24h,取出干燥后备用.然后将标本放置于人工致龋液中37℃恒温168h,从致龋液中取出,蒸馏水冲洗并吹干,高速金刚沙盘喷水条件下沿实验开窗区颊舌向将牙釉质块分为两半,一半用于偏光显微镜观测龋损深度,一半用于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脱矿情况.结果:0.5%氟保护漆组龋损深度最小;0.5%氟保护漆组与0.1%氟保护漆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氟保护漆、0.1%氟保护漆均能够有效阻碍牙釉质人工龋坏的发展.0.5%氟保护漆抑制人工龋坏的效果明显好于0.1%氟保护漆.  相似文献   

13.
人工菌斑致牙釉质早期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采用人工菌斑新技术模拟致龋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研究在人工菌斑这个特定的微生态环境下发生的牙釉质龋样损害,探讨牙菌斑的致龋力。结果显示,在人工菌斑环境下,能模拟出相同于人口腔自然环境下的牙釉质早期龋样损害,而且二者在光镜下实难区分。表明人工菌斑技术是研究龋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它将致龋菌—牙菌斑—早期龋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得结果更接近于龋病发生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氟保护漆和氟化钠增强乳牙抗龋性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氟保护漆和氟化钠的抗龋效果。方法 :选择离体乳前牙 1 2颗 ,分别采用氟保护漆涂布和 2 %氟化钠溶液浸泡 2 4 h,经乳酸脱矿液处理后 ,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涂氟保护漆组电镜下釉质完好无破坏 ,与正常乳牙釉质类似。氟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电镜下显示明显的牙釉质人工龋 ,且空白对照组重于氟化钠组。结论 :氟保护漆具有较强的抗酸性 ,尤其适用于乳牙的龋病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个旧市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儿童龋病高发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学龄前集体儿童为观察对象;采用临床检查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和WTO规定的龋病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调查;以健康教育和培养儿童正确刷牙习惯和方法,并采用氟离子透入为干预措施;对患龋儿童采用"ART"龋病治疗技术,对儿童龋齿充填治疗.结果共调查3~6岁儿童1 245名,儿童患龋率66.43%,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龋均5.03,高于其他城市.儿童患龋率汉族高于回族和彝族,城市高于农村.乳牙龋齿的发生部位以下颌磨牙最多,下颌乳前牙最少,且左右基本对称.氟离子透入对降低儿童龋病率是一种显著有效的方法.刷牙习惯对降低儿童龋患率是一种重要行为干预."ART"龋病治疗技术是儿童龋齿充填治疗简便有效的方法.结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和氟离子透入防龋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儿童患龋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欧芳 《海军医学杂志》2006,27(3):236-237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儿童中最常见口腔疾病就是龋病,家长必须重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口腔保健工作。龋齿是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龋洞不会自愈,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云南省昭通高氟区35~44岁人群氟斑牙和龋病患病的流行情况,比较不同程度氟斑牙人群与正常人群患龋率及龋均的情况,探究不同程度氟斑牙龋病患病率、龋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高氟区中年人的氟斑牙和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龋病诊断标准及Dean氟牙症诊断及分类标准,抽取高氟区35~44岁中年人200名,调查其龋病和氟斑牙的患病情况,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记录分析结果.结果昭通高氟区35~44岁人群总患龋率为53%,氟斑牙患病率为100%,社区氟斑牙指数Fci为3.49,与正常组比较,轻度氟牙症龋病患病率及龋均均略低于正常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氟牙症龋病患病率及龋均均高于正常人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氟牙症组、中度氟牙症组、轻度氟牙症组间循环比较患龋率和龋均,三组患龋率和龋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昭通高氟区中年人氟斑牙患病率极高,为氟斑牙重度流行区域;轻度氟牙症人群龋病患病率及龋均均略低于正常人群;中度组和重度组的患龋率及龋均高于于正常人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氟斑牙人群各分度间患龋率及龋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岁~6岁儿童龋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965名4岁~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统计患龋情况.结果:在965名儿童中,患龋率为40.93%,男性稍高于女性.各年龄间龋患率和龋均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晋城市处于高氟地区,市内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多,因而与国内同年龄的龋患率相比有所降低.结论: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F~-浓度为1000ppm的含钙、磷和无钙、磷牙膏,以及含钙、磷而无F~-的牙膏,对离体牛牙釉质的早期人工龋进行了再矿化研究;对正常牛牙釉面进行了抗龋的体外实验,并以显微硬度、显微X线照相及图像分析为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氟、钙、磷的牙膏对釉质早期龋的再矿化效果最好;含氟而无钙、磷的牙膏则无再矿化作用;两者均有提高正常釉面抗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龋齿是一种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疾病,开始为牙釉质表面脱钙,在这一早期阶段,表面脱钙的过程可以逆转,如果龋坏不停止,将形成一个深达牙本质的龋洞。龋进展可快可慢,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龋进展到牙本质,牙就会敏感,人的感觉象牙痛,患者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