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姑息性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姑息性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肠Roux-Y内引流(BED)12例,内镜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EBMSD)15例,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植入术(PTBS)19例。比较3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并随访比较3组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1,3,7日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之间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和EBMSD组住院时间较BED组显著缩短(P0.05)。随访三组间术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PTBS、EBMSD、BED三种手术方式疗效相当,PTBS、EBMSD更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载125 I粒子胆管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接受载125I粒子胆管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术后2周,TBIL和AL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4周,TBIL和ALP恢复正常者7例.15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11/15)、40.0%(6/15)及13.3%(2/15).结论 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载125I粒子胆管支架植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圆韧带途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圆韧带途径行Ⅲ段胆管空肠吻合术姑息性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 5例不能切除的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实施经圆韧带途径显露Ⅲ段肝内胆管 ,并与空肠行Roux en Y式吻合术。对术后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进行动态检测 ,并就病人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5例病人实施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血清胆红素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 ,2例病人临终前可维持无黄疸状态。术后 1例并发胆漏 ,1例住院期间因胃肠道恶性梗阻恶病质死亡 ,其他病人均存活超过 13个月 ,最长达 2 3个月。本组 5例术后均无胆管炎和复发性胆道梗阻。结论 经圆韧带途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姑息治疗的有效术式 ,损伤小 ,方法简便 ,减黄效果确切 ,病人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导致胆管狭窄闭塞,引发胆汁无法排出而在肝内淤积。大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外科手术的机会,目前临床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多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疗法[1-4]。但是相关研究发现,介入治疗后常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图和防治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7]。本文着重分析恶性梗阻性黄  相似文献   

10.
窦科峰  张洪涛 《腹部外科》2007,20(3):142-144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恶性疾病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其病因复杂,包括原发于肝、胆囊、胆道、胰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及转移、侵犯胆道的恶性肿瘤.由胆囊癌所造成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其预后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