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巴曲酶(OF-521)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应用巴曲酶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滴,首日剂量10Bu,此后隔日5Bu,共用4次。对照组30例以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之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王黎霞 《海峡药学》2010,22(12):153-154
目的 评估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微循环、溶栓、扩容、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巴曲酶.结果 治疗组26例患者,4例痊愈(15.38%),显效10例(38.48%)例,有效9例(34.61%),无效3例(11.5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其中痊愈2例(7.69%),显效8例(30.76%),有效7例(26.92%),无效9例(34.6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土加上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巴曲酶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观察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10d病程组患者治愈26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97.2%;>10d病程组患者治愈12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出现鼻塞2例,头晕1例,总胆固醇升高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2例。调整用药后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理想,尤其对病程短的患者更加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巴曲酶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 g/L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 g/L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次,隔天1次,共使用5次;治疗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较治疗前延长,治疗后两组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翠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1):2061-2064
目的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进行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每次10 BU,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两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将0.4 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纯音听阈值。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值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巴曲酶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病例8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金纳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金纳多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巴曲酶注射液的治疗方法,疗程均为10天,对两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非常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均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而后5 BU)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2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次,1次/2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平均听阈提高值、纤维蛋白原(FIB)、缝隙连接蛋白原26(connexin 26)、缝隙连接蛋白原30(connexin3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9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听力恢复时间、耳鸣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平均听阈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显著降低,connexin 26、connexin 30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升高平均听阈值,调节FIB、connexin 26、connexin 30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亢福顺  晏媛 《新药与临床》1996,15(6):351-353
目的:比较巴曲抗栓酶与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患突发性耳弛32例(37耳)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1±s12a,给予巴曲抗栓酶,首次剂量10~20BU静脉滴注(静滴)以后隔日一次5BU。对照组31例(35耳),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3±14a,应用尿激酶6万U加右旋糖酐-40,500mL静滴,疗程均3wk。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61%(P〈0.05)。治疗组血液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安阳市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90 mg/d,首次注射1 min内先将阿替普酶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观察组在溶栓完毕后立即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次,1次/d,共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预后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中位数为4.5(1,9.25)和3(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和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后,两组分别有20例(50%)、33例(73.3%)患者预后良好,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溶栓后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疗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脑神经保护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将100 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250 mL 0.9%的NaCl注射液混合后为患者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应用高压氧疗(氧疗压力为0.25~0.30 MPa,时间为3min;氧浓度为80%~90%,温度为18~25℃)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个疗程为14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治疗疗效、巴塞尔(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CSS)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生长因子(NGF)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分值、NIHSS分值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GF浓度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疗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蛤蚧定喘丸联合多索茶碱片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饭前或饭后3 h口服多索茶碱片,0.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蛤蚧定喘丸,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量(FEV1)、或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1%),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NF-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FEV1%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hs-CRP、EOS、INF-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蛤蚧定喘丸联合多索茶碱片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用疏血通6 mL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41%,高于对照组的55.8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玉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365-2369
目的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BSCI)联合使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MCAO/R模型,术后24 h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大鼠平均分为:模型组、SAFI(11.52 mg/kg,每天给药1次)组、BSCI(8.86 mL/kg,以丁苯酞计为2.22 mg/kg,每天给药2次)组、SAFI(11.52 mg/kg,每天给药1次)+BSCI(2.22 mg/kg,每天给药2次)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均于分组后立即尾iv给药,连续给药14 d。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LISA法检测缺血半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SAFI和SAFI+BSC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脑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 3个给药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P<0.01、0.001),其中SAFI+BSCI组的梗死面积最小; 3个给药组脑组织和细胞坏死的现象均减轻,其中SAFI和SAFI+BSCI组表现出更少的炎性浸润和瘀血现象。结论 SAFI、BSCI和SAFI+BSCI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损伤,SAFI和BSCI联用有一定的药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变化,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明确,可以降低hs-CRP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耳聋左慈丸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鼓室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溶于适当生理盐水,1次/2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耳聋左慈丸,1丸/次,2次/d。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听力阈值、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2、4 kHz的听力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1、2、4kHz的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hs-CRP、IL-1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聋左慈丸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听力阈值,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用丹参多酚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判断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对进行分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经过14 d的治疗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NIHSS评分改善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一使用依达拉奉相比,近期疗效确切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临床疗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能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以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诊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给予综合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以及血清ox-LDL、PCT、MCP-1、IGF-1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清ox-LDL、PCT、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IGF-1水平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水平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不仅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而且能够降低患者血清ox-LDL、PCT、MCP-1水平,提高IGF-1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