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3.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和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扩大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并非越激进越好,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锻炼与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在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60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康复锻炼和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差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取渐进性康复锻炼与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疼痛,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04—2014-09于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指导,试验组患者则于术后行早期专科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膝关节活动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活动角度均显著增大(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NMES康复治疗,均治疗3个月。术前及术后1、2、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尺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舒适度。结果术前,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高于、大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膝关节活动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常常疏于出院后康复管理,为此通过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探讨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8-02/2002-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47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出院患者,通过门诊随诊、家庭随诊和电话指导的方式进行系统管理.6个月后进行Lysholm评分、关节稳定性、肌力和活动度测定,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康复管理均在8个月以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8&;#177;2.2)分,KT-2000测定显示患侧和健侧松弛度<3 mm,Cybex测定肌肉功能达到健侧80%以上.结论: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对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及术后9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高效的术后康复护理能最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常常疏于出院后康复管理,为此通过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探讨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8-02/2002-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47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出院患者,通过门诊随诊、家庭随诊和电话指导的方式进行系统管理。6个月后进行Lysholm评分、关节稳定性、肌力和活动度测定,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康复管理均在8个月以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8±2.2)分,KT-2000测定显示患侧和健侧松弛度<3mm,Cybex测定肌肉功能达到健侧80%以上。结论: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对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00例ACL损伤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Lysholm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超早期(术后当天)中医介入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中医康复方法,包括:中药冷敷方、循经点穴推拿、中药熏洗等观察两组主观疼痛感、膝关节围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3个月Lysholm和IKDC评定均优于后者(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配合超早期中医治疗的康复方案,可以更好地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度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7~10 d出院自行康复,观察组患者在骨科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6周、3个月及半年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各时段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性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术后髌骨脱位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50例MPFL重建术后的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等综合康复,对照组进行指导回家自行训练,术后第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等速测试(慢速60°/s、快速180°/s),并将股四头肌及股内侧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ROM)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24周,股四头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慢速分别为61.19±4.80、83.08±2.52,快速分别为68.62±5.04、90.85±1.82,股内侧肌百分比慢速分别为73.19±6.27、91.73±8.11,快速分别为68.49±2.64、82.42±4.12,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6±2.57、95.79±1.03,均优于对照组(P<0.05),ROM分别为138.31±4.79、141.72±5.1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案能成功应用于MPFL重建的髌骨脱位患者术后的康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舒筋逐瘀外洗方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CL断裂90例,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予康复训练联合舒筋逐瘀外洗方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疼痛情况,利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对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肿胀程度、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恢复工作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周比较,观察组术后6周患侧膝关节VAS评分及患侧膝关节肿胀值降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伤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发生,且两组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12周两组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CL重建术后进行舒筋逐瘀外洗方熏洗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波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1年2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波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超声波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膝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和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指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可明显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快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对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韧带愈合情况,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knee scale,LKS)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半月板撕裂完全愈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5.308,P=0.021),末次随访时组间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Lachman实验差值逐渐减小,术后各时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4.919,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可缩短愈合时间,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19例术后给予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对照组19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12个月后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应用于ACL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2月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8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观察组行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损伤应用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降低VA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