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4-18日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因早产或其他原因收治入院的30例母婴分离新生儿为对照组(QCC活动实施前),2016年2-5月因早产或其他原因收入院的140例母婴分离新生儿为观察组(QCC活动实施后),成立以"降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小组,分析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的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针对性措施并在活动中落实。结果 QCC活动后,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由活动前的44.2%降至9.5%,母婴分离的新生儿出院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由50.0%提升至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QCC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产妇掌握正确的采集储存母乳方法,保障患儿母乳安全;同时使产妇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念,提高母婴分离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5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2014年1-5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家属母乳采集方法的培训及储存知识的宣教等,评价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的情况及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的正确率及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新生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母乳采集储存方法,保障新生儿母乳安全,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采集母乳在NICU中的实施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集母乳对无法获得直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分为早产儿配方乳组;2014年1-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分为母乳喂养组,通过采集母乳的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喂养。同时对两种喂养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采集母乳的实施,使早产儿的产妇在母婴分离时的母乳喂养率从原来的58%提高到94%;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由原来的35%降低到16%;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11%降低到1%;产妇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6%提高到96%。结论采集母乳提高了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降低了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选取顺产的产妇6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新生儿进行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并在随后住院的3 d内每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两次,每次1 h,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第1天、第2天的宫底高度;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电话随访产妇产后42 d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42 d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门诊产检并在我院住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促进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奶胀发生率和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奶胀55例(55.0%),对照组发生奶胀76例(76.0%),观察组奶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42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73%,对照组产妇42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30%,观察组产后42d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提早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产后奶胀发生率,提高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预控技术在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在围产门诊建档且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管理;将2018年11月1日~2019年8月31日在围产门诊建档且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有利于母乳喂养行为的主动预控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胀情况、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乳房中重度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主动预控技术对母婴分离产妇施以母乳喂养管理,可明显缩短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乳房肿胀度,提高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母婴分离的产妇20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规范的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d母乳量和母乳喂养例数、乳房硬度及出院4周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新生儿体重增长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d内泌乳量、母乳喂养例数多于对照组、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出院4周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可以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的体会。首先成立母乳喂养质控管理小组,建立母乳库及规范管理,制定母乳喂养流程管理标准,实施母乳喂养过程监督管理。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医务人员和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早产儿母乳运送率、母乳储存正确率、母乳准备正确率上升,全部患儿均能实现母乳喂养标识的张贴及喂养一对一。  相似文献   

9.
高佳 《妇幼护理》2022,2(6):1430-143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室与产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母婴分离新生儿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系统的母乳 喂养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新生儿监护室与产科协作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量、体重增长情况,以及 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 0~7 d、0~14 d、0~28 d 母乳喂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 0~7 d、 0~14 d、0~28 d 体重增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 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7.50%(P<0.05)。 结论 新生儿监护室与产科协作护理模式能提高母乳喂养量和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母婴分离情况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院外母乳采集、储存和转运的情况,为制订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住院期间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的母亲20例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院外管理情况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母乳采集前相关清洁准备差异化;自行选择母乳采集的设备;母乳采集的技巧掌握不足;无法控制母乳采集的质量;期望得到医护人员专业支持。结论针对NICU院外母乳的收集、储存、运送等诸多环节,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应用最新、最佳的证据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NICU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母乳不足新生儿喂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解决产后 3d内母乳不足新生儿的喂养问题。方法 :将 118例住院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5 8例 ,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牛乳 ;对照组 60例 ,给予纯母乳喂养 ,不补充任何食品。动态监测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 :小便次数、体重的变化、血糖水平及产妇泌乳状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产妇泌乳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出生 3d内新生儿母乳不足时 ,应在吸吮母乳后补充牛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电话随访对边远山区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常规接受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产后7d、14d、28d进行电话随访。观察两组产妇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帮助母婴分离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模式下进行新生儿母乳喂养宣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和2017年3-5月两个时段我院NICU收治的88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5月收治419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17年3-5月收治的462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以传统模式进行母乳喂养管理,观察组通过"互联网+"模式下的"317护"平台进行母乳喂养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喂养方式、母乳袋标识情况、母乳收集储存正确率以及母乳运送时间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及混合喂养率、母乳收集储存正确率、母乳袋标识正确率、运送母乳时间正确率均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进行的母乳喂养宣教管理,可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完善母乳核对制度、保证母乳喂养安全性并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简易加奶装置应用于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疗效。方法选取母婴同室早期伴有低血糖的新生儿140例,按出生时间的编号尾数单双数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简易加奶装置补充葡萄糖(配方奶)。比较两组新生儿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补充葡萄糖(配方奶)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内泌乳量、产后不同时间母乳量满足新生儿饱腹感、产后4d与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补充葡萄糖(配方奶)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72h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母乳量满足新生儿饱腹感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4d与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低血糖新生儿应用简易加奶装置喂哺有利于尽早纠正低血糖,促进产妇泌乳启动,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2例,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及常规护理。干预组286例。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2-7d纯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母乳量,满足了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实施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的循证实践并探索其对泌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于2018年5月—12月,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产妇母乳采集的依从性和泌乳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循证实践应用了12条证据。循证实践后,产妇母乳采集的依从性提高,送母乳至新生儿科的产妇人数比例提高,产妇开始送母乳时间提前,产后1周内产妇泌乳总量增加。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管理,可有效规范产妇母乳采集行为,促进成功泌乳及提高泌乳量,可为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 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殷爱平 《妇幼护理》2023,3(9):2055-2057
目的 探讨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于常州市妇 幼保健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摸球法将产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 42 例。对照组予以系 统护理方案,观察组予以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分泌量和产妇满意度。结果 对 照组 0~1 周、1~2 周、2~4 周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 0~24h、24~48h、48~72h 母乳分泌量,均低于观 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的产后满意率(85.71%)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可以 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产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琴  樊雅静  胡三莲  冯佩华  韩微 《护理研究》2008,22(31):2886-2887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回乳时间提前;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导致过分紧张和焦虑,这些对产妇健康和母乳喂养都有影响[1].对于新生儿而言,不能得到母乳喂养,易导致黄疸、低体重和脱水等,且母乳有利于早产儿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2].为减少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发生乳胀,增加喂养早产儿的母乳量,建立母婴联系,我科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研究可行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时间及啼哭次数、出生时及出生2 h的体温变化、首次母乳喂养效果及喂养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持续时间及啼哭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 h的体温水平显著优于出生时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40 d后,研究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啼哭的行为状态,提高体温水平及母乳喂养率,加速产妇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