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将1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地提高了血液净化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持续、广泛、深入地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行血液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流程优化。观察2组相关护理服务评分,记录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23),低于对照组的34.7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抢救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急反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应急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急反应时间小于30min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急反应时间大于60分钟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显著低于对照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应急反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识化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年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标识化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识化安全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缓解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这种干预方式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血液病输血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采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两组干预周期为4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周期满时,向患者发放纸质《SF-36健康调查简表》、《输血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与输血满意度,并记录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F-36量表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准化护理后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卫生、输血管理流程、工作效率、输血风险控制满意率分别为94.34%、94.34%、96.23%、98.11%,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能改善血液病输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输血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9-980
选取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7%,较对照组的3.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89-190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妇产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况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3个月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试管婴儿技术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试管婴儿技术助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不良心态、不良事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试管婴儿技术助孕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顾红瑛 《当代护士》2016,(12):173-175
目的评估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我院产科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0);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0);同时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0)。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初产妇可有效降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流程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4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后,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干预, 能显著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及技能,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优化临床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产科危重症患者回室的优质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285例ICU回室的产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危重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的护理疗效、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达83.4%,与对照组的75.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百分比为2%,与对照组的7.8%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1%,与对照组的7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回室的ICU产科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提高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质量的结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V-EEG监测癫痫患者160例按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干预前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专项护理控制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对两组癫痫患者监测成功率、伪差报告发生率、睡眠剥夺率、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V-EEG监测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伪差报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电极松动与导联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EEG监测电线损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和外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8.75%)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有效提高癫痫患者V-EEG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98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1月13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护理持续改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0例;观察组及时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上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安全性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病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消极积极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消极积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消极积极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情绪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STA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STA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对心血管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心血管科20名护理人员,通过设立护理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及制定工作计划对本院心血管科1个病区实行护理流程改造.分别选取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前后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质量控制标准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0%)略低于对照组(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0±0.72)/(83.18 ±0.47),(93.12 ±0.21)/(83.61±0.26),(94.48±0.31)/(82.58±0.68),(92.36±1.46)/(83.40±0.72),95.5%/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171.385,402.410,225.191,77.840,10.751;P<0.01).观察组电话回访表扬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6,P<0.05).结论 实施护理流程再造能显著提高质量控制标准评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AECOPD患者中的价值及预防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行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减少插管次数, 提高撤机成功率, 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估指导下的护理措施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护理技能、主动沟通、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压力性损伤、输血异常反应、窒息、坠床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0%(1/91), 低于对照组的8.79%(8/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缪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