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模式管理工具,改进规范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应用HFMEA对身份识别流程中容易引起失效的环节进行决策树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新流程应用后,对照组患儿腕带发生脱落为11.2%,实验组发生率为5.9%(χ2=5.849,P=0.016),差异有显著性;手腕带信息错误比较,对照组有12例(0.04%),实验组0例(χ2=12.16,P=0.000);护理人员对流程的评价方面:95.7%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全部(100%)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增加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查对及自我保护意识;6位(13.0%)护理人员认为新的身份识别流程程序繁琐。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无陪护病房内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保证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降低剖宫产新生儿转运全程风险的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规范剖宫产新生儿转运交接流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1月择期剖宫产新生儿转运交接流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3月择期剖宫产新生儿转运交接流程为干预组,比较规范剖宫产新生儿转运交接流程前后两组新生儿转运全程风险的差异。结果:应用HFMEA规范剖宫产新生儿流程前后,两组新生儿的转运全程风险的危机值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信息团队确认落实率由29.73%升至100.00%,新生儿腕带佩戴及时率由58.11%升至96.67%,新生儿身份识别对象正确率由28.38%升至58.33%,新生儿转运风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7.02%下降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MEA规范剖宫产新生儿转运交接流程,实施控制方案后危机值降低,提升了新生儿转运交接时新生儿信息沟通规范率,降低剖宫产新生儿转运全程风险。  相似文献   

3.
缪婧  李忠霞 《当代护士》2017,(11):92-94
目的探讨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流程在改进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自2016年1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身份识别改进措施,执行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操作流程,比较流程改进前后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三方监控身份识别后,新生儿腕带缺失、信息错项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措施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改善家属的佩戴腕带的安全性、责任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身份识别流程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6月以来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改进,执行身份识别操作流程,比较流程改进前后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结果流程改进后,新生儿的孕周、皮肤、性别、体重等方面的记录正确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腕带缺失、病历分离的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身份识别流程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李双凤  毕海燕  夏琴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3):271-272
目的探讨自制手编绳条形码腕带作为标志带在新生儿身份识别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原有条形码腕带上增加了自制手编绳圈,并与原有一次性安全扣条形码腕带在新生儿中的使用进行比较。结果自制手编绳条形码腕带脱落和局部皮肤反应均少于一次性安全扣条形码腕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制手编绳条形码腕带可有效落实新生儿病房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标识腕带对新生儿身份核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8例新生儿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各104例,单号为实验组,佩戴改良的脚踝标识腕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双号为对照组,佩戴传统的手腕标识带作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依据。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对两组新生儿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两组新生儿发生标识带脱落及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情况。结果:护理人员使用脚踝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手腕标识带(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标识带脱落及护理差错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脚裸标识带具有信息带直接露在包裹外,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时查对及固定带系于患儿脚踝不易脱落等优点,能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使用标识带进行身份核查的依从性和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基于个人数字助理(PDA)构建信息安全屏障以规范护士静脉用药执行过程中的患者身份识别和用药流程,确保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防范身份识别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 2019年9月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质量管理方法,对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的PDA执行流程进行分析,针对护士静脉用药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环节和因素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和改进信息系统程序设定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使身份识别用药错误得到有效控制。结果 用药过程实现了全院、全员、全流程、全覆盖的无缝管理,护士PDA使用依从性大幅提升,患者身份识别用药错误零发生。结论 运用HFMEA质量管理方法前瞻性的对住院患者静脉用药PDA执行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对风险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建立了基于PDA的信息安全屏障,并形成闭环管理,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介绍新生儿电子腕带的设计和使用方法。新生儿电子腕带由腕带本体和固定带组成,腕带本体包括信息区和通孔;固定带采用棉质纱带,信息区由腕带打印机打印出新生儿信息,棉质纱带穿过通孔将电子腕带佩戴于新生儿的手腕或脚踝。经临床4 000余例住院新生儿使用,发现该电子腕带可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率,降低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及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在新生儿卡介苗安全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卡介苗接种;选取2010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卡介苗接种进行管理,从接种流程中找出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原因与潜在失效后果,进行危害分析与决策树分析,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制订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应用HFMEA管理后,卡介苗接种过程中风险顺序指数≥8分的高危流程经过实施控制措施后其风险顺序指数均≤6分,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由0.6%降至0.0%(x^2=4.2,P〈0.05)。结论运用HFMEA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进行管理,能降低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疗模式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在爱婴区同时进行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选取2010年1~12月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实验组,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针对高危流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卡介苗使用数量.结果:新生儿出生24 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对照组95%,实验组100%;实验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可降低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48 2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份识别安全管理;选取2017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52 256例作为试验组,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进行身份识别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后5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结果两组实施前后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与实施后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试验组患者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的HFMEA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提高身份识别正确率,是一种有效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给药前身份识别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分析2012年1~12月在每月以PDCA循环进行质控后某科给药前身份识别率的情况。结果:随着PDCA循环参与逐月质控,患者佩戴腕带、给药前腕带姓名及住院号识别情况、给药前总识别率呈逐月增高趋势。结论:PDCA循环的正确运用有利于给药前身份识别率升高,并形成良性循环;人人参与的过程,有利于有效提高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团队意识为核心构建阶段性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方法:成立科室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建立阶段性无缝隙腕带佩戴管理流程,对我院791例新生儿进行腕带标准化佩戴,观察新生儿腕带滑脱情况。结果:干预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明显下降(P0.05),因佩戴原因导致腕带脱落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阶段性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显著提高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h内在爱婴区同时进行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选取2010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实验纽,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高危流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新生儿出生24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对照组为95%、实验组为1。0%;实验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卡介苗使用数量较对照组节省678支。[结论]应用HFMEA前瞻性地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使新生儿预防接种过程更加规范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规范新生儿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流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规范新生儿BCG接种流程。便利抽样法选取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2010-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规范接种前后两组新生儿在BCG使用情况及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后,新生儿BCG及时接种率由96.16%升至97.36%(P0.01),BCG的AEFI报告发生率由493.32/100万剂次降至68.78/100万剂次(P0.05)。结论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可提升BCG及时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定清  沈曲  袁中草  吴柳玲 《护理研究》2012,26(13):1228-1230
[目的]探讨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4h内在爱婴区同时进行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选取2010年出生的1 000名新生儿为实验组,应用H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高危流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新生儿出生24h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对照组为95%、实验组为100%;实验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卡介苗使用数量较对照组节省678支。[结论]应用HFMEA前瞻性地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使新生儿预防接种过程更加规范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分析条码腕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建立腕带识别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落实查对各环节,提高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使腕带成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身份的有效手段,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执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HFMEA)在优化神经外科住院病人预约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HFMEA模式对神经外科住院病人预约检查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针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对流程改进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检查流程执行规范率较改进前提高了27.78%,病人满意度提升了8.34%(P均0.05),改进后护士知识掌握率达到100%。[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了预约检查流程,提高了专科预约检查流程落实的规范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基层医院综合病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病人用药安全性。方法:利用HFMEA模式评估我院综合病房静脉输液流程,对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整合出前瞻性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综合病房静脉输液流程分析,发现有6个失效模式需要加强改善,在应用HFMEA模式对综合病房静脉输液各个关键流程加强安全管理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运用HFMEA对综合病房静脉输液各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采取预见性的安全措施干预,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身份腕带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完善急诊、重症、手术室、产房等关键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建立"腕带"识别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识别病人的有效手段,认为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