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部分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完全栓塞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畸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较快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较快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程妍 《妇幼护理》2024,4(7):1682-1684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 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 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疼痛、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的疼痛与肿胀, 提高患者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加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2周后比较2组患者伤肢肿胀程度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能显著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栓病房管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及患肢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骨折护理,研究组实施无栓病房管理。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周,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栓病房管理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术期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剖宫产术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25%(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了剖宫产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与DVT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积极完成康复内容及相关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该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指导下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作为乳腺癌术后护理质量评价过程的关键性指标,基于Autar量表评估预防护理的应用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术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下肢术后患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掌握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患者情绪管理、饮食管理、饮水管理、大便管理、功能锻炼、保护肢体、戒烟等血栓预防行为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缓解不良情绪,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行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7 d患肢周径较应用前平均减少1.2 cm;31例实验组患者中术后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率为32.3%.结论 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踝泵运动对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外科术后评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探讨其在对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Fugl-Meyer评分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足下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干预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降低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和4.00%(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继发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