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12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12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的2000例该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120例患者中1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观察组2000例患者中69例,两组间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307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5例皮肤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皮肤科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在乳腺外科PICC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乳腺外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乳腺外科PICC导管安全管理中应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乳腺外科整体安全管理质量,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2):304-306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7238例,持续质量改进前进行常规感染质量管理的3594例设为对照组,将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36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感染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病率(0.47%)显著低于对照组(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肿瘤科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前组,选择2014年6~7月肿瘤辅助检查及时、正确完成情况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活动前组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管理手法对辅助检查环节进行系统、详细的管理,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分阶段、步骤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辅助检查未及时、正确完成率由活动前的5.71%下降到1.73%。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辅助检查环节中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锻炼、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2015年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各病区药品质量管理情况的汇总数据。将2014年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2015年持续性改进过程中的情况作为干预组,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存在的问题科室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总结并向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整改计划,持续改进眼科药品管理工作质量。结果:持续改进后,各病区在口服药品管理、针剂药品管理、输液药品管理、眼用药品管理、冰箱管理、药物使用管理等问题明显较实施前减少(P0.01),药品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0.196%,护理满意度提高至96%。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眼科药品管理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减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鲍道云 《当代护士》2021,28(3):70-72
目的 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一)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入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A组30例予常规护理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B组30例予CQI模式下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B组VAS评分(4.02±0.57)分低于A组(4.97±0.72)分,P<0.05.2.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3.A组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掌握程度低于B组,P<0.05.4.A组失眠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下肢骨折疼痛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疼痛程度,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普儿病房收治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86例患儿为观察组,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72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首先,建立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并于2018年1月起把该方案应用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病情管理,根据预警危险程度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应用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护理质量、患儿病危天数、患儿住院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情况、需要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例数与未实施预警病情管理前的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医护患的满意度较前明显的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日、患者的病危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转入PICU例数较前明显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情危重恶化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3月手术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5月65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术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从改善前的53.8%提升到改善后的83.1%,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医院质量管理年核心内容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期间,我们应用督促→检查→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静脉治疗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从2018年4月—7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静脉治疗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后组,在静脉治疗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的静脉治疗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后,静脉治疗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应用前(P0.01);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应用前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治疗质量控制中,可以显著改善静脉治疗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追踪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源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针对NICU发生医源感染的环节及原因采用全程追踪管理,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评价实施前(2017年6月—2017年12月)至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NICU护士护理操作执行情况及NICU医源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NICU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医疗废弃物处理、无菌技术操作、环境卫生管理、仪器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等护理操作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感染、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追踪管理能有效提高NICU护士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无菌操作技能,从而能有效降低NICU医源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7月—12月的100份护理文书的书写缺陷,根据《广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书写标准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要求的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对2018年1月—6月本科室100例住院患者的护理文书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各种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发生率均低于质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效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院质量管理年核心内容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期问,我们应用督促→检查→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改进应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82例,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12月采取持续护理改进干预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干眼症不适症状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眼症不适症状较轻,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治疗,可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眼部干涩症状得到缓解,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可能性,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将循环管理(PDCA)运用于精神科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科患者6526例,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中采用PDCA管理方法,以2010年1月—12月为对照组,2011年1月—12月为观察组,观察医院感染发病率、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考核情况。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供应室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各项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而有效的质量管理,不仅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高病房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质量,是精神科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有力保证,更利于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CT送检流程风险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进传统的神经外科CT送检方法,使患者及时完成CT检查,保证环节质量和护理安全.方法 观察记录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CT送检流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投诉,并与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CT检查中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护理投诉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渐进过程,神经外科CT送检遵循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采用流程管理,有助于实现护理环节管理的优化和风险管理的控制,达到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及两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对住院患者费用的影响,并为政策制定和医院经营战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案例医院病案管理系统2016年—2018年的病案首页数据。根据调整政策时间将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病案首页数据分为2组,包括政策实施前(2016年)和政策实施后(2017年—2018年)。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 政策实施前,2016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7 863.35±334.73)元;政策实施后,2017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8 066.16±398.42)元,2018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8 238.95±258.28)元。ITS分析显示,在政策实施前,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每个月增加26.616元,但无统计学意义(P=0.323);政策实施当月(2016年12月),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141.212元,但无统计学意义(P=0.547);政策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斜率为22.363,患者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881)。3年间药品费用下降了13.64%,材料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手供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手供一体化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应用环节质量控制方法,根据"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评价措施效果"4个步骤对手供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工作流程与指引,最终建立高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医院器械管理质量、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器械数目有误率、器械运输不及时率均明显低于改进前(P 0. 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评分高于改进前(P 0. 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手供一体化管理中可提高科室对器械管理质量,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玉梅 《当代护士》2021,28(5):148-150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联合医院感染追踪管理评价表在危重症患者医院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型护理干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ICU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应用集束化管理联合安全核查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态度、应急处理能力、危重物品准备、健康教育及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联合医院感染追踪管理评价表能有效提高ICU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