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巍敏  邢欢  林坚 《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418
目的对照研究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饮食宣教基础上,对照组予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予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8周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误吸率及白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亦有下降,但较观察组下降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白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3次),对照组发生误吸5例(8次)。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较单纯吞咽训练的康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护理在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84例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护理,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 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某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76例2~3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 试验组发生误吸8例(21.05%),对照组28例(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洼田氏饮水试验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评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洼田氏饮水试验,比较两组吞咽困难(DD)检出率、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D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入院护理评估时增加洼田氏饮水试验,能够早期发现脑卒中患者DD,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8例PD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筛查病情,观察组采用V-VST进行评估筛查病情,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进食与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禁食、补液、留置胃管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V-VST应用于PD患者吞咽障碍筛查中,能准确提高筛查准确性,降低误吸发生率与留置胃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和个体化吞咽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吞咽障碍诊断系统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综合吞咽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SSA和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均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下个体化的综合吞咽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正念认知疗法,共8周。干预前后分别评估两组的依从性、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依从性显著改善(χ2=19.000, P 0.001),且优于对照组(χ2=8.044, P 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Z 1.970, P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093, P 0.05);两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t 9.510, P 0.001),试验组量表总分及焦虑和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133, P 0.05)。结论正念认知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训练的依从性,从而改善吞咽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测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检查。方法 120例患者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测法和问诊查体法诊断卒中后吞咽困难,观察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阳性率70%,对照组阳性率22%。30 d营养指标、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动脉血氧饱和度检测法检测卒中后吞咽困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家庭访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联合家庭访视。对比2组患者吞咽能力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4周和8周,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家庭访视,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卒中单元15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康复治疗组,普通神经内科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综合康复治疗,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SS-QOL)、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SS-QOL和Fuy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和Fuy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增稠剂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洼田饮水试验1~3级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饮食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营养科室配制的食物增稠剂量化患者的食物黏稠度,并给予相关的饮食指导策略。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3周食物误吸次数、食物剩余体积、营养指标水平[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吞咽功能分级。结果:入院后3周,观察组误吸次数与食物剩余量均少于入院时和对照组(P<0.05);入院后3周,两组TP、ALB、Hb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3周,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饮食护理基础上采用食物增稠剂进行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误吸次数及食物剩余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与吞咽功能食物摄入量,提高治疗及康复疗效,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吞咽训练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7年1~8月选取本科室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120例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术后常规吞咽指导。观察组术后第1、3、7d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吞咽训练时机。3级以上患者考虑予胃管鼻饲流质,并使用增稠剂进行吞咽训练。比较2组患者吞咽训练效果。结果 2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观察组吞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术后患者1、3、7d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训练时机,使用增稠剂,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生理及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诊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8例进行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介入。对比两组疗效评价、脑电图评分及洼田饮水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脑电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儿脑电图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脑电图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饮水测试等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改善患儿脑电生理、改善吞咽功能,可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困难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照护者为主体的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干预4周。评价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WAL-QOL评分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长期照护者为中心的康复宣教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AC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ACA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Ⅰ级、Ⅱ级比例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ACA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吞咽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龙耀斌  黄福才 《中国康复》2012,27(2):109-1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误吸程度、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以及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误吸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中主动学习、训练参与、效果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具有节奏性与趣味性,能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训练依从性,进而降低误吸程度,提升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的作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医护模式干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吞咽相关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负性情绪状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干预1个月后,两组QOL-100中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独立能力5个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P 0. 05);干预1个月后,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0. 01),且观察组降低于对照组(P 0. 01,P 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可预防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