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一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研究报道有40%的住院患者在人院时已存在营养不良。早在20世纪30年代Studley等就已注意到营养不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TPN)与肠内(EN)2种,其中肠外营养支持研究较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8例喉癌手术住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采用成品和自制匀浆肠内营养膳通过鼻胃管注入,使用体重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对28例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4 d进行营养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28例患者BMI营养评价,术前1 d、术后14 d轻度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7%和14.3%;按照临床路径方法鼻饲成品和自制匀浆肠内营养膳,术后14 d与术前1 d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显著,而BMI、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按照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使用配比合理的匀浆膳是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值得推广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8例喉癌手术住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采用成品和自制匀浆肠内营养膳通过鼻胃管注入,使用体重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对28例患者在术前1d、术后14d进行营养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28例患者BMI营养评价,术前1d、术后14d轻度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7%和14.3%;按照临床路径方法鼻饲成品和自制匀浆肠内营养膳,术后14d与术前1d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显著,而BMI、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按照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使用配比合理的匀浆膳是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值得推广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下,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胃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FT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TS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且FTS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FTS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晓丹  林小静  陈建敏  沈怡   《护理与康复》2017,16(6):668-671
目的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分析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现状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及圈员的活动能力。结果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48.25%提高至活动后的8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配合能力、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6项内容得分均高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测定TNF-α、NK细胞活性及IgG,并对实验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手术前2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术后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NK细胞活性及IgG高于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供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测定TNF-α、NK细胞活性及IgG,并对实验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手术前2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术后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NK细胞活性及IgG高于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供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龄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08年4月~2010年10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贲门癌患者为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①术前确诊贲门癌,年龄>80岁,可施行根治性手术;②无合并其他严重疾  相似文献   

9.
喉癌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喉癌围术期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喉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喉癌术后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间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对照组28例,术前正常进餐,术后6h鼻饲高能匀浆膳肠内营养;实验A组28例,术前正常进餐,不间断地添加普通肠内营养混悬液,术后6h鼻饲高能匀浆膳肠内营养;实验B组28例,术前正常进餐,不间断地添加肠内免疫营养混悬液,术后6h鼻饲高能匀浆膳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术后咽瘘发生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A组和实验B组术后第9天的LgG、LgM、LgA、CD3^+、CD4^+、CD4^+/CD8^+、BW、PA、ALB与对照组术后第9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术后第9天的LgG、LgM、LgA、CD4^+、CD4^+/CD8^+与实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B组的术后咽瘘发生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进行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睡眠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步骤,以PDCA循环为基本方法进行专题改善。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率由活动前的62.5%上升到82.5%,同时提高了圈成员的6项能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感受,促进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认"提高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解析、制定对策与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由78.86%增加到95.00%(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保证肠内营养的正确实施,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均于术中放置胃肠内营养管,术后24 h行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4~5 d肛门排气、排便,术后7~10 d拔除胃肠营养管,患者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有2例出现腹胀、腹泻,调整营养液温度和灌注速度后消失,均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32-534
选取我院普通外科接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共计8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体重、住院时间长短及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较高,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体重下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及营养指标,且并发症较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按计划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由74.7%上升至89.4%。结论品管圈不仅提升了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而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2.59%降低至活动后的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助于培养护士的"问题意识",并掌握运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210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肿瘤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手术应激可加重其营养不良程度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改善围手术期的免疫营养状态是减少免疫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肠内免疫营养是围手术期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免疫营养制剂种类和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障碍的机制,主要介绍了肠内免疫营养在不同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进行现况调查,将2013年3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08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040例次设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现况,运用查检表对病区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现状进行调查,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将2013年9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20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100例次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的情况。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结果:影响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原因包括:患者不重视、估算标准不统一、护士食物量估算差异大、护士出入量记录不顺利耗时长缺乏耐心及测量工具不统一等。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每次记录的不准确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Time-Out执行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手术Time-Out执行率"为主题,通过对手术Time-Out执行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手术Time-Out执行率低的原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Time-Out执行率由改善前39.2%提高到改善后100%,患者满意度平均值由品管圈活动前94.7%上升至活动后97.3%。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手术Time-Out执行率,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改善了医患关系,降低了医院大额经济损失的风险,保证了医院的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20.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