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对冠心病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纳入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急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急救时间, 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矫形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行手术脊柱矫形患者60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组(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不良事件、麻醉不良事件、术中体位摆放时间、手术者对手术准备和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不良事件、麻醉不良事件、术中体位摆放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者对手术准备和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联合4R危机管理模式应用于脊柱矫形患者,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和医患间信任度。  相似文献   

3.
张光环  李文  王敏 《当代护士》2018,(3):166-167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NICU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NICU工作的低年资护士3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和实验组(PDCA循环模式),比较在两种不同培训模式下,低年资护士相关知识能力提升水平,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进行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能有效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应用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8月和实施后(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由我院接治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收治41例患者,实施后收治44例患者,实施前护理对象按多发伤并脊柱损伤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处理,实施后接受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干预后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低,急救有效率显著较实施前高(P均0. 05)。结论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实践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之中,可获得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护理急救危机事件发生率与提升急救有效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阮宁 《全科护理》2020,18(12):1526-1528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对综合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某院各科室20名护理组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士临床护理质量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意识,达到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为护理该类患者积累宝贵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干预4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低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双主体并重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对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患儿自护能力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2例采用微创外科干预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体质指数(BMI)降低幅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心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微创外科干预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缓解负性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心脏介入术后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术后心包填塞患者急救流程进行隐患分析,查找影响患者安全的高危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护理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改进后的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风险值降低,护士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急救流程护理配合及专业实践能力均提升,急救备物时间缩短。结论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规范心脏介入术后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闭环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医院住院的78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医院住院的82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闭环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是以护士护理病人的时间为主线,把护理工作内容贯穿于护士从开始护理、执行护理过程、护理结束到交接的整个护理工作流程中,形成一个闭环流程链,将护理工作精细化、流程化,强调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护士对病情知晓率、病人或陪护安全知识掌握率、病人或陪护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项指标进行对比,评定两种护理管理模式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病情知晓率、病人或陪护安全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优质护理和护理安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护理管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良好实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障碍设置法在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任职的40例低年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采用障碍设置法对其急救能力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相关知识掌握及急救能力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障碍设置法能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MEA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FMEA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入院至分诊评估时间、入院至检查结束时间、入院至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至用药时间及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药物差错、意外伤害、管路脱落及检查遗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FMEA模式能够有效规范急救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缩短ACS患者急救基础救治时间,能够显著降低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ICU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为ICU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治疗干预(TISS-28)评分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参照TISS-28评分系统与护理人员配制关系模型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安排护理人数。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规避纠纷能力、感染防护能力、应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观察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人均日工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进行ICU管理模式改进,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缩短护士工作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手术室护理)和试验组(n=50,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手术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进入手术室后10 min,试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稳定其循环状态,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阶段性管理干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针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阶段性管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收治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比较实施前后1年护理人员时间管理掌握程度,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阶段性管理后,护士时间管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管理干预用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时间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风险,并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干预在植入式输液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34例植入式输液港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167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知识掌握度、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焦虑、生存质量、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知识掌握度、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应用于植入式输液港恶性肿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知识掌握度、配合度及自护能力,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后于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各49例为研究样本,实施前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急性上消化出血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出血时间、出血次数、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救治有效率、健康疾控行为遵医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提升健康疾控行为依从度,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在磁共振引导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交接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160例拟行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交接和书面表格交接方法,试验组采用结合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特点,自主设计改良SBAR护理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的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引导下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后,降低了护理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交接班时间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科室全体护理成员就科室内护理高发类别不良事件进行集中讨论,运用"系统管理观"管理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与漏洞,分析危害,列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模式和失效模式,制定规范化流程以及防范措施。比较实施新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全员参与原因分析模式可以提高护士风险评估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提高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