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艳  李蔷  赵海燕  王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94-2195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后更换敷料的时间。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置管后72h更换敷料,对照组在置管后24h更换敷料。观察并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渗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时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行PICC置管后更换敷料的时间可延长至第3天,并能明显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渗血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隧道技术应用于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留置PICC病人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试验组采用建立皮下隧道方式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穿刺技术置管。比较两组病人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24 h内渗血量、PICC管脱出、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的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脱管、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置管后24 h内渗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操作简单、易学,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渗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陈连带  李燕娥  黄红友 《当代护士》2021,28(10):104-107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在肿瘤晚期患者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某院106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观察组采用隧道式置管,两组均置入三向瓣膜式4FrPICC(美国巴德公司).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出血、滑管、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置管时间、导管异位、皮疹、穿刺口渗液、置管48 h穿刺口渗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针穿刺成功观察组为98.08%,对照组为81.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4 h穿刺口出血、导管滑管、静脉炎等发生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隧道式PICC,大大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及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性,降低了滑管的概率,减轻了局部渗血、静脉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止血方法.方法 将40例肝癌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方法:穿刺点处有渗液可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一小方纱,如无渗液,直接使用透明贴膜无张力粘贴;实验组以三折纱布加正面局部加压、局部用药、患肢制动、48 h换药.观察两组患者24 h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两组24 h穿刺点渗血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置管后穿刺点上方采用三折纱布加局部用药、正面局部、压加患肢制动、48 h换药,能有效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扩皮法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穿刺点渗血、渗液及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纵向扩皮法送鞘,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扩皮法送鞘。比较两组置管后24小时穿刺点渗血量、72小时穿刺点渗血、24小时穿刺点渗液及24小时疼痛情况。结果 PICC置管后24小时穿刺点渗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穿刺点渗血、24小时穿刺点渗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扩皮法,可减少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渗液,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送鞘法与手术刀扩皮送鞘法对PICC后渗血渗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24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码,按患者所置导管类型(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的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腔导管观察组121例、对照组117例,双腔导管观察组92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送鞘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刀扩皮送鞘法。分别比较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后24 h、48 h、72 h局部渗血与渗液情况。结果单腔导管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95.87%,其余3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100%;置管后24 h局部渗血换药例数比较,单腔导管和双腔导管中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 h局部渗血纱布层数比较,单腔导管和双腔导管的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48 h纱布压迫止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腔导管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渗液,双腔导管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渗液,而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渗液,单腔导管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改良送鞘法行PICC可减少置管后局部渗血和渗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与传统PICC置入的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5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在置管过程中、置管第2天、中间回访和置管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等指标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及中间回访时,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情况、手指肿胀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回访时,观察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置管手臂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能明显改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手臂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李亚莉 《现代护理》2007,13(23):2161-2162
目的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预防PICC所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9月在我科PICC置管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1例)。2组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24h后实验组改用增强型溃疡膜固定导管;对照组仍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并给予33%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96%;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62%。结论PICC置管后24h粘贴增强型溃疡膜能够更好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预防PICC所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方法 将2005年6月-2006年9月在我科PICC置管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1例).2组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24 h后实验组改用增强型溃疡膜固定导管;对照组仍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并给予33%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96%;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62%.结论 PICC置管后24 h粘贴增强型溃疡膜能够更好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压迫方式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局部渗血的效果,为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将385例置入PICC导管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90例和对照组195例。两组均置入PICC导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为穿刺点放置明胶海绵贴敷透明敷料,对照组为置管术后折叠无菌纱布成长方体压迫穿刺点后贴上透明敷料。观察两组局部止血效果。结果 24 h内实验组局部渗血85例,渗血率为45%。对照组局部渗血112例,渗血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止血优于纱布用于PICC置管后压迫方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止血方式在PICC置管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效地PICC置管后止血及减少上肢肿胀的方式。方法:对70例PICC置管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于置管后用宽8 cm的弹力绷带包扎24 h,观察组置管后压迫穿刺点30 min,24 h后更换敷贴时于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及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穿刺点渗血及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置管后压迫穿刺点30 min,24 h后更换敷贴时于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可减轻穿刺侧上肢的肿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止血方法,避免拆除侧肢体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60例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观察组由置管护士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固定穿刺点止血2 h,而对照组则用传统方法将1袋500 ml液体置于穿刺点处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并发症中皮下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粘贴绷带可有效防止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行PICC穿刺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相同规格(3.5 cm×2 cm)的纱布、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3种材料压迫穿刺点,比较3组患者穿刺后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及置管后72 h导管维护费用。结果 1置管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使用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优于纱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明胶海绵与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导管维护费用:使用明胶海绵压迫穿刺点,置管后72 h内的导管局部维护费用最低。结论对PICC置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材料的选择中,采用明胶海绵较藻酸盐敷料和纱布更为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撤出穿刺鞘的时间对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渗血、穿刺点肌肉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按PICC操作常规送导管至预定长度,撤出穿刺鞘;实验组按PICC操作常规送导管至10 cm时,确定导管已在血管,将穿刺鞘提前撤出至导管的尾部.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渗血、穿刺点肌肉纤维化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实验组36%,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1,P<0.05);实验组患者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5);实验组带管期间穿刺点肌肉纤维化发生率88%,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0,P<0.05).结论 按PICC操作常规送导管至10 cm时,提前撤出穿刺鞘,有利于减少静脉炎、渗血、穿刺点肌肉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软聚硅硐保湿敷料用于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软聚硅硐保湿敷料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PICC护理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软聚硅硐保湿敷料覆盖于穿刺点上方3cm,覆盖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共有6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聚硅硐保湿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藻酸盐敷料在PICC置管后止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将藻酸盐敷料用于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方形纱布压迫穿刺点,观察组用藻酸盐敷料压迫穿刺点,两组均用相同的PICC透明贴膜保护.观察两组3 d内穿刺点敷料渗血浸湿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藻酸盐敷料应用于PICC穿刺后止血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的穿刺点渗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海藻盐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疗效。方法对46例5Fr—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纱布敷料更换,治疗组给予海藻盐敷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藻盐敷料治疗PICC穿刺点渗液效果明显,是治疗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术后右上臂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的化疗病人322例,随机分为上臂上段(上1/3)置管108例(A组)、上臂中段(中1/3)置管108例(B组)和上臂下段(下1/3)置管107例(C组),比较3组病人穿刺部位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A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移位5例;B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4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C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7例、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移位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且B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血管超声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臂中段(中1/3),能有效减少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3M自我粘缠绷带在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142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50例。PICC置管成功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止血,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加压固定止血。结果观察组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对照组1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8例出现肢体肿胀,对照组12例出现肢体肿胀,观察组肢体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且肢体肿胀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