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126例接受心脏手术且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接受HHFNC。比较两组拔管后血气情况、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并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拔管后2 h、6 h和12 h时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逐渐升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有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明显改善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再次插管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祁世曼 《护理研究》2013,27(2):151-152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心脏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心脏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给予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俯卧位通气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6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氧饱和度、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感染性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EGDM)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踏车训练, 观察组则实施EGDM干预, 每日根据ICU活动量表(IMS)评分制订其基础活动水平及所需完成的活动目标。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分别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心肺适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 同时记录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F、6MWT最大距离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 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61%)较对照组(90.37%)明显提高, 且2组患者均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2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面罩氧疗;将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收治的20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循环氧合情况、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氧疗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结束时循环氧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氧疗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改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效果方面优于面罩吸氧,能提高患者氧疗舒适度,缩短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术后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的变化情况。结果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干预后观察组Pa O2、Pa CO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及合并肺病密切相关,对该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33例出现低氧血症的患儿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3例低氧血症患儿经俯卧位通气治疗1~3d后,血氧饱和度(SpO2)均得到明显改善,除1例心肺功能差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脱机,顺利转出ICU。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肺部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痰液能及时有效地排出,改善肺通气氧合功能,从而改善了患儿的低氧血症症状,促进了压疮的痊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术后存活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心脏术后患者ICU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39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后入ICU观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综合征发病率、谵妄值、焦虑值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病率明显、谵妄值、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心脏手术后入ICU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根因分析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DSA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根因分析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单进行护理,比较观察组护理前后生理参数水平及两组护理后血常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参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氧血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根因分析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单可有效改善DSA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仪在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脱机后使用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使用高流量氧疗仪系统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脱机后12、24 h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24 h湿化效果,脱机前后呼吸频率,脱机24 h内低血氧症发生例数和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结果:观察组脱机后12、24 h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脱机后24 h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脱机后12 h(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脱机后12 h(P0.05);脱机24 h后,观察组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后12、24 h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脱机24 h内观察组低血氧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流量氧疗仪可以改善氧合效果及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脱机呼吸频率及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一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死亡率及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肺通气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指动脉终末节皮瓣修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进行指动脉终末节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各项心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指动脉终末节皮瓣修复手术患者中可以改善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CPR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CPR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率、心脏指数、平均血压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和呼吸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气短、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血氧分压升高幅度及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明显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呼吸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OI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MAP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提高氧合指数,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型同步间歇指令(SIMV+PC)加压力支持(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SIMV(PC)+PSV+PEEP通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模式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血氧改善快,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住ICU时间缩短。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时,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郑谦谦 《妇幼护理》2023,3(10):2483-2486
目的 探讨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本院 ICU 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83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和观察组(42 例)。对照组实施 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动脉血气 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脉 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将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中,能降低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风险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2):322-32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ICU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48h后血气指标、体征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48h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O_2)水平及氢离子浓度(pH值)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征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改善ICU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儿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半卧位,观察组术后采用低坡卧位→半卧位,比较两组术后的肺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治疗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 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 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能够有效改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疼痛强化管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原发性肝癌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疼痛强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肝区疼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肝区疼痛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区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管理干预后肝区疼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肝区疼痛,减轻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