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爽  张楠 《当代护士》2022,(6):47-50
目的探究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出生的1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运动护理,观察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护理;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指标、口腔运动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过渡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口喂养3天后的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吮吸正常形态、失调形态、障碍形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可有效改善其喂养状况和口腔运动功能,同时降低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开始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在干预过程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结果]干预1周和2周后,试验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的正常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失调形态和障碍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成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腔运动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8.8%vs 35.3%,P0.05),每日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14.78±3.26)g vs(10.36±3.13)g,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1.32±1.17)d vs(14.85±1.43)d,P0.05]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13.25±2.72)d vs(15.36±2.38)d,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可促进其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引进国外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4周、接受全管饲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1次口腔运动干预,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NICU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等.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观察喂养表现,计算过渡时间、喂养效率等,记录每天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 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两组比较,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早产儿1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口腔按摩、口腔支持、吸吮训练等方案,加强早产儿吞咽、呼吸等功能肌感官刺激,促进软腭、唇、喉等组织的运动,对照组以常规干预为主,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成长速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管饲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体重重于对照组(P0.05),每天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口腔运动可帮助早产儿尽快恢复体重,能够促进营养吸收,保证早产儿能够早期经口喂养,建立完善的吸吮、吞咽等反射,有助于早产儿恢复正常饮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儿科医学部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1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38例、白噪声组39例、口腔运动组40例、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43例,评价指标使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结果 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效率、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白噪声组、口腔运动组(P<0.05)。结论 白噪声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在增加早产儿体重,缩短经口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其他3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临床运用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在喂养进展和早期干预中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胎龄35w及以下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将早产儿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方案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腔运动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喂养效果、新生儿体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胎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喂养进展时间、完全达经口肠内营养住院时间、矫正胎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体重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呕吐、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早期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改善早产儿喂养进程,减少住院时间,促进体重增长,提高经口喂养效率,减少早产儿喂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胡虹 《当代护士》2021,28(6):80-82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择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180例.将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每日摄入奶量比、日均体重增长及过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日均摄入奶量比、日均增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过渡时间,提高日均摄入奶量比和日均增长体重,从而改善喂养结局.  相似文献   

9.
杨结银  刘卫娟  范薇  刘静 《妇幼护理》2022,2(7):1597-1600
目的: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早产儿122例,使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分组处理:(1)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但未能成功进行直接哺乳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共31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1共3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2)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共30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2共3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吮奶的熟练度、吮奶的速率、吮奶量、完全奶瓶喂养开始时间、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结果:(1)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P<0.05)(2)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的吮奶的熟练度、提高患儿吮奶的速率、增加患儿吮奶量、提高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能缩短其由管饲喂养过度至经口喂养的过程,缩短早产儿转换到直接哺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刘晓  朱珠  周晖  张爱霞 《护理研究》2014,(34):4286-4289
[目的]对28周~32周早产儿的喂养准备和喂养表现进行描述,以了解早产儿的一般喂养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孕28周~32周出生的适于胎龄儿,采用鼻饲—经口喂养—全经口喂养的喂养方式,根据其胎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和疾病状况等决定管饲和经口喂养的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和奶量的增加速度等;观察早产儿各喂养进程的开始时间、体重、奶量、口腔运动能力和喂养耐受情况等。[结果]胎龄越小,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相对越差,口腔运动功能协调性及早产儿喂养准备行为的出现越晚;出生(1.31±1.37)d后开始管饲喂养,口腔运动功能评分(5.75±5.14)分,(11.26±2.67)d开始经口喂养,(23.43±2.61)d达全经口喂养;随着日龄、体重的增加和经口喂养的锻炼早产儿口腔运动能力迅速提升,奶量增加,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结论]胎龄29周左右的早产儿已经可以耐受胃肠内喂养,喂养方式、开奶时间、加奶速度等需根据早产儿的胎龄、日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喂养准备行为和疾病状况等条件做适当调整;体重较轻、胎龄小的早产儿应延长管饲喂养阶段,口腔运动能力低的早产儿应控制奶量的增加速度,以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2次口腔运动干预,持续7 d,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及实现全口喂养的时间、计算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及两组干预前5 min及干预后1 h行为状态。[结果]干预组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实现全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相比,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增长等均无明显区别,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5 min行为状态得分无明显区别,但干预后1 h干预组行为状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调节早产儿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NICU病房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初乳口腔涂抹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初乳口腔涂抹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项喂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1%、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15.56%(P0.05);干预组早产儿出生第5d的sIgA和L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常规护理时给予初乳口腔涂抹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及院内感染发生,改善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施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进程、住院天数、喂养表现、体重增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矫正胎龄、进展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效率、摄入奶量以及喂养成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体重增加高于开始喂养时、完全喂养时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疲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可改善喂养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且对其体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可以将喂养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喂养准备和喂养表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  朱珠  周晖  张爱霞 《山西护理杂志》2014,(12):4286-4289
[目的]对28周~32周早产儿的喂养准备和喂养表现进行描述,以了解早产儿的一般喂养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孕28周~32周出生的适于胎龄儿,采用鼻饲—经口喂养—全经口喂养的喂养方式,根据其胎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和疾病状况等决定管饲和经口喂养的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和奶量的增加速度等;观察早产儿各喂养进程的开始时间、体重、奶量、口腔运动能力和喂养耐受情况等。[结果]胎龄越小,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相对越差,口腔运动功能协调性及早产儿喂养准备行为的出现越晚;出生(1.31±1.37)d后开始管饲喂养,口腔运动功能评分(5.75±5.14)分,(11.26±2.67)d开始经口喂养,(23.43±2.61)d达全经口喂养;随着日龄、体重的增加和经口喂养的锻炼早产儿口腔运动能力迅速提升,奶量增加,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结论]胎龄29周左右的早产儿已经可以耐受胃肠内喂养,喂养方式、开奶时间、加奶速度等需根据早产儿的胎龄、日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喂养准备行为和疾病状况等条件做适当调整;体重较轻、胎龄小的早产儿应延长管饲喂养阶段,口腔运动能力低的早产儿应控制奶量的增加速度,以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5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予以改良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喂养进程、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10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诱导非营养性吸吮配合口腔运动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膈肌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进度、喂养效能、不同时间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及3、6月龄时Infanib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肠外营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喂养开始时纠正月龄、独立经口喂养时纠正月龄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效率、经口喂养开始时奶摄入量比例、独立经口喂养时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独立经口喂养时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及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月龄、6月龄时干预组Infan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运动干预联合吞咽、膈肌训练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促进患儿早期独立经口喂养及后需神经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7.
孙江红  陈小红  汪捷峰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13-1015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干预对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影响。方法对26例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喂养方式不当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喂养方式干预,为期6个月,干预前后对患儿进行口腔运动功能检查、构音检查。结果干预前后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构音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喂养方式干预能改善脑瘫患儿口腔运动功能,提高构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敏欢 《妇幼护理》2022,2(18):4240-4242
目的 观察口腔运动与初乳免疫疗法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就治于我院的低出生体重儿58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低出生体重儿划归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口腔运动照护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初乳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分析对两组的喂养不耐受率、喂养成效以及喂养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喂养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家长的喂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初乳免疫疗法与口腔运动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中,能降低喂养不耐受率,提升喂养成效和家长的喂养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出生胎龄≤34周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81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刺激、口腔支持运动,对照组仅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3周后体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3周后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和口腔支持运动能促进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发育,尽快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三者联合使用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分析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邀请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IOMIs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每天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估三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并监测体质量。结果 :入院第7天、第10天,IOMIs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经口喂养早产儿数多于对照组(P0.05)。IOMIs组入院第16天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OMI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