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98年开展血液透析以来,患者上机前一直采用闭路循环的方式对管路和透析器进行预充,透析达2340人次,所透析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根据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患者时,同样采取闭路循环方式预充,患者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3个月,测量患者的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均无明显差别,而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配合超滤曲线并采用低温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模式及正常温度的透析液,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试验组为5.6%,低于对照组的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模式能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C葡萄糖溶液预处理透析器预防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冲法,治疗组采用维生素C葡萄糖溶液预处理透析器预冲法,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为1.3%,对照组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C葡萄糖溶液预处理透析器能有效地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8周,分别测量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以及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结果两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可调钠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血透患者分别进行普通透析及可调钠透析 10周 ,观察两种透析方式透析前后血压、血钠水平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可调钠透析组的血压与透析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比普通透析组低 ;而普通透析组血压比透析前明显升高 ,两种透析方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无变化。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明显改善血透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低温+超滤曲线HD、钠曲线+超滤曲线HD、低温+钠曲线HD、低温+钠曲线+超滤曲线HD、常规HD+上机前口服米多君与常规HD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情况.方法 对经常出现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依次实施常规HD、低温+超滤曲线HD、钠曲线+超滤曲线HD、低温+钠曲线HD、低温+钠曲线+超滤曲线HD、常规HD+上机前口服米多君,每人每种方式实施四周的治疗剂量,观察比较6种模式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低温+超滤曲线组、钠曲线+超滤曲线组、低温+钠曲线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低温+超滤曲线+钠曲线组、上机前口服米多君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P<0.01),低温+超滤曲线组、钠曲线组+超滤曲线、低温+钠曲线组,之间比较低血压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低温+超滤曲线+钠曲线组与上机前口服米多君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低温+超滤曲线组、钠曲线组+超滤曲线、低温+钠曲线组与低温+超滤曲线+钠曲线组、常规透析+上机前口服米多君组之间低血压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体重增长、超滤率大致相等情况下,低温+超滤曲线+钠曲线组与常规HD+上机前口服米多君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在统计学无意义(P<0.01),提示这两种透析模式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最佳,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及对透析模式的耐受情况具体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Low -temperature + UF curves HD,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HD, low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HD,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HD + UF curves HD, HD +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before dialysis' and conventional HD were comprised to observe hypotension occurrence during hemodialysi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who occurred related hypotension frequently.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conventional HD, low -temperature + UF curves HD, sodium ctuve+UF curves HD,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HD,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HD, conventional HD +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before dialysis. Each patient's treatments lasted four weeks under each dialysis mode.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among six dialysis mod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in low - temperature + UF curves,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 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in low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before dialysis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0.01) . The incidences of hypotension among low- temperature + UF curves HD group,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group and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group were no difference ( P > 0. 05) . The incidences of hypotension between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group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group were no difference ( P > 0. 05)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statistical treatment on incidences of hypotension between low - temperature + UF curves group,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group, low-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group and low-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group, conventional HD +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before dialysis group (P<0.01).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s of hypotension in low - temperature + sodium curve + UF curves group and conventional HD +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dodrine before dialysis group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 01). It hints that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dialysis - related hypotension is the best under two modes. The patients can choose these modes according to their economy and endurance.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模式在预防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先后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先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2个月次,即治疗中透析液钠浓度维持140mmol/L不变,超滤率恒定。后采用梯度钠及超滤曲线联合模式透析(观察组)2个月。即透析时选用由高至低斜线型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2个月,即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从143mmol/L,呈梯度逐渐下降到137mmol/L;超滤率也从高到低呈梯度下降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梯度钠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清除复用透析器消毒剂的预冲方法,以求达到残余浓度测试在允许的最低值。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的复用透析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次。对照组采用半开放式预冲+密闭循环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预冲+模拟超滤的方法。结果:上机前用伦拿灵残余量测试纸测试残余浓度,观察组伦拿灵残余浓度测试合格率100%,浓度均为0 ppm,对照组合格率为84%,浓度在0~3 ppm之间,≥1 ppm需要继续冲洗,两种预冲方法残余浓度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密闭式预冲+模拟超滤的方法能更快捷地清除消毒剂,使残余量达到允许范围的最低值,所以更安全有效,且能节约透析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复用透析器消毒剂清除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经济、实用的复用透析器消毒剂的清除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消毒剂残余浓度。方法选择本中心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可复用透析器进行透析。实验组采用闭路循环方法,对照组采用放液一冲洗一循环的方法,对复用后透析器的消毒剂进行清洗。使用Renalin残余量测试条检测透析器的消毒剂残余浓度,并观察患者透析中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消毒剂残余量均~3ppm,符合规定的标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1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等反应。结论采取闭路循环清除消毒剂的方法,可以使消毒剂从透析器旁路随着加温的透析液得到持续彻底的清除,该方法安全、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孙亚南  孙蕊 《护理学报》2009,16(17):35-37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患者透析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连续4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2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透析模式;观察组给予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体温变化、超滤量及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值为(102.05±5.88)/(64.10±4.63)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最低血压值(89.00±4.81)/(57.20±4.91)mmHg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超滤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温透析过程中较透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照组透析过程中体温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常规常温透析模式能有效维持透析血压,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升高,同时可达到常规透析时的超滤量与钠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高通量透析器在无肝素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1例次需要进行无肝素透析病人用抽号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401例次,双号为对照组400例次,对照组采用威高空心纤维透析器常规预冲后进行无肝素透析,试验组采用贝朗高通量透析器密闭循环预冲后进行无肝素透析,比较两种透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病人透析过程中凝血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高通量透析器进行无肝素透析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发生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对体液负荷过多的长期血透患者急性并发症,尤其是低血压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2~3次/周,且透析期间体液控制不良患者47例,分为A组21例,按可调钠模式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共221例次;B组26例,按标准钠曲线透析,共249例次,时间8周,分别比较其耐受性及透析后血钠负荷情况.[结果]A组患者透析中、透析后血压及超滤量较B组高,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可调钠模式联合超滤曲线能降低透析患者低血压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不增加透析后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对于透析期间体液控制不良患者尤其适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析过程中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对血透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方法进行透析,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透低血压的20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透析前后血压变化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透析组(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透析器两种预冲方法对预防首用综合征(first-use syndrome,FUS)的作用。方法将发生过FUS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新透析器采用上一次透析后残留在血路管静脉段的淡血水进行预冲及消毒灭菌处理后使用,对照组新透析器采用0.9%生理盐水常规预冲后使用。比较新透析器两种预冲方法患者透析过程FU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发生FUS,对照组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透析器使用自身残留淡血水灌新透析器进行预冲,可降低患者发生FU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高危患者10例。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调钠+常温组(B组)和调钠+低温组(C组)。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每次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三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钠曲线、超滤曲线模式对高超滤量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44例次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122例次,分别应用普通模式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三阶梯下降型)模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值及低血压临床表现、实际超滤量、透析充分性。结果:联合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打呵欠、出汗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P0.01),联合组患者实际超滤量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透析后血钠、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三阶梯下降型)能减少高超滤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有利于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达到干体重,对透析充分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路管及透析器复用消毒处理后,不同预冲方法对血液透析(HD)患者热原反应和过氧乙酸(PAA)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430例次预冲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温密闭循环预冲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和密闭循环交替的加热预冲方法。结果 对照组热原反应和PAA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 用1%氢氧化钠和0.5%PAA复用消毒处理血路管、透析器,采用开放和密闭循环交替的加热预冲方法,可缩短冲洗时间、节省冲洗液,有利于降低热原反应和PAA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病人的透析安全,降低透析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肾内科(276400)赵景波,张宝美,张燕琳,彭德武,王子足首次使用综合征又称透析器过敏综合征,是透析过程中使用新透析器时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多种类型的透析器应用于临床,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较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