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乳腺癌是现代女性健康的"致命杀手",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5年内的淋巴水肿累积发生率高达42%,手术方式、患病群体、淋巴水肿诊断标准、术后放化疗等都会对其发生率产生影响~([2-3])。淋巴水肿可以导致各类型的上肢功能障碍,例如肢体疼痛、麻痹、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疲乏无力等~([4])。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顽固的、渐进式发展的、损伤外形并致残的疾病~([5])。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最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疗法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轻中度的淋巴水肿患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 edema,BCRL)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随上肢功能受限、疼痛、疲乏及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1])。大多数研究认为BCRL是由于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阻碍或中断上肢淋巴回流,导致大量高蛋白含量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滞留,最终形成高蛋白水肿~([2]),BCRL的发病率从0~94%不等~([3])。早期发现BCRL至关重要,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步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71例,采用七步CDT对患者进行干预,包括皮肤护理、开通淋巴通路、舒缓瘢痕组织、徒手淋巴引流、绷带加压包扎、压力波治疗、功能锻炼,共20 d。治疗前及治疗1 d、5 d、10 d、15 d、20 d分别测量上肢8个部位的周径,计算双侧周径差。结果治疗1~15 d,周径差较治疗前增加(Z2.03,P0.05),治疗20 d周径差明显缩小(Z=3.01,P0.01)。结论七步CDT治疗淋巴水肿有效,但初期会出现水肿加重、反复波动,至20 d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这可能与急性应激反应或淋巴液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往往造成患者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生存质量~([1])。物理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淋巴水肿的非手术疗法,现将本科应用综合物理治疗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0岁,患者因"左乳癌综合治疗后1+年,左胸壁复发放疗后4+月,右乳、右腋下淋巴结转移化疗后  相似文献   

5.
<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作为术后并发症之一,术后3年内发生率35%,术后5年内发生率42%~([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抬高患侧上肢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学者研究自行设计乳腺癌术后专用软枕~([2]),由于多种原因或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癌术后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及辅助综合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1]),由于其高发生率,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研究发现有高达68%的乳腺癌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2]),这一发生率远高于淋巴水肿。一项纳入1205例受试者的系统评价发现早期康复干预与延迟康复(即手术后7d)相比更能改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臂外展和前屈)~([3])。因此,更早的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介入尤为重要。既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淋巴水肿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水肿综合治疗(CDT)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给予CDT疗法(包括手法引流、局部皮肤护理、淋巴水肿加压治疗及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上肢周径变化情况,并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锻炼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了术后1个月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淋巴水肿严重程度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T疗法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复合理疗(CD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CDT治疗依从性情况。通过多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及独立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独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2例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CDT治疗依从性最低得分为23分,最高得分为46分,评分得分为(32.47±5.96)分;其中依从性差为29例,依从性一般为24例,依从好为9例,CDT治疗依从率为53.23%,显示CDT治疗依从性为一般水平。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家庭及社会支持度为乳腺癌术后患者CDT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本次研究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行CDT治疗依从性为一般水平,而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及家庭及社会支持度是CDT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支持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家庭及社会支持,并建立合理的护理管理机制是提高患者CDT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综合消肿疗法(CDT)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ESWT)对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纤维化、上肢症状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分为ESWT+CDT组和CDT组,每组20例。CDT组患者给予CDT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压力袖套加压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ESWT+CDT组患者在CDT疗法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周径测量法、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BCLE-SEI)对患者肢体肿胀、皮肤硬化程度及患肢淋巴水肿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557.36±260.86)cm3]、mRSS评分[(4.05±0.89)分]及BCLE-SEI评分[(25.20±2.21)分]均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305.73±211.27)cm3]、mRSS评分[(2.70±0.57)分]及BCLE-SEI评分[(13.20±2.69)分]仍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 结论 在CDT治疗基础上辅以ESWT能进一步加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进程,纠正皮肤纤维化和水肿的恶性循环,改善患肢疼痛等并发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和CDT组,每组各16例。两组均于确诊淋巴水肿入院后第2天开始治疗,功能锻炼组进行局部功能锻炼;CDT组接受CDT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率、疼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虎口处、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下10 cm、肘横纹上10 cm及腋窝周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各部位周径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腕横纹上5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DT治疗慢性淋巴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双侧腕部上5 cm、肘部下10 cm、肘部上10 cm、虎口、腋窝处设5点进行周径测量。按照治疗前健、患肢周径差值(d)将上肢淋巴水肿分为3组,A组(轻度水肿)15例,d<3 cm;B组(中度水肿)16例,3 cm≤d≤5 cm;C组(重度水肿)13例,d>5 cm。3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20 d)CDT治疗,比较CDT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值,并分析CDT疗效。结果 CDT治疗后,患者腕部上5 cm、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虎口以及腋窝5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及腋窝3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部上5 cm和虎口2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适用于任何程度乳腺癌术后所致上肢淋巴水肿,且重度淋巴水肿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13例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即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手法轻柔的按压和按摩体表(包括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系统,配合低弹性绷带包扎、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采用测量上肢周径的方法检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13例患者患侧上肢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侧上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结论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既减轻了肢体的肿胀,又改善了患肢的外形,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房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自19世纪末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1])。手术会破坏患肢正常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肌肉,导致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肩部僵硬,肌肉萎缩和肢体水肿,导致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2-3])。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在恢复患肢功能、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强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目前,临床关于早期功能锻炼的定义、时间、内容、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间断气泵压力治疗仪进行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综合康复,包括淋巴引流、牵伸瘢痕、肌肉牵伸、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渐进性力量训练、毫米波治疗,健康教育,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上肢功能(DASH)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DASH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进展,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1]),发病率、病死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办法,但手术本身对患者是一种应激和创伤,术后易出现皮下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3])。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水平对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黄健  肖建英  张欢 《全科护理》2020,18(7):892-894
对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病人行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与护理要点: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准确收集病人CDT治疗前数据,记录每次CDT治疗后数据,询问病人每次CDT治疗后阳性体验并做好记录,保证后续CDT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并进行护理干预,关心病人情感,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度过体验期;规范的CDT治疗后管理及随访、配合弹力臂套持续康复。经过67次CDT治疗和护理,病人患侧上肢消肿成功,病人对CDT治疗效果满意;治疗前后模拟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分为4分和0分。经过CDT治疗,应用周径测量法测量病人5处患肢臂围明显变小,认为连续CDT治疗对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明显,其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发展背景、治疗方法,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难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难以持久,病情容易反复,仍有待近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淋巴水肿可于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表现为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及伴随感觉异常,在数月甚或数年后可出现明显淋巴水肿,给患者带来上肢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延展性弹力绷带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老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例,根据患者肿胀的情况和程度,合理设定综合消肿康复治疗方案。治疗以低延展性弹力绷带为基础,辅助以徒手淋巴回流、皮肤护理和淋巴消肿体操。经过1周的康复治疗后,对本例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肿胀肢体的体积显著减小,自述肢体沉重感和不适感明显降低。患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自信心有所提高,心理障碍缓解。结论:低延展性弹力绷带为基础的淋巴消肿综合治疗可减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肢体肿胀,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综合消肿治疗(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依从性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方法 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选取13例接受CDT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CDT依从性的障碍因素包括危险感知不足、消极的结果预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行为意图、缺少行动及应对计划,促进因素包括感知到治疗益处、重建社交自信、感知到水肿的危害、自我效能感增强、激发治疗动机、构建生活新常态。结论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CDT的依从性受一系列障碍及促进因素的影响,今后可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