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6-3197
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出血和输血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进行单侧THA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中切口缝合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0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24h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术中失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及失血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临床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氨甲环酸经静脉给药)和关节腔组(氨甲环酸经关节腔给药),每组各32例。比较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检测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情况、引流量及输血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血肿形成、血栓形成、伤口浅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关节腔组比较,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7 d PT、APTT、INR,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率、引流量、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生理盐水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比三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术前红细胞压积、隐性失血量。结果:实验组1、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给药对术后出血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给药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导入至关节腔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联合用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初次行TKA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中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C组在术前0.5 h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D组在术前0.5 h和术后2 h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TKA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放置引流管并加闭3 h。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隐性出血量、Hb、HCT、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比较,依次是D组C组>B组>A组(P<0.05);4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和静脉联合应用比氨甲环酸单独局部应用更能有效减少患者TKA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Hb、HCT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保温干预对氨甲环酸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2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给予保温干预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干预措施;研究组给予保护病人核心体温的策略,包括室温控制、使用可控式电热保温毯以及输入液加温,使病人体温维持在≥36℃。两组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30min静脉输注1.0g的注射用氨甲环酸,首次使用后3h再次静脉输注1.0g注射用氨甲环酸,拔除引流管后开始每日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10mg,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返回病房即刻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保温干预策略,有助于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单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23例,男9例,女14例,于术前15min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0.3g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6h,术后3h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B组18例,男8例,女10例,于术前15min、术后3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流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夹闭引流管6h。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术前、术后3d红细胞比容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局部应用方式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5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1.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液。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1、2较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均明显减少,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无明显差异,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使用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注射至关节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局部用药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4例,根据氨甲环酸用药途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静脉注射组(n=116)和局部用药组(n=10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2. 1±14. 0 g/L vs. 131. 7±12. 5 g/L)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02. 6±11. 7 g/L vs. 100. 2±12. 1 g/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止血带使用时间(61. 3±10. 5 min vs. 63. 6±9. 8 min)、术中出血量(52. 7±12. 4 ml vs. 54. 5±11. 8 ml)、术后引流量(546. 6±332. 8 ml vs. 582. 3±317. 5 ml)、住院时间(6. 1±1. 3 d vs. 6. 4±1. 6 d),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具有禁忌证的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也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关节腔周围注射与关节腔灌注在减少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1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关节腔周围注射)和对照组66例(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24 h引流量、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5天、第10天NRS疼痛评分、大腿、髌上及小腿周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和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24 h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两组NRS疼痛评分、下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血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出血方面并没有优于关节腔灌注,但考虑引流管存在的风险,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仍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血源越来越紧张,同时输血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也困扰者患者,故寻找一种减少输血并且不增加风险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在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9例,氨甲环酸组55例,对照组44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置换后间断2 h后放开引流,此后每4 h放10 min。对照组间断夹管引流,置换后48 h均拔出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置换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9例患者置换后3次(3,10,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置换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提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在全髋关节置换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分析氨甲环酸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104例(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的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肝素应用量、术中鱼精蛋白应用量进行记录和比较。对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出血量、输注浓缩红细胞量、输注血浆量、输注血小板量、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手术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二次插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24 h的HCT水平、PLT水平、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的PLT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各项输血量及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手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保护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行剖宫产分娩后出血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12 h出血量、用药后24 h出血量、剖宫产前与产后48 h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2 h出血量、用药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两组PT较分娩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Fib较分娩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剖宫产后出血量,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纱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与氨甲环酸纱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不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普通纱布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氨甲环酸纱布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下降水平及输血人数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纱布组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使用1 g氨甲环酸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缝合关节囊时局部注射1 g氨甲环酸;对照组同样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点和局部注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术后第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以及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腘静脉血栓,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背带式子宫缝合术(B-Lynch)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10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产妇不良结局。比较2组不同时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卵巢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2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产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2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产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APTT、PT更短,...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33-53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氨甲环酸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5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给予氨甲环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两组产妇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观察组产妇FIB水平高于对照组,D-D、APTT及P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氨甲环酸治疗剖宫产后出血产妇效果显著,可极大降低产妇出血量,改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应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手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男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氨甲环酸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氨甲环酸组在切开前静脉给予10 mg/kg的氨甲环酸,随后给予2 mg·kg~(-1)·h~(-1)的维持量。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患者输血比例以及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侧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479.25±104.3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827. 38±135. 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氨甲环酸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变化值[(11.41±1.47)g/L]明显少于对照组[(12.70±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比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氨甲环酸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变换值,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于人工假体安放完毕及缝合关节囊切口后,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均术后夹闭引流管6 h。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并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TPP、PT、F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364.35±59.42)ml、(285.76±54.29)ml、(651.42±125.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总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