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腿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患者悬挂下肢防足跟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下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行交腿皮瓣移植修复联合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悬挂下肢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垫患肢枕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挂肢体防压疮的方法是借助外固定支架、克氏针、托马氏架直架牵挂然后悬空足跟,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垫患肢枕长期受压、潮湿不透气、易发生足跟压疮的弊端,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一种保护和固定患者患肢位置的舒适型防压疮短腿托丁字鞋,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骨科手术患者按分组对照组17例患者使用常规丁字鞋来保护和固定患肢,观察组18例患者使用自制舒适型防压疮短腿托丁字鞋保护和固定患肢。观察2组患者术后3 d足部发生压疮的例数,调查2组患者和管床护士对2种丁字鞋应用情况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患者发生足部压疮,对照组发生4(23.53%)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舒适型防压疮短腿托丁字鞋穿戴舒适、方便、可重复使用,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郝魁 《中华护理教育》2012,9(7):335-336
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通过多次实践、改进,2008年研制出抬高下肢的下肢多功能分体式皮布结合垫,该结合垫既能有效抬高制动患肢,又确保患肢放于功能位.在3年内临床应用于430例患者,患者足背动脉良好,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足跟部压疮现象.下肢多功能分体式皮布结合垫设计合理、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经济实用、使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改良体位垫抬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回流,使患者舒适。方法将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垫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垫抬高患肢,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抬高患肢后疼痛程度、舒适度、护理配合的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体位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避免患肢移位,更好地控制抬高角度,增加患者舒适感,操作简单,能更好地节省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骨科患者下肢抬高支架对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以软枕抬高下肢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骨科患者下肢抬高支架抬高下肢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足下垂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制骨科患者下肢抬高支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早期能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减少足下垂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穿戴由我科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 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可有效保持患肢功能位,增强下肢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骨科患者由于肢体牵引、石膏固定、截瘫等原因,需要卧床。卧床时间长可能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四肢骨折患者早期水肿,甚至产生张力性水泡,需要冰敷减轻水肿;术后患者也需要冰敷来减轻软组织水肿的程度,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石膏固定患者需要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科自制一种多功能水、气两用垫,应用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垫在患者骶尾部、足跟部,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产生;或者袋内装入冰水做成冰袋;或者充气变成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部小气垫"的制作及在骨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方法将278例各种骨折卧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39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抬高患肢,患肢下垫枕,2~3 h按摩足部1次,加强患肢的肌肉收缩及足趾、踝关节屈伸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7~10 d观察足部压疮与足部舒适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患肢足部使用自制的"足部小气垫"。对2组患者足部压疮发生情况及足部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足部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部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骨科卧床患者患肢足部使用"足部小气垫"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肢的疼痛,使患肢感觉舒适,解除患者的担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动关节下肢垫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髋关节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施行髋关节手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翻身时给予普通枕头或衣被塞于患肢下抬高患肢。观察组38例,术后翻身时应用自制的可动关节下肢垫抬高患肢。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可动关节下肢垫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病人的舒适度,明显提高了翻身依从性,有效减少了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手术后病人使用可动关节下肢垫可显著提高病人术后的舒适度、翻身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防垂足垫在预防足下垂患者中出现足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丁"字鞋、沙袋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防垂足垫。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9例,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防垂足垫通过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预防足下垂的发生,避免传统护理用具引起的压疮、不便于观察等,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新型垫枕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按常规骨折术后护理.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术后将患肢置于自制下肢新型垫枕上抬高患肢.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使用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制下肢新型垫枕可显著缓解患侧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程度,且制作简单、经济实用、使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护具的使用利于保持下肢功能位, 可减少足下垂、关节痉挛畸形、压伤的发生,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降低致残率。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防足下垂护具在固定患者足部时, 足跟处无支撑结构;固定不充分, 足部易倾斜, 脱滑出支撑位;固定角度调节不便, 不利于保持防足下垂效果。鉴于此, 笔者设计一种防足下垂的辅助装置, 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抬高患肢方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132名下肢骨折(包括足踝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根据患肢抬高方式分为康复支架组、托马架组及两用枕头组3组,每组患者44例,每组包括股骨中下段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5例,足、踝部骨折17例。比较3种方法对下肢骨折患者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稳定性、局部疼痛及红肿压疮出现情况。结果康复支架组在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40例)、稳定性方面(44例)优于两用枕头组(分别为26,23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09,49.95;P=0.0011),在局部疼痛不适及红肿压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支架组在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40例)、局部疼痛不适(6例)及局部红肿压疮(0例)情况出现方面均优于托马架组(分别为20,2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式下肢康复支架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抬高患肢,其调节高度优于用普通枕头及托马架,患肢放置稳定性优于普通枕头,并发症少于托马氏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导致下肢瘫痪及股骨颈骨折选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改良丁字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160例脑卒后导致下肢瘫痪及40例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将其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收治时间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和对照组(收治时间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各100例.研究组使用改良丁字鞋,对照组使用传统丁字鞋.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随访2~9个月,研究组未见无足外旋及压疮发生,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发生2例足下垂及5例压疮,满意度为80%.研究组足下垂及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改良丁字鞋用于脑卒中下肢瘫痪及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能有效预防其足下垂及压疮的发生,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骨科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长期牵引的病人由于体位的制动,下肢不能自行活动,足跟部的皮肤直接接触床面,遭受持续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而又无肌肉包裹,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加之足部的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差,因此病人的足跟、内外踝等受压部位更容易发生压疮,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的足部防压用具有软枕、小气垫、水垫将足跟部托起架空进行预防,但这些防压用具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制作材料没有针对压疮形成的机制,或外观设计没有结合足部的生理结构,故而影响预防的效果,因此本研究设计的脚圈垫是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通过临床研究应用,能减轻患肢的疼痛,使患肢感觉舒适在保护病人足部皮肤起到了明显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辛宝琼 《上海护理》2012,12(4):53-55
在骨科,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等需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的患者,均需常规穿防旋鞋固定患肢以防足下垂、足内旋、足外旋、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髋关节脱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以防旋鞋在骨科下肢疾患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防旋鞋存在大小不合适、固定不稳易脱落和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压疮等缺点。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防旋鞋,临床  相似文献   

17.
巧用一次性手套预防压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科病人尤其下肢骨折病人,给予牵引、石膏固定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患肢内外踝,足跟部容易出现压疮,笔者于2004年7月利用一次性手套应用于80例患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常规行下肢皮肤牵引术,而持续牵引易致足跟部发生压疮,患者常因足跟部疼痛不适而拒绝牵引,或因足跟发生压疮而影响治疗效果。一般在牵引带远端包裹毛巾或使用棉垫,由于牵拉毛巾、棉垫易产生皱褶,持续摩擦导致不适,难以有效保持下肢牵引制动及预防足部压疮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临床研究认为,凉液垫、水垫及浴巾等应用于下肢牵引的患者,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可有效减少受压部位的压力,增加舒适感,预防压疮的发生[1,2];资料研究表明凉液垫可预防压疮发生,患者感觉舒适[3,4]。综合众多学者的理念,我科研制了加垫式下肢牵引带,凉液垫支撑于患者足跟可灵活调节,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维持有效牵引。将此加垫式下肢牵引带应用于45例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下肢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DVT患者按照下肢抬高的程度随机分为高垫组与低垫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肢膝上及膝下水肿缓解程度、疼痛情况、舒适度及是否发生肺栓塞。结果:使用不同高度下肢垫的患者患肢水肿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垫组在治疗中期、出院时疼痛缓解情况及舒适度的生理维度均优于高垫组(P<0.05)。结论:使用高垫和低垫均可有效缓解下肢DVT患者患肢水肿、疼痛程度,使用低垫在减轻患者下肢疼痛、不舒适感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下肢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常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足下垂、足的内外旋转、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为促进静脉回流,常用软枕抬高患肢,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反映长时抬高,感觉患肢疲劳且肢体易滑落,踝部持续受压容易发生褥疮,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多功能下肢软垫,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对150例患者使用该软垫,经试验它更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不限制肌肉收缩,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褥疮、足下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