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2014年3月成立医护技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针对真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理论和操作培训、制作冲封管操作视频、改进PICC温馨提示牌和PICC患者专用服、建立PICC维护网点、拍摄PICC健康教育微电影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工作能力。结果此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4.04%;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73%降至活动后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组成员在PICC风险防范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革新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责任心、品管圈手法、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5月行PICC置管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行PICC置管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开展以"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应用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应用后,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幸福感、品管方法的运用能力均较应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能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脑脊液引流置管的患者240例。以2015年4—6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前12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7—9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后120例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意外滑脱率;堵管率;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37.5%降至17.5%,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由7.5%降至2.5%,脑脊液引流管堵管率由12.5%降至3.3%,达到了制定目标。每名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5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在激发护理人员管理潜能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同心圈”,运用一系列品管工具查找并解决手术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的发生。[结果]有形成果:手术护理记录不规范的发生率由对策实施前的84.4%降至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手术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投票选定降低患者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对策实施,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的应用降低了患者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圈员QCC手法的应用、沟通协调、团队精神、脑力激荡、发掘问题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针对主题,圈员讨论制定查检表,对改善前83例置有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PICC相关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现状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改善重点为PICC穿刺点感染、穿刺点出血和机械性静脉炎。利用鱼骨图对改善重点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临床真因验证,找出三个改善重点的真因,针对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在实施中期进行检讨,进一步改进措施,对改善后效果进行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对改善前83例和改善后87例置有PICC导管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改善前为27.71%,改善后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为141.92%,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对PICC相关并发症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PICC置管和维护质量,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更好地促进PICC置管、维护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增强护士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提高护士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人员自发组成QCC活动小组,按照QCC十大步骤开展工作,确定"提高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根据"5W1H"原则拟定对策,包括完善和修订PICC维护流程,运用ORTCC模型制订并完善PICC维护培训与考核制度,配备、设计制作并使用新型材料及用物,分阶段实施对策并检讨,比较改善QCC前后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及圈组成员工作能力。结果:实施QCC后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改善QCC后,圈组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品管圈手法、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活动积极性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QCC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规范护士导管维护行为,进一步提高圈组成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先锋圈”,运用一系列品管工具查找并降低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的发生率。结果有形成果:抢救护理文书不合格的发生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4.67%降至3%,抢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由对策实施前的平均13.53 min降至平均4.5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文书记录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提升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持续改进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小组活动对 PICC 堵管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住院患者 PICC 堵管的原因,利用柏拉图、80/20法则找出主要原因,针对患者 PICC 导管堵塞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活动前患者 PICC 堵管发生率为8.9%;活动后患者 PICC 堵管发生率为4.6%,进步率为48.31%,无形成果也得到了提高。结论 QCC 护理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 PICC 堵管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ower PICC(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在实施品管圈前的2014年5-6月随机选取278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及在实施品管圈后的2014年11-12月随机选取251例Power PICC带管患者,其中5-6月的278例患者采取常规导管护理模式,11-12月的251例患者运用品管圈管理Power PICC带管患者,包括分析患者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率情况。结果:对Power 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患者的堵管率由28.4%降低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ower PICC带管患者的堵管率,保护了患者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杨芃  于泓 《天津护理》2022,30(6):709-711
目的:为了优化冲封管护理操作,设计制作双腔PICC冲封管辅助装置并用于临床,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自制双腔PICC冲封管辅助装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留置双腔PICC导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双腔PICC冲封管辅助装置以双管腔同步冲封管方式进行操作, 对照组采用双管腔单手同时冲封管的常规方式。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以及冲封管所需时间。结果:干预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冲封管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PICC导管冲封管辅助装置用于规范护士双腔PICC冲封管操作,可降低双腔PICC堵管发生率,缩短冲封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并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ICC导管堵管率由5.99%下降至0.99%(χ~2=29.862,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导管在有效期内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2014 年1~4 月在本院神经康复VIP病房按照品管圈的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订与实施等共10 个步骤逐项进行活动。结果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80.1%升至实施后的91.1%(P<0.001);活动后日常生活动作指导、预防偏瘫并发症指导方面的不满意数比活动前下降(P<0.05);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6 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凯丽  费丽  李占肖 《全科护理》2016,(21):2239-224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制订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分析出的要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吞咽功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的工作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7.7%降至15.8%;圈组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愉悦感、品管圈手法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中的应用。方法由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科系统护理组11人组成圈,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提高情况。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明显提高了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临床护士腕带核查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安全系数,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玮 《当代护士》2014,(7):159-161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品管圈对PICC患者带管堵管率进行管理,包括分析患者出院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对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该类出院患者的堵管率由18.3%降至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堵管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由33.3%降至17.7%,目标达成率95.1%,改善幅度46.8%;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个人素质修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提高护士科学应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矫正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经口喂养率。方法:按照PDCA原则拟定改善步骤,根据现状制定目标,采用原因分析、对策方法、效果评价等程序改善住院早产儿喂养现状。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组矫正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的经口喂养率从27.45%提高至71.15%,实施前后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组圈员在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8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住院早产儿经口喂养率,减少鼻饲管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择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分析患者当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状况,设定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目标,分析原因并制订对策;实施对策后,采用问卷调查12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活动前(P<0.05);目标达成率为148%,进步率为15.8%;圈员品管手法认识、沟通与协调能力、责任心、积极心、荣誉感、和谐程度、团队精神及面对问题的勇气等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提升科室团队精神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急诊患者转运中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作用,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立"同舟圈"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急诊患者转运中输液外渗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8.5%降至6.2%。(2)无形成果: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急诊患者转运中的输液外渗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团队精神及组织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