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64例,女72例,其中肝静脉阻塞4例,余均为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至120个月。结果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0~2mm;扩张并放血管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7~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差为18~35cmH2O(1.7~3.43kPa),平均20.3CmH2O(1.99kPa),扩张后压力差消失,134例手术顺利,2例失败。术后118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明显改善,4例肝静脉阻塞病人,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2例未见明显。12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肝静脉阻塞在术后半月、2、5、6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5例下腔静脉阻塞可狭窄术后于6、17、36、96、98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结论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治疗方法,但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静脉疗效差。  相似文献   

2.
柏-查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简称BCS)是由于肝静脉或其相应部位的下腔静脉或二者同时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引起的。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少见类型。肝外肝静脉阻塞称为查理氏病或柏-查氏病,同时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之肝静脉阻塞称为柏-查氏综合征国内报告不多,我院遇3例,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 38例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30例,纵隔良性占位8例;38例患者均先行右侧股静脉入路,以多侧孔直导管于狭窄段近端或远端造影,测压、显示狭窄部位、长度、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局部血栓形成等.直接置入Z形支架(COOK,USA),其中5例下入路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改由经颈静脉人路.结果 38例全部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段长度3~8cm,平均长度(5.12±1.67) cm.开通前后梗阻远侧卧位测静脉压,术前(28.1±1.5) cmH2O,术后降至(4.3±0.9) cmH2O,置入支架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完全或部分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5d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未再复发.结论 多路径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效的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5-116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f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着等,晚期导致肝硬化。其病因不清楚,治疗原则上各型布加氏综合征以介入治疗效果最佳:下腔静脉狭窄闭塞的开通,肝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开通。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以及它们的联合运用.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于2008年6月7日成功地为1周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了经颈静脉肝静脉开通及支架置入术、下腔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布加氏(Budd-Chiari)综合征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阻塞导致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症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本例患者系隔膜型布加氏综合征伴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大量继发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导致肝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高压,属布加氏综合征的严重类型.由于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中存在新鲜血栓,遂行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血栓抽吸,副肝静脉内留置导管进行溶栓,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切除加心包补片内支架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阻塞,尤其伴阻塞远侧血栓型布加综合征的根治术式。结果:本组13例病人,常温下阻断下腔静脉远、近侧,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开通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后,行下腔静脉心包补片加内支架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54-90个,平均70个月。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活水平,正常妊娠3例。彩超示:下腔静脉内血流通畅,支架置放。结论:该术是治疗阶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尤其是伴阻塞远侧有血栓和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3年~ 1999年共为 77例布 -加氏综合征实施腔 -房人造血管转流术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为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型布 -加氏综合征。其中男 4 4例 ,女 33例。年龄 17岁至5 7岁 ,平均年龄 34岁。病程最短 3周 ,最长 13年 ,平均 2年 6个月。全部病人均行腔 -房人造血管转流术。术后随访三年 ,术前肝脏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及双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均得到缓解或完全缓解。1 2 手术方法  77例病人 ,术前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狭窄部位或阻塞程度和长度 ,依狭窄…  相似文献   

8.
江志文  蔡芳萍  商建立 《江西医药》2013,(11):1080-108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布加氏综合征(BCS)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1例BCS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肝静脉阻塞8例,下腔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18例,局限性下腔静脉阻塞11例,误诊肝硬化4例,诊断准确率为901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分型过程中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可以确定布加氏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Foley导管或钳夹法、阻断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行下腔静脉阻塞隔膜或疤痕组织切除、血栓取出及狭窄部位血管成形术,直接解除下腔静脉的梗阻病灶,根治布加氏综合征。全组10例均获良好疗效。本手术方法,不需体外循环,简便安全,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造影及B超检查,对41例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介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提出新的分型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如狭窄解除不满意置入内支架,如为肝小静脉泛发性狭窄,可作为TIPSS的适应症。Ⅱ型,膜性或节段性不全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置入内支架。Ⅲ型:膜性完全阻塞,采用穿通术及球囊扩张。Ⅳ型:节段性完全性闭塞,采用穿通术,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Ⅴ型:伴有多发性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 Ⅱ、Ⅲ、Ⅳ、Ⅴ型如合并肝静脉阻塞需开通肝静脉,如其中1支通畅,肝内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其它肝静脉可不做处理;同样如三支肝静脉均不通,肝内侧支循环建立好,只需开通其中1支肝静脉即可。如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肝静脉不通,而肝外侧支循环建立较好,可主要处理肝静脉;如侧支循环建立不好,肝静脉、下腔静脉均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作采用Foley导管或钳夹法,阻断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行下腔静脉阻塞隔膜或疤痕组织切除、血拴取出及狭窄部位血管成形术,直接解除下腔静脉的梗阻病灶,根治布加氏综合征。全组10例均获良好疗效。本手术方法,不需体外循环,简便安全,易推广。  相似文献   

12.
姚宏昌 《天津医药》1989,17(5):284-286
Budd—Chiari 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同时伴有下腔静脉阻塞的症候群。本文报告11例均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了梗阻部位、范围和程度。本组有2例分别作了下腔静脉狭窄段隔膜切除及膜样梗阻扩张术;有2例作了大隐静脉倒转—颈外静脉搭桥术、胸导管颈外静脉吻合术,均取得满意或好转的疗效。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因、病程尤其是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文中介绍了近年提出的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PTHV)及介入性放射学方法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0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 加综合征属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 ,该病在我省多发 ,严重威胁病人健康。两年来 ,我科在对 1 0 0例该病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 ,施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1 0 0例 ,其中男 68例 ,女 32例 ;年龄 2 9~ 56岁。病人均有腹胀、食欲下降、乏力、肝脏肿大表现。 78例病人伴腹水 ,70例病人伴下肢水肿、色素沉着。下腔静脉造影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手术治疗方式 :根治性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 (以下简称根治术 ) 36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2 4例 ,肠腔静脉架桥术 2 0例 ,脾静脉颈内静脉架桥术 2 …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肝外静脉阻塞同时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少见类型,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1971年5月开始每于劳累后感心慌气急。1972年5月第一次住院时印象为肝硬化、血吸虫病、心包炎等病,对症治疗3个月好转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Budd-Chiuri)为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使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表现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我们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病程2年;例2,女,46岁,病程3年。2例均为HBsAg阳性,都具有腹胀,纳差,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下肢浮肿,下肢色素沉着,上行性腹壁浅静脉曲张。彩超提示肝脏以右叶和尾叶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6.
布加氏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氏综合征(BCS)指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阻塞远端产生高压,回心血流发生障碍而导致门脉高压伴有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等表现的综合征。根据BCS的病理分型不同,手术方式有多种。我院从1994年~1999年8月治疗BCS220余例。其中,行经右心房经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放支架手术25例,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使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表现为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大、腹腔积液、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等。本院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腔静脉肝静脉段或肝静脉流出道的狭窄或闭塞 ,导致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回流障碍 ,进而继发门静脉高压 ,使肝脏出现瘀血、肝窦扩张、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下腔静脉、肝静脉球囊扩张及血管内金属支撑器 ,已成为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改善肝 -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的有效方法 ,且有创伤小、疗效高、副作用并发症少等特点 ,体现了其独到的优越性。我科近2年成功实施该手术24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24例。男9例 ,女15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9.
膜样下腔静脉梗阻所致B—CS的病因研究现状山东省济南市106医院外三科(250022)倪家连综述刘自友审校B—CS(Budd-ChiariSyndrome简称B—CS)是一种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症候群。Budd1845年和Chiari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布-加综合征76例,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测量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右房压力,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观察治疗前后管腔内径的改变。结果PTA术后测量右心房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马夸膜梯度差均小于12cm H2O,扩张后原下腔静脉狭窄/闭塞处直径平均约10mm,原肝静脉狭窄/闭塞处直径平均约5mm,术前临床表现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PTA治疗布-加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做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