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心肌梗塞并发有症状但药物治疗无效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临床上常规采用经静脉起搏术治疗,但其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设备,非一般医院所能随时做到.本文报道2例经食管电极进行暂时性心脏起搏,并就这一技术的优缺点进行讨论.例1,男性,64岁,因胸骨后剧烈疼痛,心电图示新近下壁心肌梗塞而住入冠心病监护室.入院8小时后,患者出现心室颤动,随即给予直流电击除颤,治疗获得成功.入院24小时后,患者又主诉剧烈胸痛,并发生休克,心电图示"游走性房性心律",心室率30次/分.经静脉给予硫酸阿托品1.8毫克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合并喉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小儿急性喉炎合并Ⅱ度及Ⅱ度以上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肾上腺素1.0 mg超声雾化吸入与布地奈德0.5~1.0 m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入院后每15 min 1次,交替使用,连续雾化4次,后每2~4h交替使用雾化吸入1次.对照组仅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入院后每15 min 1次,连续雾化4次,后每2~4h交替使用雾化吸入1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声嘶、呼吸困难、喉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9%,治疗组为97.44%,两组比较,P<0.05.结论 肾上腺素联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合并Ⅱ度及Ⅱ度以上喉梗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瑞莲 《山东医药》2006,46(22):89-90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胸3~4穿刺置管,采用负荷剂量(0.25%罗哌卡因与吗啡1mg组成混合液5ml)+持续剂量(0.075%罗哌卡因与0.001%吗啡混合液;1~4ml/h)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Ⅱ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治疗前后效果及心电图恢复率Ⅰ组较Ⅱ组显著改善(P〈0.01),硝酸甘油用量Ⅰ组显著少于Ⅱ组(P〈0.01),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未发生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受试者为62±7(47~71)岁的10例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 Ⅲ~Ⅳ级)和心绞痛(除1例偶尔发作外,均为NYHA Ⅲ~Ⅳ级)的缺血性心脏病男性患者,各例均有心肌梗塞史,其中6例造影显示均为三支病变且不能手术治疗。入院后至少一周时间内,限制钠(2g/d)和水(1500~1800ml/d以下)的摄入量。停用扩血管药物至少3天且停用地高辛和利尿剂24小时,然后(于试验前日)进行水负荷试验:在40~75min内静脉注入5%葡萄糖溶液15ml/kg。随后5小时内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神经体液因子和肾脏功能指标(包括每小时排尿一次备测)。试验首日,口服Nisoldipine 10mg(3例)后5小时内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 <10~20mmHg或者收缩压≥100mmHg者再服Nisoldipme 20mg(7例),随后5小时内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次日起按上述剂量口服Nisoldipine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发生心动过缓。有人认为心动过缓乃是心室颤动的一重要先兆,且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院外死亡的原因之一,因而推荐阿托品作为早期的常规疗法,甚至提倡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动过缓的患者,于就诊前自行肌注阿托品。本文报告一例急性膈面心肌梗塞合并心动过缓,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病例报告:男性,63岁,于1977年6月20日因急性膈面心肌梗塞入院,症状发作后40分钟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为45~55次/分。血压稳定,为90/70毫米汞柱。静脉注射阿托品0.5毫克后5分钟,心率逐渐增至130次/分,旋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继之转为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经直流电  相似文献   

6.
1769 扩血管药物治疗肺水肿及心衰28例马恩元河南医药1(8):21,1981 文中报告了1979年1月至1980年9月用扩血管药物治疗的8例肺水肿和20例慢性心衰者情况。肺水肿组男5例、女3例,年龄平均57.4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心肌梗塞8例,用酚妥拉明5~10毫克溶于10%葡萄糖40ml,于15~20分钟里慢静注,然后再用5~10mg加10%葡萄糖100ml静滴维持,推注后症状改善时间大多数为15分钟,最长1例为1小时,平均30分钟,心率较用药前平均增加9.8次/分,收缩压则平均降低35.88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25.1mmHg。慢性重症心衰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乳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丁胰岛素大剂量静注、小剂量肌注和连续输注三种方法治疗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6例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都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18例肌注,18例连续静滴。对照组25例酮症酸中毒用大剂量静注胰岛素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碳酸氢盐<10毫当量/升,血糖>500毫克%。肌注组入院时立即肌注胰岛素20单位,以后每小时10单位。连续静滴组每小时8单位。大剂量静注组每2~3小时100单位。当血糖<250毫克%时,胰岛素输注改为皮下注射。连续静滴组则直至酸中毒被纠正。治疗头24小时输液共6~8升,先输等渗盐水,高血糖纠正后则改输5%葡萄糖。单用生理盐水治疗或小量碳酸氢盐(<250毫当量)的患者每升输液补钾30毫当量,用大量碳酸氢盐(>250毫当量)的患者每升输液补钾40毫当量。  相似文献   

8.
1999年8月至2002年3月,我院共收治特重度烧伤患者6例。现将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3~52岁,平均24.54岁。平均烧伤总面积(TBSA)73.3%,其中深Ⅱ度43%,Ⅲ度27%。伤后入院时间0.5~7小时,平均2小时。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行简要查体,了解呼吸、脉搏、血压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将5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B组26例,A组患者给予10%葡萄糖250ml加胞二磷胆碱0.75g静脉点滴,续用5%葡萄糖液加利多卡因1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7d为1个疗程。B组患者给予706代血浆500ml加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续用5%葡萄糖液加利多卡因1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疗效显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原发性心室颤动前的表现,作者对262例急性心肌梗塞发作6小时内入院而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记录心电图12小时,分析警告性心律失常(每分钟多于5次的室性早搏、早搏指数 QR'/Q-T<0.85、多源性或成对的连续室性早搏)、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室颤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0例,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80例均根据1986年长沙会议标准确诊。年龄3个月~2岁,发病在10天以内,腹泻次数≥4次/d,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样,72例于发病后48~72小时内入院(占90%),未经正规治疗。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思密达,3~6个月患儿每次1/4包,~1岁每次1/3包,~2岁每次1/2包,均为每日3次,疗程3~6天。对照组除14例静液病毒唑外,余者均按常规治疗。两组均根据脱水程度口服ORS液或静脉补液。 3.结果:治疗组显效(治疗后24~48小时腹泻≤2次/d,水分明显减少,大便外观成形或软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室颤动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探讨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与内脂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未合并心室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内脂素、肌钙蛋白I及各种生化指标,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31.35±6.3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4.23±5.89)ng/L(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I水平(14.11±4.8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6.88±4.12)ng/ml(P0.05);但两者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内脂素、低血压、肌钙蛋白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素,其中内脂素(OR值1.98),低血压(OR值2.02),肌钙蛋白I(OR值2.13),(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心室颤动患者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室颤动患者,入院时可用内脂素结合其它危险因素预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体外反搏,1 h/次,1次/d;C组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12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内心绞痛再次发作情况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9.31%比87.72%比96.61%),发作次数[(4.18±1.01)次/周比(2.27±0.96)次/周比(1.25±0.42)次/周]和持续时间[(3.42±0.76) min/次比(2.36±0.87) min/次比(1.15±0.63) min/次]显著减少,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32.76%比22.81%比11.86%),且C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应用甲氰咪胍静注预防大量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经CT证实出血量>40ml的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9岁。给药方法:脑出血的治疗按常规进行,主要是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等。预防组入院后即用甲氰咪胍0.6g,每日2~3次静注,根据病情连用10~15天后停药。对照组不用甲氰咪胍及其同类药物。监测指标:1胃肠道出血:有血性胃液、呕血或黑便为诊断胃肠道出血依据;2实验室检查:每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探讨更有效、安全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5~15岁(男30例,女10例)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的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吸入激素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分别以氧动雾化吸入法吸人0.5%沙丁胺醇(150 μg/kg)+0.025%溴化异丙托品(1 ml) +0.05%布地奈德(2 ml)或0.5%沙丁胺醇(150 μg/kg) +0.025%溴化异丙托品(1 ml)+生理盐水(2 ml),每30分钟雾化吸人1次,连用3次.治疗前、刚完成3次雾化吸人后(治疗后0h)、完成后1h(治疗后1h)、完成后2h(治疗后2h)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测SaO2,进行临床计分(CS).结果 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CS、RR、SaO2、FEV1、FEV1占预计值%(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H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 h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CS[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0)分和0(1)分,吸入激素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Z =2.522,P=0.012).两组间治疗前后RR、HR和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人激素组治疗后第1小时和第2小时FEV1占预计值%分别改善8.0%(6.8%)和5.5%(6.5%),常规治疗组分别改善6.0%(8.5%)和1.0%(6.5%),吸入激素组治疗后第2小时FEV1改善0.07(0.12)L,常规治疗组为0.01(0.10)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0、2.686和2.455,均P<0.05).吸人激素组治疗后2h完全缓解率为85.0%(17/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 (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1, P=0.024).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需要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的比率分别为15.0%( 3/20)和44.4%(8/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3,P=0.046).吸入激素组仅5%(1/20)患儿需住院治疗,而常规治疗组17% (3/18)患儿需住院治疗.结论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时,高剂量、短时间间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与吸人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发挥协同作用,快速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全身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降低住院率,在非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6.
AMI51例,发病12小时内。确诊后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并用尿激酶150万μ+5%葡萄糖100ml于30分钟内静滴。溶栓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12小时内腹壁皮下注射速避凝0.4ml,每12小时1次,持续5~7天。其他药物硝酸酯类、钙拮抗剂、转换酶抑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1998年7月~2003年10月,我科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性重症侧脑室出血患者59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确诊.所有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均<8分,37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微创组)治疗,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发病48 h后入院5例,12~48 h入院3例,3~12h入院20例,3 h内入院9例.术前血压:200~270/110~140mm Hg(1 mm Hg=0.133 kPa)12例,150~200/90~109 mm Hg22例,血压正常3例.出血量:30~49ml 16例,50~69ml15例,70~96ml6例,平均(49±7.8)ml,绝大多数患者合并第三、四脑室积血.对照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62~82岁,平均67岁,出血量:30~49ml8例,50~69ml 5例,70~97ml 4例,平均(48±7.9)ml.两组发病后入院时间、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及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另5例患者因分别有心、脑、肺的严重疾病史而不收入本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微创组:血压过高患者均用硝普钠将血压降至200/105mm Hg以下,CT下精确定位,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患侧额角穿刺,血肿较大或两侧侧脑室出血者行两侧额角双针治疗,术后置管连续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每次5万U)冲洗,1次/d,3~5 d后复查CT,残留血肿量明显减少者拔除引流管,置管引流者术后第2天开始,每2 d进行一次引流液细菌培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后21 d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治疗有效率,分别计算微创组不同入院时间、术前血压及出血量各组的死亡率.所得数据分别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2岁,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陈旧下壁心肌梗塞、阵发性心房颤动入院。入院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及血清酶变化,肌酸激酶(CK)高达346IU/L,48小时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高101IU/L,48小时降至44IU/L。心电图显示陈旧下壁心肌梗塞,拟诊为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塞、心功能Ⅱ级。按心肌梗塞治疗,患者顺利恢复。患者于入院第5日曾出现一次输液反应,体温40℃,经处理后恢复。入院第10天患者出现双手、腹部、外阴部皮肤红肿、痒,诊断为药物过敏性皮炎,经抗过敏治疗,皮疹消退。入院第15天以后CKMB持续升高至89IU/L以…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3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衰Ⅲ度”入院,用常规量洋地黄等治疗不足以纠正心衰,且血压偏低(11/7kPa),用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即予多巴酚丁胺80mg加入5%糖水500ml中静滴(10d/M),约一刻钟后突然出现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静注西地兰0.4mg无效,两小时后口服心得安10mg, 观察两小时仍无效,即停用多巴酚丁胺,10分钟后房颤消失转为窦律。5天后病情不稳定再次在心电监护下用多巴酚丁胺40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用仅3次采血测定CPK活他推算心肌梗塞大小的快速方法,认为较力简便、实用。材料及方法本文共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2例,均系首次发病,于心前区疼痛30分钟至5小时入院。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梗塞14例,下壁、后下壁、广泛后壁梗塞8例。均于入院后立即采血,并按胸疼开始后每4小时采血1次,测定血清总CPK活性(用肌酸法),至血清总CPK降至u或5u/ml以下时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