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乳腺病灶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依据声弹性成像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病灶做良恶性诊断。结果:在30例乳腺病灶中,恶性18例、良性12例;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88.9%(16/18)、特异度83.3%(10/12)、准确率86.7%(26/30)、阳性预测值88.9%(16/18)、阴性预测值83.3%(10/12),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77.8%(14/18)、特异度83.3%(10/12)、准确率80.0%(24/30)、阳性预测值87.5%(14/16)、阴性预测值71.4%(10/14),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94.4%(17/18)、特异度100.0%(12/12)、准确率96.7%(29/30)、阳性预测值100.0%(17/17)、阴性预测值92.3%(12/13)。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定性诊断具有绝对优势,超声造影较弹性成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稍低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黄华乔  徐建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99-1100,F0002
目的分析乳腺溢液性疾病的导管造影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乳腺溢液导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140例乳腺导管病例中,非肿瘤性疾病59例(42.14%),肿瘤性疾病81例(57.86%),其中恶性肿瘤20例(14.29%)。非肿瘤性疾病与肿瘤性疾病,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各有其不同的造影表现特点。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HSP70与肌动蛋白在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肌动蛋白(Actin)在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SP70、Actin在20例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70的阳性率为80%(16/20),其表达与乳腺小叶癌的组织类型无关;正常乳腺小叶及小叶末梢导管肌上皮Actin呈阳性表达100%(20/20),而浸润性小叶癌及小叶癌早期浸润处Actin呈阴性反应,阴性率100%(20/20)。结论 HSP70、Actin对乳腺小叶癌早期浸润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
(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
间一强度曲线(TIC)分析TIC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
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t=-2.310、-2.592、-2.127,P=0.021、0.010、0.033);强度差值及上升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3.388,P=0.001、
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TIC 曲线类型、强化方式、强化类型以及强化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
声BI-RADS®分类3或4类且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在TIC曲线上差异主要表现在超声造影峰
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等方面。更多乳腺增生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无明显强化,97.8%的无强化病例为乳腺良性
病变。有强化的乳腺结节中,乳腺恶性病变更多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和快进慢出型,其中以快进慢出型多见;而良性病变更多
表现为慢进慢出型。乳腺恶性结节较多表现为强化范围大于二维范围。
  相似文献   

5.
医疗研究质量机构(Agency for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公布的报告指出,对乳腺造影或体格检查异常的妇女而言,磁共震成像、超声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及闪烁乳腺造影这四种常见的乳腺癌无创检测法均不够准确,无法取代乳腺活检(http://effectivehealthcare.ahrq.gov/repFiles/BrCADx%20Final%20Report.pdf)。很多妇女因乳腺造影或体格检查异常而行活检,其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乳腺癌,无创检查可减少活检的数量。然而,这份最新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计划11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考虑有10%的脱落率,选取样本由100例提至110例)。由于部分患者的双侧乳房存在病变的状况,此次研究按病理学检验结果、研究目的将其分成导管内病变组(60例)与非导管内病变组(50例),同时对于患者双侧同时伴有病变,只要一侧诊断为导管内病变即可作为导管内病变组。结果:经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对患者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测结果与年龄、边缘、病灶增强特征、回声变化无关(P>0.05);而与病灶达峰强度、病灶形态、直径、周边放射状增强、达峰增强使扩大径线变化有关(P<0.05)。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检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的结果与年龄、肿块形态、回声、边缘变化无关(P>0.05);而与微钙化、肿块位置、伴有结构变化有关(P<0.05)。在乳腺导管内阴、阳性病变诊断中二者联合检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一检测(P<0.05)。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项诊断相比,两者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阳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优(P<0.05)结论: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及时明确病变的类型及发展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端粒酶在乳癌、乳腺瘤样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化疗、生长抑素对端粒酶的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RAP方法对77例乳癌及51例乳腺瘤样病变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端粒酶在正常乳腺腺体、乳腺纤维瘤中未见表达,在乳腺导管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中为10%(1/10);在乳腺导管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中为20%(3/15);在乳腺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中为(75%);Ⅰ期乳癌中为90%(9/10);Ⅱ期乳癌为93.1%(27/29);Ⅲ期乳癌为98%(14/15);Ⅲ期乳癌经生长抑素治疗后端粒酶活性下降为55%(11/20),Ⅳ期乳癌以术前化疗端粒酶活性亦下降,为60%(6/10)。结论端粒酶是一种较好的乳腺肿瘤标记物;化疗和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乳腺组织结构细微,腺体和周围组织对比差别小,因而在常规平片上乳腺影象相互重叠,显示不清晰,给诊断带来困难,为了进一步给临床确诊提供依据,采用乳腺管造影技术已成劫一种重要手段。作者自1989年始应用该项技术为50例病人进行摄片,成功45例,失败5例,现将乳腺管造影技术方面积累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患者50例,均为女性,年龄35~70y。主要临床表现为:20例诉乳房疼痛;45例乳房可触及肿块;30例有乳头溢液(黄色20例,白色10例),另20例患者乳头溢出血性液体。造影准备:采用的造影剂为50%~76%泛影葡胺,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nnexin A7蛋白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2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1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中Annexin A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Annexin A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Annexin A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0%(17/20),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3%(5/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46,P<0.001).结论:Annexin A7蛋白表达的升高可能是乳腺良性肿瘤恶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乳腺肿瘤的血流变化情况,并了解用e—flow技术与谐波造影技术测定的乳腺肿瘤彩色像素密度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谐波造影技术及e—flow技术观察并检测86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组46例,恶性组40例)的肿瘤血流信号,手术标本均通过抗CD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恶性肿瘤的血流多普勒参数RI、PI、Vsp、Ve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显示的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用病理方法测得的微血管密度具有同样的梯度,即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18例远离良性肿瘤的正常乳腺组织)。恶性组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病理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组(P〈0.05)。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检测到的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2,P〈0.001;r=0.740,P〈0.001)。结论e-flow技术及谐波造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微血管灌注,有助于乳睬肿瘤的良恶性定性及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