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抹额:将双手手指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内侧紧贴着印堂,从眉间开始向前额两侧抹压,每次约做40次左右。2.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手掌若过于粗糙可涂抹适量的护肤霜),然后用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颌,每次连续做10次左右。3.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然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按摩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4.按摩耳廓:人体的内脏和四肢在耳廓均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耳廓有助于调节全身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5.拍打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胫骨前嵴…  相似文献   

2.
怡然 《大家健康》2012,(7):36-37
温度迅速UP上去,冬天堆积的肥肉慢慢地浮现出来,再也没有厚重的衣服或是长袖开衫可以遮掩身上的赘肉了。不想去上专业的纤体课,没关系,用对方法,照样也能健康瘦下来! 刺激穴位是最好的瘦身方法 刺激穴位能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是最迅速又健康的瘦身方法,而且非常简单:饭后休息一个小时后,坐在沙发上可以自己按摩穴位瘦腰。带脉穴就是中医最推介按摩的穴位之一,它位于第十一肋顶端,与肚脐同高度,经常按摩穴位,减腰效果非常好。可从前后两个方向,用双手从两边按捏、揉点、提拿带脉穴。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按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收效良好,现将1990—1996年经治的135例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35例中,男性7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1个月;病程1天以内80例,3天以内43例,3天以上12例。2治疗手法2.1按揉法:医者用中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中统、天枢、足三里穴,每穴按探揉100次。2.2推法:即分腹阴阳。医者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50次。2.3提拿法:即提拿神厥穴。医者用拇、食、中指抓肚脐并提拿5次。2.4捏脊法:患儿俯卧,医者双拇指在下,两食指在上,将皮肤提起后,两手交替沿脊椎向上提捏,直至大椎穴,…  相似文献   

4.
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楚永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05-906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方法。方法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饮食、生活健康教育,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结果通过治疗,60例可回访的厌食症患儿,显效率70%,有效率30%,总有效率100%。结论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易操作,经济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楚永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5-906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方法。方法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饮食、生活健康教育,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结果通过治疗,60例可回访的厌食症患儿,显效率70%,有效率30%,总有效率100%。结论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易操作,经济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很多患者在看病时,常诉说自己胃口不好,虽服用较多的开胃药如多酶丸等也效果欠佳。胃病有许多类型,如果只是单纯性的食欲不振而无胃的实质性病变,患者可自我点按中脘穴(肚脐直上二寸处)或用掌根按摩胃脘部,或点按双侧足三里(膝关节外侧  相似文献   

8.
肥胖者中,不少人大腹便便,一派富相。中医认为,大腹属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运、气血郁滞所致。故欲减肥,首当从脾调治按揉腹部,通过腹部的运动,可以健脾助运,减少腹部积滞的气血。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看,主动按摩可以刺激末梢神经,由于通过轻重快慢的不同力量使皮肤及皮下脂肪的毛细血管开放,使皮肤组织间的废物被排除,从而促进机体的代谢过程,起到“去腹消油”的作用。常用方法是:仰卧位,以肚脐为中心,以3寸为半径,由上左下右圆周按揉30分  相似文献   

9.
月经不调手法:按摩、推、揉、掐。体位:仰卧。治疗:①按摩下腹部,指按关元、中极、丹田。②掐三阴交、阴陵、血海。③配合背部捏脊。  相似文献   

10.
一、准备活动:患者双腿并拢、站立,将气全部呼出,同时用力收腹,紧缩肛门,然后双臂尽力伸向背后。准备活动结束后,稍作镇定,即可按摩。二、按摩方法:①紧握睾丸以阴囊根部为中心,用力握住睾丸,用力应以无不适感觉为宜。然后松开,稍停再握。如此重复五、六次。目的在于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增强性感。②揉按阴囊用一只手指将阴囊用力向肚脐方位拖拉。同时用另一只手的手  相似文献   

11.
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患者多见于女性,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并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典型患者表现为食后即吐,多数病人有较长时间的食后呕吐史,个别严重者可引起脱水、消瘦和营养不良。按摩有较好的降逆止呕作用,几次就可治愈。按摩选穴内关、攒竹、胃俞、脾俞、中脘、天突、梁丘、足三里、涌泉、印堂、太阳等。按摩方法1.拿内关、梁丘、足三里各50~100次。2.用拇指桡侧缘直推前发际至印堂100次。3.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次。4.按揉胃俞、脾俞、中脘、天突、涌泉各20~30次。5.顺时针摩腹3~5分钟。按摩每天2次,症状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笔者10年来用按摩穴位治疗100例重症缺乳症的临床经验。按虚、实两型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疗。虚型:乳房柔软无胀痛感,体弱神疲,面色苍白,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细。取膻中、玉堂、步廊、乳中、膺窗、神藏、胸乡等穴及乳房用拇指揉、四指揉、双手扭揉、拇指推摩等手法。顺着经络方向轻缓施行之。实型:乳房胀满、胁痛脘胀、大便燥结、苔黄、  相似文献   

13.
胃下垂胃下垂是指因胃壁肌肉无力,使全胃部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高的人,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多数病人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胃痛(无规律性)、腹胀(进食后更明显,平卧后可减轻)等。病人可伴有全身乏力、心慌、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健、中气下陷所致。按摩以健脾和胃、益气举陷为原则。按摩选穴百会、百劳、四神聪、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按摩方法1.用拇指指端叩击百会、四神聪3~5分钟。2.按揉百劳、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  相似文献   

14.
高清顺老师业医近50年,专攻推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手法,经治小儿伤食泻,疗效显著。现从揉腹、揉足三里、揉背俞、捏脊四步详述高清顺老师独特的操作手法,同时从明确诊断、专病专法、三揉一捏、补泻同施、倡“治未病”、注重调护等几个方面介绍高清顺老师的体会与经验,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从日本传来一个以指压肚脐治阳痿的方法,这是一位叫古川的医学博士从古籍中发现的。经过临床实践果然有效。具体方法是早晚躺在床上时,用手指揉按肚脐五分钟(用灸法也可以)轻者一个月,重者两个月即可痊愈。此法已迅速流行,它对于健康人性生活也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6.
手法:一、按揉双内关穴:取坐位,放松肌肉。以左拇指按揉右内关穴,按摩时先轻后重,有酸胀麻木感后,继续按揉5分钟,然后用右拇指按揉左内关穴,交替进行。按摩后,可使胸闷,恶心、呕吐等症解除。二、按揉双风池穴:取坐位,以双侧拇指峰对准双风池穴,先按揉2分钟,后点按2分钟。按摩后,可使头部轻松,头痛眩晕得止。三、按揉双翳风穴:取坐位,以双侧  相似文献   

17.
1.按摩手法患儿取仰卧位或位坐。 (1)揉按摩捏法医者用拇指指腹从患侧肩、缺盆向上揉按至风池穴,反复数次;再交替使用摩捏法反复施术胸锁乳突肌、项肌和斜方肌等处数次。以舒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使患儿肩、颈部肌群松弛,以凑温通气血之功。 (2)拿揉捻提法医者用拇、食二指捏住胸锁乳突肌硬块,上下反复拿捏数次,再改换捻提法反复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下面介绍一些功能锻炼和自我按摩的方法,供患者选用。①掌抚法:患者取坐位,双肩放松,患肘自然置于大腿上,健手从患肢末端作向心性抚擦至肩关节周围,反复5—10次。②揉、拿、点、按“肩井”穴:以健肢全手掌按于患侧肩部,二、三、四指在肩部中点(肩井穴)用力作对称揉、捏拿5~10  相似文献   

19.
简易疗法     
①指压眉弓治呃逆:将眉弓分为三份,内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偏于眉下眼眶处,可摸及一小凹陷。按之有痛感。患者用双手拇指尖同时对两眉小凹处按压片刻,呃逆即可制止。②指压太阻穴止头痛,太阳穴在外眼角上外方约一寸凹陷处,一般性头痛,患者可用自己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压至胀捅,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至消失。③指揉足三里止胃痛,足三里穴在膝盖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当胃痛时,用欢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促进剖宫产产妇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方法:采用按摩双侧足三里穴的方法,对20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术后即给予足三里按摩的患者,按摩后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8.4±8.2h与62.5±18.4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