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9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a,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a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双下肢出现散在的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皮疹渐扩至头颈部及双上肢,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泛发性湿疹,外用皮炎平及冰月膏,未见明显好转.2个月前,皮疹增多,融合成片,瘙痒加剧,影响睡眠,否认有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无遗传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正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s)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多个器官包括心脏的一组疾病~([1-2])。1病例患者,女,82岁,2016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右眼明显,外院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近2周来自感视物模糊加重,  相似文献   

3.
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3岁.主因间断腹痛、腹泻、呕吐7个月,加重70 d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明显,为绞痛,阵发性加剧,伴腹泻,为稀水样便,每日20~30次,无脓血,同时伴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及鲜血,进食后上述症状加重,体重下降约5 kg,无发热,在衡水市某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3.86×109/L,嗜酸细胞0.67.  相似文献   

4.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建中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91-1292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科收住院的2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是寄生虫感染(11例)、变态反应性疾病(8例)、原因不明(8例),11例肠道寄生虫感染有8例为肠道蛔虫症。临床表现为发热(37.0%)、咳嗽(29.6%)、皮疹(18.5%)、消化系统症状(25.9%),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病因是寄生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以蛔虫感染为主。近年来寄生虫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下降趋势,而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病例 女, 47岁,咳嗽、咳痰 2月,发热 20天。 2月前受凉出现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抗炎治疗无缓解,近 20天加重并高热;入院查体, T 39℃,呼吸音粗,双肺可闻湿性罗音,口唇及指 (趾 )端无发绀,既往无特殊病史。化验外周血常规: WBC 14. 4G/l, N 74%, L 9%, M 2%, Eos 15%, Hb 12. 4g/l, Plt 22.3万 /l。 2次痰菌培养阴性;肥达氏反应阴性;骨穿及培养无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总数 11× 106/ml,巨噬细胞 81%,淋巴细胞 8%,中性粒细胞 1%,嗜酸性细胞 10%。免疫功能检查正常。  …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为—种少见病^[1,2],我科收治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女,28岁。因近1个月来乏力、低热、偶见高热,多家医院检查,均以上感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发热原因待查入住我院。查体:T 38.0℃;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既往无病史及疫区居住史。实验室检查:WBC 16.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8,单核细胞0.03,淋巴细胞0.19,PLT 200×109/L;血涂片分类:中性粒细胞0.12,嗜酸粒细胞0.65,绝对值10.9×109/L,单核0.02,淋巴细胞0.21,未见幼稚细胞;尿常规正常;便常规:软便,WBC0~2/HP,潜血阴性,虫卵阴性;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  相似文献   

8.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阵发性咳嗽和哮喘发作,以及游走性肺部病变为其临床特征,少数患者出现高热[1]。在我国北方很少见。我院于2007-07收治1例,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女,23岁。2007-06去印度尼西亚探亲30 d,回国后出现阵发性哮喘,夜间加重,每次发作持续10~15 min,伴咳嗽,咳少量黄色黏液,胸闷气短,午后发热,体温波动在37.1~38.4℃之间,明显乏力,P 82次/min,R 18次/min,BP 18.7/10.7 kPa,在社区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0 d余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亚热带地区旅行史,连续查嗜酸性粒细胞极度增高达600×106/L,胸片提示两肺下野纹理略模糊,左下见淡片状阴影,诊断为亚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中以左旋咪唑为主,50 m g,3次/d口服,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2护理体会2.1卧床休息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乏力感明显减轻后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卧床期间要定时作肢体按摩。2.2心理护理由于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北方很少发生此类病例,且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已...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罕见疾病,报道尚少,我院最近收治一例以脑部出血为症状的HES病人,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岁,因`发热、咳嗽2天'于1998年10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斑,无消瘦,无盗汗.咽红,双颈侧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口罗音.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剑突下1cm,脾未及.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肌力Ⅰ级;跟腱反射存在,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一),奥贲汉姆、戈登氏征(+),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顶部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吴古立  马力 《临床荟萃》2007,22(2):126-126
患儿,男性,14岁。因发热伴咳嗽3周,加重3天,于2004年12月23日入院。体温39℃,有少许白色黏痰,无咯血等。院外使用“菌必治及急支糖浆”无效。既往体健。体检:体型稍瘦,精神欠佳,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两下肺有湿啰音,其他未见异常。辅助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罕见疾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向各组织器官浸润,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上常以皮肤瘙痒、溃烂、发热、腹泻、咳嗽、胸痛等不适首次就诊[1].HES病因不明,主要根据Chusid的排他性诊断标准[2]:(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1.5×109/L且持续6个月以上;(2)明确各系统脏器损害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导致;(3)排除其他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已知疾病,如寄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毒物反应等.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检查住院患者956例血液时,曾发现2例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结果报警。白细胞直方图出现异常峰值,经涂片染色镜检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6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结论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较满意疗效;对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idiopathichepere osinophilicsyndrome ,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一个或多个内脏器官浸润及功能不良的综合征。IHES较少见 ,且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初诊时常常难以确诊。我们近年来收治 3例 ,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1 病历简介例 1,男 ,48岁。因低热、咳嗽、气喘半年于 1996年 1月2 5日入院。半年前因受凉后发热、咳嗽、气喘 ,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 ,感心悸、气促…  相似文献   

15.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材 《新医学》1998,29(7):344-345
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0.04或其绝对值超过0.4×109/L时,则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症临床较常见,但并非独立疾病。临床上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3组:①轻度增多: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109/L,分类在0.15以下;②中度增多:...  相似文献   

16.
17.
收治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皮肤损害的男性患者,26岁,以周身皮肤脱屑、散在皮肤破溃为主要症状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结合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结果,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胸痛5年,加重1月于2011年4月7日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胸痛,呈闷痛或压榨性痛,每次持续约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入院前1月开始胸痛较前加重,次数增多。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质指数28.3,BP150/85mmHg(1mmHg=0.133kPa),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9.
刀保细  吕重颖  李雯 《临床荟萃》2004,19(12):671-671
患者,男性,40岁,阿昌族,云南陇川人。因四肢肌肉酸痛半月余,于1994年10月16日入院,尤以肩、肘、帼窝部疼痛明显,伴有不规则低热。住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00次/min,血压120/56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意识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眉毛外二分之一稀少;双肺无异常,心界不扩大,心率100次/min,律齐,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hypereo鄄sinophilic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1.5×109/L)6个月以上、伴有1个或多个内脏器官浸润及功能损害的综合征。IHES较少见,且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初诊时常难以确诊。我们近年来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病例资料例1,女,15岁,因“胸闷2年,加重6个月伴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起自觉胸闷,活动后尤甚,并伴轻度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好转,未及时就医。2003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考虑“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予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