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造瘘后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87例慢性肾衰竭血管造瘘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瘘口及距瘘口5 cm内桡动脉、尺动脉和头静脉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回顾患者前臂中部头静脉血流量。结果 87例患者中,79例(79/87,90.80%)超声示桡动脉远端至瘘口处出现反向血流,其中5例(5/79,6.33%)临床诊断为盗血综合征;5例盗血综合征患者中,3例超声发现桡动脉管腔狭窄。术后1个月时79例反向血流患者前臂中部头静脉平均血流量为(481.24±84.21)ml/min,5例盗血综合征患者血流量分别为900、423、416、461和405 ml/min。结论 动脉狭窄及头静脉的高血流量可能为慢性肾衰竭血管造瘘患者出现盗血综合征的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宏桥  周南  伍建红  张益  张怡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2,(9):1721-1723,1727
【目的】探讨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血管超声测量指标(X)与术后吻合口血流量(Y)的相关性,以指导造瘘术式的选择。【方法】对109例拟行上肢自体AVF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四种AVF术式,在术前行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拟造瘘动脉内径(X1)、静脉内径(X2);待吻合口成熟后,检测其Y,应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探讨X1及X2与Y的相关性。【结果】上肢自体AVF的四种不同术式与吻合口血流量(Y)无明显直线关系(P〉0.05)。拟造瘘血管的X1、X2与造瘘成熟后吻合口Y有直线关系(P值均〈0.05);以拟造瘘的X1、X2建立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883,决定系数(R^2)为0.780。根据该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599.062+168.368X1+173.263X2,其中X1、X2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29和0.389,故拟造瘘血管的X1对吻合口Y的作用大于X2【结论】AVF术前对拟造瘘血管超声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上肢自体AVF术式的选择。术前测量拟造瘘动、静脉内径值与成熟后吻合口血流量有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尿毒症患者前臂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患者造瘘术前及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及对人工动静脉瘘功能评价。【结果]37例人工动静脉瘘发生血栓5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痿管血管旁软组织血肿1例,30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一静脉内瘘患者进行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在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静脉(A-V)内瘘手术方式对内瘘血流量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62例尿毒症患者均施行A-V内瘘手术,其中49例行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一端吻合,13例行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一侧吻合,吻合口均采用间断缝合法。结果内瘘成熟后,测内瘘吻合口内径均在3.5~5.0mm,瘘口平均分流量在440~660ml/min。49例端.端吻合内痿中有3例仅使用2年即失去功能,13例端.侧吻合内瘘使用至今无一例失去功能。结论端一侧吻合内瘘使用寿命较长,且吻合口内径在3.5~5.0mm较为合适,瘘口平均分流量可达440~660ml/min,既能保证透析血流量,又能避免心衰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程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动静脉内瘘口狭窄患者18例(狭窄组)和自体动静脉内瘘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18例(对照组),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和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11±0.03)cm vs.(0.23±0.04)cm,(375.78±124.56)ml vs.(1053.34±275.7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0.03)cm vs.(0.05±0.02)cm,2.73±0.35 vs.1.85±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地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患者共18例,动静脉内瘘口局部狭窄处峰值流速与流入道动脉峰值流速比值≥2.5,临床透析过程持续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情况。对照组1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并发症,透析过程中无血流量不足情况。详细记录患者动脉内瘘吻合口内径、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血流速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处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内瘘首次使用中的应用。方法13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30~40d、首次使用前进行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和患者内瘘的临床表现,评估内瘘功能和发育状况,从而判断内瘘穿刺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方向,选择首次使用血流量。结果134例尿毒症患者内瘘,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120例患者内瘘功能发育正常,及时给予穿刺,穿刺成功,血流量符合使用要求。14例患者内瘘功能发育欠佳和发育不良,给予延迟10-30d穿刺,12例穿刺成功,血流量符合或基本符合要求。2例患者由于高龄、血管条件差、内瘘血流量不足、内瘘发育不良,延迟30d穿刺未成功,1例给予重新进行内瘘成形术,1例给予颈内静脉永久导管置管维持血液透析。讨论内瘘成型术后30--40d、首次使用前进行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客观判断内瘘功能,有助于选择内瘘穿刺时机,选择内瘘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对于保护内瘘、保证内瘘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减少医患纠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2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 5例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测量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 2 5例均为尿毒症血透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年龄2 8~ 75 (平均 5 6)岁。所有病人均采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人工内瘘术 ,其中端端吻合 2 1例 ,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各 2例。造瘘术后至测定时间为 0 .5~ 6年 (平均 17个月 )。使用仪器为AlokaSSD 680EX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HPImagePoin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线阵探头 ,频率为 7.5~10MHz ,多普勒频谱取样角度为 2 5~ 3 5°。患者取坐位 …  相似文献   

9.
两种手术方式建立A-V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动静脉内瘘(AVF)在使用过程中血流量的差异,探寻适宜于肾衰竭患者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液透析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形成的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大小.结果43例端侧吻合并加用钛环固定的患者造瘘后1个月时内瘘血流量在(592±116)ml/min.其内瘘的血流量调节在较理想的范围内,透析间期均无心力衰竭发作而透析时血流量可达到300mL/min.结论用丝线缝合将桡动脉与头静脉行侧-端吻合并加用3.0mm钛环固定吻合口大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动静脉内瘘(AVF)的最佳手术方式.既不诱导高心输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而透析时血流量又可达到所需要的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二维血流显像在尿毒症造瘘血管监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瘘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I)和B-Flow三种模式显示瘘口和动静脉侧血管情况,郑重观察吻合和动静脉侧血管形态、管壁情况以及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本组31例检查对象,端端吻合23例,端侧吻合3例,侧侧吻合2例,人造血管吻合3例,吻合口平均内径5mm。吻合口狭窄6例,血栓形成4例,B-Folw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邻近背景组织,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B-Flow与CDFI、PDI比较,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结论 B-Folw技术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造瘘血管状况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动静脉瘘主要并发症是吻合口狭窄、静脉段瘤样扩张和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大小多普勒取样容积(SV)对外周血管血流定量影响,我们以血泵流率为标准,选择内径5.0mm模拟血管和溶液为肝素化人全血,SV大小为1.5mm、5.0mm和10.0mm,进行体外模拟脉动血流速度频谱实验。结果当流率为300ml/min和500ml/min时,不同大小SV多普勒血流量测量值不同,SV1.5mm与5.0mm和10.0mm,血流量测量值相差显著(P<0.01),而SV5.0mm与10.0mm间相差不显著(P>0.05)。建议在外周血管血流定量检查时,正确选用SV大小,以便减小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2.
彩超诊断腓动脉末支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20 例腓动脉末支血管作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 被检查者取侧卧位,下肢髋、膝关节弯曲呈放松状态,探头置在距膝关节约6 cm 处,声像图显示腓骨和周围诸肌。观察血管的内径及彩色血流的充盈情况等。结果 管径为1-33±0-13 m m ,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5-6±11-6 cm/s,阻力指数为0-9 ±0-07 ,平均流速为8-6 ±3-16 cm/s。结论 本文的腓动脉末支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文献报道的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近似,作者在检查该血管时发现大多数为单相波型,很少为三相波型,认为接近骨面区的动脉末支血管受肌肉阻力少或无。彩超可较准确地评估下肢动脉的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的外周动静脉瘘患者的术前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图像.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1.67%,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瘘口和其相关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特异性,瘘口处动脉进入静脉的高速、低阻、双期、单向血流是动静脉瘘的血流频谱特征.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动静脉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大,结合相关参数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肩胛下区肌肉、骨骼及胸背动脉的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50名,其中男25名,女25名。分别进行肩胛下区肌肉、骨骼和胸背动脉的高频超声检查,测量胸背动脉起始段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肩胛下区肌肉、骨骼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胸背动脉起始段的内径为(1.46±0.09)mm,95% CI为(1.41,1.53)mm,医学参考值范围1.12~1.81 mm。收缩期流速峰值为(43.6±7.9)cm/s,95% CI为(40.1,46.2)cm/s,医学参考值范围30.4~55.9 cm/s。男、女胸背动脉起始段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0.11)mm vs(1.43±0.09)mm,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肩胛下区肌肉、骨骼及胸背动脉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对肩胛下区病变的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椎动脉血流量及血流参数左右差大样本正常值。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1000例健康人双侧椎动脉,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结果:正常人椎动脉血流量右侧130.47±56.10ml/min,左侧164.21±63.54ml/min,双侧血流量总和293.70±80.74ml/min;血流参数左右差正常值按男、女分老、中、青三组。结论:椎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参数左右差为临床判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苑欣  菅梅  陈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10):1490-149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并发症防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AVF行超声检查,以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吻合口有无扩张及狭窄,管腔内有无血栓、斑块,血管周围有无血肿等情况;以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内血流方向、血流充盈及血流速度。结果 31例AVF可见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并发头静脉血栓13例(13/31,41.93%),并发头静脉管腔狭窄7例(7/31,22.58%),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4例(4/31,12.90%),并发桡动脉硬化3例(3/31,9.68%),并发造瘘口旁血肿3例(3/31,9.68%),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1/31,3.23%)。13例AVF无法挽救而放弃;18例接受治疗,之后14例AVF并发症明显改善,4例因效果不佳而放弃原AVF通路;其中AVF并发头静脉单纯血栓治疗有效率为76.92%(10/13),AVF并发头静脉狭窄治疗有效率为14.28%(1/7),AVF并发内瘘血肿治疗有效率为100%(3/3)。结论 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AVF常伴并发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造瘘血管进行常规监测可及时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体位下的脑静脉颅外回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观察不同体位下的颈内静脉和椎静脉,探讨体位对脑静脉颅外回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名中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静息状态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颈内静脉和椎静脉在仰卧位和坐位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仰卧位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为(0.67±0.26)cm2,血流速度为(18.73±7.37)cm/s,血流量为(758.51±437.23)ml/min;椎静脉横截面积为(0.04±0.02)cm2,血流速度为(19.25±8.88)cm/s,血流量为(47.23±25.40)ml/min;颈内静脉血流量占脑静脉颅外回流总量(颈内静脉和椎静脉血流量之和)的94.13%。坐位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为(0.16±0.09)cm2,血流速度为(18.08±10.71)cm/s,血流量为(177.43±157.42)ml/min;椎静脉横截面积为(0.06±0.03)cm2,血流速度为(36.06±16.88)cm/s,血流量为(144.61±94.97)ml/min;颈内静脉血流量占脑静脉颅外回流总量的22.02%。与仰卧位相比,坐位时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和血流量明显减少,椎静脉的横截面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 健康志愿者静息状态下,颈内静脉和椎静脉丛分别是仰卧位和坐位时脑静脉颅外回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皮肤软组织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32例(37个肿瘤)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二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ASV)、阻力指数(RI)。结果增生期血管瘤(24个):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血流通过静脉网、或小动静脉瘘时形成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查为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为低阻力型;PASV=(64.31±27.80)cm/s,RI=0.54±0.11。退化期血管瘤(13个):有较多的纤维化、钙化成分导致血管腔隙闭合,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高回声型,彩色血流信号较稀疏;PASV=(39.23±22.18)cm/s,RI=0.69±0.12。增生期血管瘤PASV、RI和退化期血管瘤比较,P<0.01。结论增生期血管瘤和退化期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一定差异,对婴幼儿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乳腺癌血流特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CDFI、PDI和 3D DMS检查 171例乳腺肿块 ,定量分析血流灌注量、Vmax、RI、血管数量。结果 乳腺癌相对灌注为 ( 8.2 0 0± 0 .0 0 1) % ,良性肿块 ( 2 .40 0±0 .0 0 2 ) % (P <0 .0 1) ;乳腺癌Vmax为 ( 2 5 .68± 1.11)cm/s,良性肿块 ( 6.10± 0 .2 2 )cm /s (P <0 .0 0 1) ;乳腺癌PI为 1.2 9±0 .3 6,良性肿块 0 .83± 0 .2 2 (P <0 .0 1) ;乳腺癌RI为 0 .7± 0 .0 10 ,良性肿块 0 .49± 0 .0 11(P <0 .0 1) ;血管数量乳腺癌为1.810± 0 .0 2 6,良性肿块 0 .98± 0 .10 0 (P <0 .0 0 1) ,以上各组数字均显示乳腺癌明显高于良性肿瘤。CDFI、PDI和 3D DM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 96.9% ,特异性为 93 .8% ,准确性为 96.8%。结论 超声CDFI、PDI和 3D DMS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