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肝体阴用阳”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肝体阴用阳”,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语,因其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至今仍用为概括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一、为什么说“肝体阴用阳”? 肝体即肝之质体,或曰形体。体阴系指肝脏质体属阴。其因可归纳以下四点。(一)肝为厥阴、其经脉循行人体之腹、胁、胸等阴部。(二)主藏血,喜柔润,赖“血液以濡之”,有“肝……非柔润不能调合”之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小议前人“肝体阴用阳”之说,着重阐述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以阴血为本,肝阴易亏,肝阳易亢”的生理特性,并进而阐明治肝之要在于“一养肝阴,二制肝阳”这一理论的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阴用阳”非独肝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体阴用阳”始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篇》,自此,一直为中医界所沿用,作为肝脏特性之一,以冀区别于其他诸脏。考体用学说,在《素问》中已有见及,五脏皆有其体、用,但未涉及阴阳之属性.《素问》明言“脏者为阴,腑者为阳。”五脏皆属阴,非独肝为阴脏,故拙见“体阴用阳”非独肝也。体,谓形质、形状也,即可供观察之形体。在脏象学说中“体”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脏腑相关的体表组织,若《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肝生筋,在体为筋;心生血,在体为脉;脾生肉,在体为肉;肺生皮毛,在体为皮毛;肾生骨髓,在体为骨。”故在五行归属中,筋、脉、肉、皮毛、骨,合而有“五体”之称。二是指脏腑所藏之物质,肝之所以有“体  相似文献   

5.
从"体、用"与"阴、阳"概念的起源诠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联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学说,简明探析"肝体阴用阳"作为肝的生理功能及特性,进一步揭示"肝体阴而用阳"之本源,以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临床,亦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之本初。  相似文献   

6.
肝体阴用阳学说的学术源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肝体阴用阳学说是对肝之生理和病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历代医家在理论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内经》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对肝的证治已有虚实之分,晋隋时期临证经验的不断积累,金元时期各家理论兴起,该学说得到新的发展;明清医家的认识趋于理、法、方、药系统化。此学说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因此,客观、细致地进行大量的哲学和文献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肝体阴用阳是对中医肝藏象的高度概括。它既包括了肝的生理特点,也是对肝病理特征的概括,因而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是在脏腑辨证以及本草学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古典哲学体用范畴而对肝藏象理论进行的全新阐发。  相似文献   

8.
浅谈肝体阴用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用”指本体和作用,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实有的物质。“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即是“用”。祖国医学称肝体阴而用阳,准确地反映了肝的基本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1 “肝体阴”是肝藏血的互词五脏六腑生理特性不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肝为五脏之一,其体属阴。肝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肝体阴用阳”是肝的生理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体是本体,用是功能活动,通过对其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的分析研究,解释了“肝体”和“肝用”之间的相互为用的关系,揭示了“肝体阴用阳”的理论基础,概括了肝的器官与功能的关系,体得阴柔则用能阳刚,用行阳刚则体得阴柔;为临床治疗和配伍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发展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学说和整体观。  相似文献   

10.
11.
薛雨芳 《中医研究》1992,5(1):13-15
“阴阳自和”说是阴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自和”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特性和自发趋势。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影响,机体“阴阳自和”这一自发运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导致机体健康与疾病等不同状态。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固护并推动机体“阴阳自和”的顺利进行,确保阴平阳秘健康态的建立与维持。  相似文献   

12.
阴阳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抽象概念,并又是广泛的对于实际事物矛盾双方概括的机动的代名词。从大范围看,可以概括自然养一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或人体整个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等;从小范围看,可具体概括某一事物运动、变化的矛盾方面或人体某一局部、器官的生理、病理的实际情况。从前者看,多抽象一些;从后者看,多实际一些。但在学习阴阳学说时,多感抽象、玄妙,难以理解与掌握。因此,笔者在学习阴阳学说时,为增强理解与记忆,常从阴阳的基本内容、消长转化(运动)、  相似文献   

13.
从"肝体阴用阳"看体用范畴在中医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用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具有具体和一般两种含义,其适应水平为宏观层次,“肝体阴用阳”在微观层次上对体用范畴的应用,导致了“体用殊绝”这一矛盾,它决定了中医理论体用诠释的衰颓。  相似文献   

14.
便秘临床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于便秘的论治多从胃、脾、肾入手,笔者认为便秘与肝密切相关,基于肝体阴用阳理论,从肝与便秘发生的病因病机、临证表现、用药遣方来论述。便秘治当从疏肝、养肝入手,如此则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5.
张会芹  李浩 《河南中医》2019,39(7):1042-1044
肝体阴而用阳,围绝经期女性多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故补肝体、调肝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肝血虚证运用补养肝血的药物充养肝体;肝阴虚证运用酸肝化阴的药物充养肝体;肝郁气滞证采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使肝气调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肝经郁火证采用苦寒泻火药物清泄肝火,疏泄肝气;阴虚阳亢证用养肝育阴、平抑肝阳药物补肝体、调肝用。  相似文献   

16.
"肝体阴用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肝体阴用阳的渊源及体阴与用阳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揭示了肝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在肝病临床中以疏肝、平肝以助用阳;滋肝、养肝、补肝以滋体阴;阴阳互滋以现整体观,体现了脏腑学说中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7.
胡克武 《国医论坛》1998,13(5):42-42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因重视顾护脾胃,被称为补土派。他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法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等甘温除热方剂,治疗内伤热病。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中,使用了“阴火”一词来阐述内伤发热的机理。其防火之说曾引起争论,遭到许多医家的否定。通常水属明,火属阳;寒凉为阴,火热为阳。而将火归属明,的确让人有些费解,加之东垣有时将明火与相火、心火等混谈,就更让人不知所云。其实,笔者认为,东垣独具匠心地以“阴”饰“火”,有以下几个目的。1强调内伤外感为阳,内伤为明。金元时期,因战…  相似文献   

18.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肝风医案为研究对象,发掘叶天士基于"肝体阴用阳"理论治疗肝风的经验。叶天士重视肝脏体、用二者关系,着眼脏腑整体思维,在病因病机认识上把握肝为主病之脏,每病多兼它脏的病理特点,辨证论治。肝虚风动、胃虚风动、水不涵木、内风袭络是叶氏肝风辨证常用证型。叶天士的肝风治法主要包括调理体用、养肝息风、养胃息风、滋水涵木、降肺调肝、养摄治法6大类。其临床用药以风药、柔药、静药三者为多,常选用虎潜丸、地黄饮子、甘麦大枣汤、乌梅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肝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肝“体阴用阳”理论内涵进行剖析,分别阐释了肝的“体阴”与“用阳”生理病理机制,描述了其相应证候机制与症状特点,分析了调肝经典方药的组方规律,通过临床验案证实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肝的升发之性,是升发人体之气以适应天地之气升发的必要保障,是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平衡的关键。肝气升发失常主要体现为升发太过与升发不及两大类型,具体分析了肝气升发失常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提出肝藏血实为肝之收敛与涵养特性新观点,阐释了肝藏血主疏泄之间的收敛贮藏与升发条达的关系,认为肝藏血涵养收敛肝气使其不过亢,肝藏血可养魂安神,肝藏血为经血生成之源等观点。本文最终提出“平肝降逆必兼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亦应养肝养血,清肝泻火不忘凉血养阴”的临床调肝组方观点,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以阴血为体,阳气为用,肝之阴阳协调对调控女性月经周期阴阳节律及“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之阴阳失衡可干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与“心-肾-子宫轴”交互作用,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经后期阴血失充,经前期阳气不足,经间期阴阳转化不利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补肝体、助肝用、解肝郁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调复肝“体阴用阳”之性在推动调周法与调轴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辩证统一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