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传统的中药剂型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剂,在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大量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例数逐渐增多,应该引起注意。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了65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现对这些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膏丹丸散为中医药经典剂型,丸剂最具代表性与传承性,"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是最经典的丸剂剂型理论,对中药丸剂的遣方、制剂、临床用药都有指导性意义。该文以"丸者缓也"药剂学内涵为中心,从剂型理论、制剂技术、临床应用3个维度阐释中药丸剂对中医药精髓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药丸剂的制剂机制、代表功效的物质基础、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急诊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既有注射剂的优点,又保留了中医药特色,在临床上有独特的作用。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效发挥较快,更有利于对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发展和解决中医急症治疗的一种主要剂型。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12月发布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作出了规定。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急诊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本院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现代技术研制而成的中药新剂型,它结合了传统中药和现代西药的优势,使中药也具有了起效快、疗程短等特点.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日益增多.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传统理论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为人类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护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制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的制剂。目前,常见肿瘤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逐年上升,中医用药治疗肿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阶段,部分中药制剂有脱离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的趋势。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药传统理论如何在现代中药制剂中发挥指导作用,是一个值商讨的问题。该文以肿瘤治疗为例介绍了在现代纳米技术的影响下中药纳米制剂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医药整体观、传统治则、引经理论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现代中药纳米制剂发展的现有研究,讨论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纳米制剂整体治疗、药对搭配、载体选择以及靶向物质选择方面的应用前景。为中药纳米制剂的传统化和现代化进一步结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及研究重点。方法:对中药的传统外用剂型、现代外用剂型、外用给药新剂型进行归纳,分析已有剂型在应用时的优劣。结果:传统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主体和基础,现代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发展和优势,新外用剂型与中医药的结合是中药外用发展的方向。结论:中药外用制剂作用机理研究、新剂型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是中药外用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是将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剂型理论相统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与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也是紧密相联。该课程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中药研究、生产、经营和应用各类人才的必修主干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药剂型对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向为历代医药学家所重视。传统以来,中药剂型以汤、丸、羔、丹、散为主,随着药剂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和中医临床用药要求以及适应群众的治疗需求等形势变化,中药剂型在继承中药传统制剂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吸取现代药剂理论和技术,中药剂型出现了一个飞跃。目前的中药剂型,除了汤剂,它充分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加减灵活,疗效显著,仍然是中医院临床医疗最常用,最广泛的剂型和传统的羔、丹、丸、散、酒等剂型外,已出现了大量的中药新剂型,如口服液、注射剂,缓释片剂、胶囊剂、冲剂、合剂、气雾剂、栓剂、浓缩丸。此外,  相似文献   

9.
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其剂型较多,如丸散剂、胶囊剂、片剂、膏剂、注射剂、气雾剂、敷贴剂等,且不同的剂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分析各种剂型的临床应用特点后,提出了研发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方向,一是中药制剂必须考虑剂型选择,应多选择气雾剂和注射剂;二是加强新剂型或进行剂型改革,如开发穴位敷贴剂、将平片改制成缓释片等;三是围绕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则开展新理论与新方药的探讨,以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药注射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剂型,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质量问题或临床使用不科学,中药注射剂出现较多不良反应的报道,多个品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中药注射剂如何发展成为了学者大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文章就当前中药注射剂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物质基础与中医药理论、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质量控制3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了解决的对策,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化学药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中药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中药是多成分的集合体,其剂型设计必须符合中药的特点才能够改善中药的吸收利用。传统中药剂型以丸、散、膏、丹、汤为主,存在服药量大,疗效差等问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在中药新型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却不能使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制剂理论有机融合,中药制剂的开发必然要考虑到中药的特点。该文从中药多组分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元化制剂技术,建立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任建勋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4265-4267
中药新药研究现代化、国际化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澳大利亚中药新药多指替代药物,主要以列册药品的形式申请注册上市。澳大利亚登记(列册)药物申请资料主要涵盖药物成分的详细说明、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治疗声明、药品剂型和副作用。针对每部分都有详尽的规范和说明,保证申请人准确理解登记(列册)药品的申请要求,这同时也对国内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挖掘和表征中药经典制剂的剂型特征是中药现代制剂创新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中药制剂学科立项情况、国内外中药制剂研究文献以及中药新药注册申报情况等大数据的梳理统计,发现中药经典制剂的研究项目大幅度缩减,中药经典剂型的市场份额逐年萎缩。“中药西制”模式下的现代制剂占有市场主导地位,但因其疗效“降格”致竞争力较弱。因此,借助国家政策推动下的经典剂型研究浪潮,加快加深中药经典制剂的研究,既有助于促进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提升经典医药文化素养,也能促进经典医药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芳香类中药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挥发油是由芳香性药物提取精制而成的有效成分,常为几十种至上百种成分的混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故常以挥发油直接配伍组方,制成内服或外用的各种制剂,发挥临床疗效。该文以《国家新编中成药》第2版的数据库为资料来源,筛选了以挥发油入药的266个中成药,建立含药品名称、挥发油名称与用量、剂型、规格与用法、功能、主治等项目的信息表。再结合药剂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统计分析含挥发油的中成药在剂型与用法、挥发油的品种、功能与主治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挥发油在剂型发展、处方开发、药品说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状,为进一步探究其市场发展现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如何科学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本文提出了“成方配伍”的思路。成方配伍是模拟中药汤剂中单味药配单味药的配方模式,以成方(成品药)为配伍单元,进行两种以上中成药的配伍使用,从而实现以成药为载体和形式的辨证用药。全文对成方配伍的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对现代中成药的品种结构应加调整,应注重具有配伍性能的基本成药的研发和成方配伍的理论方法研究,这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传统特征的保留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成为中医亚健康学科发展的肥沃土壤,也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中成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亚健康的干预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文章分别从时代背景和学科建设背景分析了中成药在亚健康干预方面的优势,并对中成药干预亚健康的传承与创新做了深入探讨.中成药的创新在亚健康领域大有可为:充分发...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27-830
从科学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剖析了中西医学在理论原点上的差异。认为古希腊的原子论决定了西医学必然采用解剖分析还原的方法,而以中医传统哲学气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学则必然要强调整体运动和联系。由于理论原点的差异,中西医学在理论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医理论的一切现代研究,都必须以充分尊重中医学术体系的主体性为前提。中医学不能仅仅把以现代科学为标准的现代研究视为中医学的发展,而对基于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原料制成适宜剂型以供临床应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与传统的化学制剂药物存在显著差别。中药由于成分复杂多样,成分性质不明确、不统一,其制剂前处理过程是影响中药制剂成药性及药物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中药制剂的内涵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包括传统上的剂型设计过程,还包含物质基础组分结构优化过程;组分提取、分离、精制纯化过程;中药组分性质表征过程;以及为了选择适宜剂型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药效和对制剂进行评价所进行的药物药理毒理等研究过程。因此,该文根据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要求,基于中药的整体和系统性,重点阐述现代中药制剂的拓展性和外延性特点,包括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探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组分的分离精制纯化、组分结构优化与网络药理与调控、代表性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多单元释药系统以及中药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该文科学阐述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和系统性,为研发现代创新中药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