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单点双注法将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注入到大鼠右侧纹状体,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和中脑黑质区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注药后2周,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出现向健侧旋转行为,在2个月的观察中见旋转行为稳定.形态学观察结果示,损伤侧黑质区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腹侧区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6-OHDA单针道双点法是制作大鼠PD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咪达唑仑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S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另3组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0.25组为0.25 mg·kg^-1,M0.5组为0.5 mg·kg^-1,M1组为1 mg·kg^-1)。用跳台法和避暗法分别观察各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用药后第1、2天,与NS组相比,M0.25、M0.5和M1组在跳台法和避暗法的潜伏期均缩短,错误次数均增多(P〈0.05);与M0.25组相比,M0.5和M1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M0.5、M1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3、4天,两法观测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差异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咪达唑仑能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在停药2天后迅速消失,提示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跳台实验与避暗实验两大组(n=40),每大组再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评估合用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NS组相比,P组或K组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PK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加(避暗法P〈0.01,跳台法P〈0.05);与单用药组比较,PK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或P〈0.05)。结论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可使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西泮(diazepam,D)与氯胺酮(ketamine,K)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learning and mermory)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3组:地西泮(D)组、氯胺酮(K)组和两药合用(DK)组,每组10只。用跳台法(step-downtest)和避暗法(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地西泮与氯胺酮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DK组用药第1天跳台法错误次数(number of errors)(1.7±1.0)多于D组(0.3±0.7,P<0.01)和K组(0.3±0.5,P<0.01),潜伏期(latency)(56±65)s短于D组[(161±52)s,P<0.01]和K组[(149±59)s,P<0.01];DK组避暗法错误次数(2.0±1.2)多于D组(0.7±0.7,P<0.01)和K组(0.8±0.8,P<0.01),潜伏期(71±86)s短于D组[(176±113)s,P<0.05]和K组[(180±107)s,P<0.05]。用药后第24、天,各组跳台法和避暗法的错误次数、潜伏期都相似(P>0.05)。结论地西泮与氯胺酮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用药后第2、4天药效协同作用消失,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对小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苯海拉明组(ND组),根据苯海拉明剂量的不同,ND组又分为ND1(2.0 mg/kg)、ND2(4.0 mg/kg)、ND3(6.0 mg/kg)组,每组10只。利用避暗实验观察小鼠潜伏期(latency)和错误次数(error tim es),评估药物对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在避暗实验中,用药后第1天,与NS组相比,ND1、ND2、ND3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与ND1组相比,ND3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2、3天,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苯海拉明能损害小鼠记忆功能,且呈剂量依赖性,记忆损害在停药1天后迅速消失,提示不会造成持久的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组.采用小平台法建立小鼠睡眠剥夺模型后行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小鼠模型,用跳台法和避暗法实验分别于术后4 h、28 h观察各组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组在跳台法和避暗法实验中的潜伏期均缩短、错误次数均增加(P<0.05).结论 睡眠剥夺合并术后疼痛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侧苍白球(VP)损毁后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 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直流电毁损VP,观察毁损后PD大鼠的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Glu的含量. 结果:VP损毁术后PD大鼠偏侧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纹状体内Glu的含量(μg/g) (3.0±0.4)比正常对照组(2.2±0.7) 、模型对照组(1.3±0.2)和假手术组(1.4±0.4)都要高(P<0.05),在术后第2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其他三组. 结论:VP毁损可能会减少Glu的释放或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弱,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烟碱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不同脑区多巴胺(dopamine,D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应用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观察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不同脑区(纹状体、海马、皮质)DA的含量,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变化。结果:①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导致的野生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②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诱导的野生型小鼠中脑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③烟碱可显著减轻MPTP所致的野生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烟碱对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敲除型(knockout,KO)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无明显恢复作用,烟碱对野生型小鼠或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海马和皮质中的DA含量无明显影响。④烟碱可显著增加野生型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T的含量,烟碱对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的纹状体DAT的减少无逆转作用。结论:烟碱可以激活α7-nAChRs抑制PD模型小鼠SNp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提高纹状体DAT水平;促进纹状体DA含量增加,从而在PD模型小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芬太尼和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 氯胺酮组(FK组),每组10只.用跳台实验(step-down test)和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芬太尼、氯胺酮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FK组用药后第1天错误次数均明显多于F组和K组(P<0.01),潜伏期均明显短于F组和K组(P<0.01);用药后第2天,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芬太尼和氯胺酮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用药后第2天协同作用消失,提示可能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对爬杆法(pole test)和转棒法(rotarod test)两种行为学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C57/BL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mg/kg,每天1次,连续5天,于第1、2、3、4、5天分别用爬杆法和转棒法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爬杆法的调头时间和爬下时间与小鼠的适应性行为有关,且其评分标准易掺杂主观因素;而转棒法是小鼠的被动运动,潜伏期和掉落次数均为客观的观察指标。结论与爬杆法相比,转棒法是更为客观的帕金森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晚期PD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在美多巴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共治疗12周,每4周评定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变化,比较疗期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2.34%)、总有效率(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47.83%、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8周、12周UPDRSⅢ评分分别为(20.12±5.31、18.56±4.37)和(24.5±5.29、21.54±4.35)、HAMD评分分别为(9.37±4.35、7.07±4.63)和(13.51±4.32、10.92±4.59),不良反应分别为21.28%(10/47)和54.35%(25/46),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中晚期PD,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症状,缓解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微乳及溶液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为后期药代动力学及PK-PD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成功复制MPTP所致帕金森病的小鼠模型,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30 mg/kg)。于造模起第3天给予三七总皂苷微乳及溶液(100 mg/kg)预处理MPTP所致的帕金森模型小鼠。于最后1次给药后进行行为学指标的测试,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第2天各组小鼠断头取脑,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多巴胺(DA)含量。[结果]在MPTP所致的帕金森模型小鼠中,其行为学障碍明显;三七总皂苷微乳及溶液治疗组,行为学障碍略有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NS微乳及溶液给药组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微乳对帕金森模型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三七总皂苷微乳组的效果优于溶液组。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cetylcholine (Ach) in the striatum,the apoptosis of substantia nigra cells,the ultrastructure and the changes of Nissl cells in rats during the morbidity of PD,and the corresponding behaviors in rats with PD were observed.Rat P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Thomas method.Eighty-on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sham operation and PD groups and their behavior features were observed at post-operative day (POD) 7,14 and 21 as three subgroups (n=9 each).The concentration of Ach in the striatum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apoptosis of substantia nigra cells was assayed by using TUNEL method.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y,and the survival of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area was examined by using Nissl staining.In PD group at POD 7 to 21,the damage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area was gradually aggravated,the concentration of Ach,apoptosis rate and turns of rotation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and the number of Nissl cells was gradually reduced over the time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s (all P<0.05).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exist dynamic changes in Ach concentration,ethology and apoptosis of the substantia nigra cells during the morbidity of PD,sugges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poptosis to the morbidity of PD,and critical role of Ach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及TDI-FP技术,检测散发性与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的差异性,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建立一种新的突变检测方法.方法: 以36例家族性及114例散发性PD患者为实验对象,150名正常健康人为阴性对照,通过PCR扩增含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的DNA片段,电泳分析初次筛选片段缺失者.基因测序技术对无缺失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筛选出突变型及野生型.最后应用TDI-FP技术检测R110或TAMRA标记ddNTP的FP值,鉴定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的基因点突变型.结果: 在36例家族性PD患者中共发现10例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27%,点突变有4例,占11%;114例散发性PD患者中仅有2例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1%,而点突变则有48例,占42%.150例阴性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点突变10例,占6%.结论: Parkin基因突变可能是P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散发性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具有不同的突变类型,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受体与帕金森病的运动行为学及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C57BL/6野生型及D2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爬杆实验、游泳实验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 MPTP注射后,小鼠爬杆实验时间延长,游泳实验评分降低,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目下降(P<0.05或P<0.01);且D2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及TH神经元数目的减少较野生型小鼠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多巴胺D2受体在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2受体缺失加剧了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样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帕金森病提供方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60例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多系统萎缩(MSA)和其他帕金森综合征],均进行急性多巴递进反应试验,所用药物为多巴丝肼62.5、125、187.5、250、375 mg,应用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运动部分,评价服药前及服药后1 h临床改善情况,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巴丝肼剂量为62.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11.3%,剂量为12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23.1%,剂量为187.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29.4%,剂量为250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31.2%,剂量为37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34.3%;应用剂量为62.5 mg多巴丝肼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时,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剂量为125、187.5、250、375 mg多巴丝肼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时,分别以UPDRS评分运动部分,改善不小于23.1%、29.4%、31.2%、34.3%为诊断帕金森病指标标准,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多巴反应试验与患者性别、年龄、HY分级无关,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是临床诊断和鉴别帕金森病的一种方便易行、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黑质区注射脂多糖(LPS)后,纹状体区多巴胺2型受体(D2R)亚型mRN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D2R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LPS注人大鼠单侧黑质区,注射后21 d左右,以阿扑吗啡诱导大鼠旋转,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区D2R两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 单侧黑质注射LPS的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后向损毁同侧旋转,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区DL和DS的mRNA表达量损毁侧较对照侧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LPS损毁大鼠的纹状体部位D2R mRNA含量的变化,可导致大鼠行为的改变,提示D2R可能与PD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临床实际帕金森病早期是否存在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嗅觉定量检测嗅阈,比较30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25名阿尔茨海默病(AD组)以及30例正常人,分析各组组间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以及PD组内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 PD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UPDRS、H-Y分级与嗅觉阈值之间比较无明显区别。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但与阿尔茨海默病组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患者的嗅觉功能可以通过嗅觉定量测量有效反映,但不能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