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卡铂超敏反应发生的规律,探讨卡铂脱敏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3月~2014年5月280例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3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卡铂脱敏输注.结果:5例患者6次超敏反应发生在第五个疗程之后,最低累计用量为1800mg,最高为3200mg,在用药后5~10min出现症状,重度超敏反应1次,中度2次,轻度3次;观察组52例卵巢癌患者,累计用药量最低1800mg,最高6000mg,用药在5~12个疗程,应用脱敏方法输液后均未发生卡铂超敏反应.结论:发生卡铂超敏反应的重要原因是卡铂输液在开始时速度快导致大量卡铂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内;控制卡铂初始阶段的输液速度,输液时间在3~4h,能有效预防卡铂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卡铂是一种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的铂类抗癌药,以卡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已成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线方案。卡铂有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且随着疗程增加而增大。如何安全使用卡铂,预测其过敏反应以及卡铂过敏患者的后续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阐述了卡铂过敏反应的临床分级、诊断标准、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卡铂皮试在管理患者中的应用,提出了安全有效的单一溶液脱敏方案以及卡铂发生过敏反应的处理流程,给卡铂在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病例90例,给予口服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每天给予2500mg/m2,早晚各一次,服用14d后休息7d为1个治疗周期;同时每个周期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60mg/m2,所有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CR 6例,PR 32例,NC23例,PD29例,有效率为42.22%。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多为轻中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很快好转。主要的毒性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色素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病2例。结论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且毒性反应较轻,是治疗晚期乳腺癌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2 5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均以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随访2年。结果 11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46例,疾病稳定43例,疾病进展25例,总有效率为40.35%;1年生存率为55.26%,2年生存率为21.93%。该治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但均不甚严重,主要为Ⅰ度或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奥沙利铂组16例,紫杉醇组5例,西妥昔单抗组4例。结果奥沙利铂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数为第7周期,15例患者在开始输注90min内发生,1例患者发生在输注结束后。而紫杉醇和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均发生在首次用药10min内,并且这3种药物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及临床治疗对策不同。结论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发应的化疗周期数及其距开始输注药物时间各有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其特点密切监测,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1例病例探讨卡铂注射液如何引起过敏性休克及发生事件后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病例及文献搜索分析发生过敏性休克事件的各种相关性,找出应对不良反应的解决方法。结果考虑病例由卡铂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更大,不建议使用顺铂代替,建议患者的后续治疗停用铂类药物。结论卡铂过敏反应多数发生在输注开始后数分钟,患者化疗到7个疗程后需要予以监测,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事件。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和卡培他滨联合对于顺铂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紫杉醇和卡培他滨作为铂类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入组的患者为组织学证实为胃癌,并且有可测量的转移性病变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825mg/m^2每天2次(每天1650mg/m^2)第1~14天给予,紫杉醇175mg/m^2第一天静脉输注,3周为一个疗程,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文献报道中胰岛素脱敏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胰岛素过敏反应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涉及到胰岛素过敏治疗的病例报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纳入文献中的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类型、过敏反应、脱敏治疗等相关内容。结果胰岛素过敏临床表现多为注射部位出现风团、红晕、瘙痒等局部皮肤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胸闷、过敏性休克等全身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胰岛素脱敏治疗方法有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以达到耐受效果的传统胰岛素脱敏治疗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脱敏治疗,有部分患者在传统的胰岛素脱敏治疗失败后,会选择CSⅡ进行脱敏治疗,最终均脱敏成功。传统的胰岛素脱敏治疗初始剂量多为0.001 U、最终剂量多为4 U时,患者已出现耐受。CSⅡ脱敏治疗的初始基础速率多为0.05 U/h,最终基础速率多为0.8 U/h。部分患者在脱敏后期三餐会追加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类似物过敏反应相对较轻,常作为脱敏胰岛素进行治疗。结论胰岛素过敏反应依然存在,但胰岛素脱敏治疗仍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出现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应用奥沙利铂治疗的50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奥沙利铂致过敏的发生为为 3.8%(19/502),Ⅲ~IV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6%(13/502),无死亡病例.对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给予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后,患者过敏反应均解除,过敏反应完全解除时间为20 min~48 h.结论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严重哮喘,多周期应用奥沙利铂后过敏反应风险增高,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总结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笔者本次的研究资料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00例输血治疗患者,对其实施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和护理措施,统计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的输血次数为400次,其中,输注血浆时有2次发生过敏反应,输注悬浮红细胞时有1次发生发热反应和1次发生溶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时有1次发生细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所占百分比为1.25%。结论输血时容易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