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炮制工艺对乳香中5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磊  宋志前  李青  曾林燕  魏征  曹玉娜  刘振丽 《中草药》2012,43(6):1087-1091
目的以5种乳香酸类成分(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β-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指标,探讨不同炮制工艺对乳香中5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比较了炮制方法、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5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影响。结果先加醋制、后加醋制和清炒3种方法比较,5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随炮制温度的升高或炮制时间的延长,5种乳香酸类成分变化幅度增大;炮制后,乳香中α-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质量分数升高,β-乳香酸和3-乙酰-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降低;3批不同来源乳香炮制后5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结论乳香中5种乳香酸类成分随炮制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华会明  王淑美  梁生旺 《中草药》2011,42(7):1293-1296
目的 研究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的树脂氯仿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对乳香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乳香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素(1)、β-乳香酸(2)、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3)、11-羰基-β-乳香酸(4)、乙酰11-羰基-β-乳香酸(5)、9,11-去氢-β-乳香酸(6)、乙酰a-乳香酸和乙酰β-乳香酸(7)、a-乳香酸(8)、9,11-去氢-α-乳香酸(9)、α-乙酰榄香醇酸(10)、3a-羟基甘遂-8,24-二烯-21-酸(11)、榄香酮酸(12)、3a-羟基甘遂-7,24-二烯-21-酸(13)、a-棕榈酸甘油酯(14).结论 化合物1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乳香炮制前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含量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批次乳香炮制前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含量不同,090325批次中生品3.79%、清炒品4.07%、醋炙品4.08%,090917批次中生品3.24%、清炒品3.32%、醋炙品3.71%,100413批次中生品4.02%、清炒品4.07%、醋炙品4.08%。结论:炮制后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实时直接分析-串联质谱法快速分析乳香中多种乳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胡晓茹  金红宇  林瑞超 《中草药》2012,43(7):1320-1323
目的应用实时直接分析-串联质谱法(DART-MS/MS)在未经前处理和色谱分离的情况下快速鉴别乳香中乳香酸类成分。方法使用全扫描采集乳香的DART-MS特征图谱,并对乳香酸类成分进行二级质谱确证。结果药材和提取液的负模式全扫描质谱图中可见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m/z 511)、11-羰基-β-乳香酸(m/z 469)、α及β-乳香酸(m/z 455)、α及β-乙酰乳香酸(m/z 497)等成分的[M-H]离子,正模式质谱图中可见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m/z 513)和11-羰基-β-乳香酸(m/z 471)的[M+H]+离子,提取液中的正离子m/z 513和m/z 471的CID二级图谱分别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11-羰基-β-乳香酸对照品的一致。结论本法简便、专属性强,为药材、饮片的快速鉴别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杰  商雪莹  佟玲  刘晓琳  张蕾 《中草药》2017,48(4):706-709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10个批次西黄丸中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6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 L/min,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45℃,载气为高纯N2,载气体积流量为1.5 L/min。结果 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分别在0.10~3.00μg(r=0.999 5)、1.23~36.9μg(r=0.999 5)、0.16~4.80μg(r=0.999 7)、0.25~7.58μg(r=0.999 7)、0.21~6.18μg(r=0.999 5)、0.30~9.00μg(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6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6%(3.70%)、99.1%(3.62%)、99.2%(1.66%)、98.2%(1.89%)、99.1%(3.42%)和99.5%(2.32%),10批西黄丸中6种乳香酸的总量分别为35.1 mg/g(2.08%)、127.8 mg/g(2.10%)、31.3 mg/g(1.74%)、56.2 mg/g(1.64%)、56.5 mg/g(1.61%)、87.8 mg/g(1.7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为西黄丸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乳香中乙酰乳香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乳香中3种乙酰乳香酸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乳香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Diamonsil(钻石)C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乙腈-0.1%磷酸(A:80:20;B: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250nm;柱温35℃。结果:α-乙酰乳香酸、β-乙酰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分别在0.099~9.9μg(0.999 9)、0.097 6~9.76μg(0.999 9)、0.099 7~9.97μg(0.999 9)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01.9%、98.25%,RSD分别为1.38%、1.49%、1.86%(n=6);乳香药材供试品中3种乙酰乳香酸的百分含量分别在0.23%~2.41%、0.45%~4.27%、0.35%~5.27%范围。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乙酰乳香酸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乳香中5种乳香酸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乳香中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乳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250 nm;柱温30℃.结果:12个批次乳香中α-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8.68~16.1 mg·g-1,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53.5~246.9 mg·g-1,3-乙酰-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38.4~192.9 mg·g-1,11-羰基-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4.48~5.81 mg·g-1,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32.7~44.2 mg·g-1,5种乳香酸的总质量分数为146.1~500.7 mg·g-1.结论:检测的乳香样品中5种乳香酸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活络效灵颗粒中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和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和250 nm;柱温30℃.结果: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β-乳香酸、11...  相似文献   

9.
郭辉  张玲  尚立霞 《中草药》2007,38(7):983-985
目的研究乳香抗哮喘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抗哮喘活性为追踪,采用硅胶柱色谱对乳香抗哮喘有效部位进行分离,运用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乳香的抗哮喘活性部位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乙酰乳香酸(acetyl β-boswellic acid,Ⅰ)、β-乳香酸(B-boswellic acid,Ⅱ)、pinnicolic acid A(3-ox-o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Ⅲ)、栓菌酸β(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Ⅳ)、α-乳香酸(α-boswellic acid,Ⅴ)、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11-keto-β-boswellic acid,Ⅵ)、脱氢松香酸(Ⅶ)、山达海松酸(Ⅷ)。结论化合物Ⅶ、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醋乳香挥发油及水提液中是否含有乳香酸类成分,并通过比较乳香酸类成分含量和抗炎活性来确定醋乳香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法、乙醇提取法及水蒸气蒸馏-乙醇连续提取法提取,比较6种主要乳香酸类成分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α-乳香酸,3-乙酰-β-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和11-羰基-3-乙酰-β-乳香酸的含量,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探讨醋乳香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HPLC测定6种乳香酸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和250 nm。结果:在醋乳香挥发油中检测到4种乳香酸类成分,但提取率较低(1.73%~13.02%),水提液中含有上述6种乳香酸类成分。相同提取条件下,乙醇提取法的效率最高,6种成分的提取率81.09%~88.38%。水提法、乙醇提取法及水蒸气蒸馏-乙醇连续提取法细胞液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2.248 5±0.332 2),(1.933 2±0.422 9),(2.148 3±0.534 3)μg·L~(-1),IL~(-1)β质量浓度分别为(25.53±3.23),(23.22±3.24),(24.32±4.32)ng·L~(-1)。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各成分的提取率均90%。结论:醋乳香挥发油中含有少量乳香酸类成分,水提液中也含有乳香酸类成分;采用乙醇提取法时,乳香酸类成分的提取率和抗炎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