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治体会刘善志陕西省南郑县医院(723100)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属于中医“久泻”、“休息痢”范畴。其临床表现为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笔者辨治此病既重视患者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广东省南海市官窑医院(528237)胡凤林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颇感棘手。近年来,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2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岁~40岁者12...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全国著名老中医王乐善教授之多年临床经验方加减变通,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例一]孔某,男,45岁。1992年7月29日初诊。主诉:腹泻脓血便,伴有粘液已4年病史、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平软,左下腹压痛(+),神清,舌质红苔白,脉沉弦。诊断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药用厚朴ZOg,芦根109,滑石20g,天花粉20g,黄柏15g,胡连15g,白芍15g,木香15g,甘草15g,炒椿皮15g,炒槐花15g。水煎服,共服16剂,3个月症状消失痊愈。[例二]董某,男,36岁。1996年10月11日初诊。主证:腹痛泻,腹胀便不成… 相似文献
5.
6.
7.
肠炎宁胶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96年以来我们用自制肠炎宁胶囊治疗本病120例,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现将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标准,随机分为两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七法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以下简称溃结 )是消化系统的疑难病症 ,病情迁延难愈 ,轻重悬殊 ,尚缺乏特效药物 ,治愈率较低。目前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仍为各家经验之谈 ,缺乏统一的认识及系列、规范的疗法 ,故方药重复性差 ,治愈率难以提高。经多年临床实践 ,笔者认为正确掌握溃结病机演变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其辨证要点灵活施治 ,对于提高疗效 ,至关重要。现将笔者的体会与同道交流如下。1 解毒化湿 ,清肠凉血溃结初期病机为湿热蕴结大肠 ,肠道气机失调 ;热盛肉腐 ,肠络受损 ,故而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恶心、厌食 ,舌胖苔腻而黄 ,脉滑数 ;热… 相似文献
9.
10.
11.
肠安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肠安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6组,并分别给以蒸馏水、肠安宁、SASP灌胃。观察大鼠结肠损伤指数、IgG、IgA含量、NO水平、SOD活性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安宁显著提高SOD活性(P<0. 05),降低NO、IgG、IgA含量(P<0 .05),减轻结肠组织损伤(P<0 .01),改善结肠组织病变。提示肠安宁是通过调整免疫功能,消除炎性介质,改善组织血流,调节内环境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采用慢性实验性溃疡性(脾虚型)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结果:能有效抑制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促进慢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愈合与恢复.结论: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UC的中药共计114味,使用频次146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以补益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0.02%;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提供依据,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医疗模式。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其易罹体质及与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多见,最少体质类型为特禀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及疾病诱发因素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疾病诱发因素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但与疾病分期、饮食偏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并与疾病分期及饮食偏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肠露灌肠荆对小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露高荆量组(高剂组)、肠露低剂量组(低剂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用兔结肠黏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给药治疗21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然后处死小鼠,取全段结肠,称结肠湿重,测肠重指数,比较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肠露高、低剂量组,SASP组疾痛活动指数明显减少,体重改善,结肠炎症反应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病理检查示: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覆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明显,肠壁充血伴出血,水肿明显;SASP组小鼠结肠黏膜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形成,但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肠壁轻度充血,轻度水肿;肠露高剂组小鼠结肠黏膜无糜烂及溃疡形成,部分炎细胞浸润,肠壁轻度充血、无水肿。结论 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免疫性UC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病变,发病原因讫今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认为,与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本病尚具有结肠黏膜黏蛋白的缺陷导致易感性的病理特征。由于该病,病机上虚实相兼、滞损交加,常造成其病势上的发作无常、迁延难愈。故临床上中西医均为之棘手。笔者近年来,曾试图从该病复杂多变的病机特征中觅寻规律,探索对策方略。所梳理出的一套辨治思路,验之临床尚能得心应手。现略陈心得体会,就正于诸同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个多病灶点的复杂疾病.愈肠宁方中含黄芪、苦参.黄芪益气健脾,苦参清热燥湿,两药协同使标本兼治,提高药效.方法:通过对治疗UC的文献调研分析,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得到符合标准得文献234篇,统计分析可知,在UC临床治疗中黄芪的用药频率是33.0%,口服占用药途径的72.7%;苦参用药频率为19.7%,灌肠占用药途径的73.9%.从统计的结果得出临床治疗UC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与愈肠宁方设计思路一致.结论:该设计思路与近20年的UC临床用药实践一致,因此推测该设计研制的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