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土家族药神参(竹节参)(Rhizoma of Panax japonicus)又名竹节人参、北三七、竹节三七、竹根三七等。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土家族药神参(竹节参)(Panax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或肉质状块茎。具有滋补强壮、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民间医疗中被誉为“草药之王”,属珍稀濒危的名贵“七类”中草药。近几年已越来越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为此,笔者就其主要药效学的研究的概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竹节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丽娜  向大位  吴雪  向大雄 《中草药》2010,41(6):1023-1027
竹节参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民间医疗中被誉为"草药之王",属珍稀濒危的名贵"七类"中草药.由于其兼具北药人参滋补强壮和南药三七活血化瘀之功效,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竹节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竹节参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七皂甙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对于人参属药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Sanchi ginseng)的研究特别活跃。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导,仅就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皂甙类的研究概况作以简介,并对前不久分离鉴定出的新成分三七人参皂甙R_3、-R_4、-R_6的研究方法作以概述,希望对进一步寻找三七新的有效成分有所帮助。 1 概况有关三七的研究,除我国外,日本学者研究得较多,到目前为止,从著名的中国传统的草药——三七中已经分离鉴定出了二十六种皂甙成分。按其结构中甙元的不同分为三类:20(s)原人参二醇型有人参皂甙-Rb_1、-Rb_2、Rb_3、-Rc、-Rd、-F_2,丝石竹皂甙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人参皂甙Rg1为成分分析定量指标,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1.84%三七伤药片中人参皂甘Rg1的含量为1.67%-1.81%,样品用超声波震荡法提取,过滤膜净化。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升  王军 《中医研究》1997,10(4):50-53
中药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概况河南450004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王玉升王军主题词脑缺血/药物作用人参/药效学川芎/药效学三七/药效学综述本文就近10年来国内学者开展中药防治脑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人参能对抗阻断四支血管...  相似文献   

6.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参三七PanaxNotogenseng(Brk.)F.H.chen的根。主产云南、广西等省。处方常用参三七、田七、三七等名。该药味苦微甘,性平,归肝、胃经,用量一般2~3g。现代研究三七成分含多种皂甙,如人参皂甙Rb1、RC、Rg1,...  相似文献   

7.
竹节参的主要药效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节参又名竹节人参、北三七、竹节三七等。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具有滋补强壮、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民间医疗中被视为草药之王,属珍稀濒危的名贵中草药。近几年已越来越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为此,笔者就其主要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党全伟 《光明中医》2022,(20):3703-3705
三七作为人参属的主要种类之一,是亚洲国家著名的常用中草药,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三七不仅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之功效,对人类多种慢性疾病也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该研究从三七主要活性成分、经典抗炎途径以及治疗疾病3个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Rg1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任世禾  黄新生 《中成药》1996,18(4):14-15
用反相高效液体上色谱法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三七片以超声波振荡法提取,过滤,净化。简化方法,提高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智口服液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回收率96.63%,RSD=1.26%。  相似文献   

1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_(g1)的含量,三七片以超声波振荡法提取,过滤,净化。简化方法,提高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2.
镇心痛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镇心痛口服液中三七、延胡索、冰片、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选择比色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以人参皂甙Rg_1为对照品,测定口服液中三七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鹏国  张顺仓  梁宗锁  齐志鸿 《中草药》2014,45(17):2564-257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三七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良好功效的基础。目前已从三七中发现了百余种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以皂苷类成分和三七素为主。对三七中皂苷类和非皂苷类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不同化合物的特点,探讨了各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三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云南、广西,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本研究选择三七根茎进行皂苷成分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到8个单体化合物:人参皂苷Rg2(1),20-O-葡萄糖人参皂苷Rf(2),三七皂苷R2(3),韩国人参皂苷R1(4),人参皂苷Rg1(5),20(S)-人参皂苷Rg3(6),20(R)人参皂苷Rg3(7),三七皂苷Fa(8)。其中化合物4,6,7为首次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薛雨芳 《中医研究》1999,12(2):10-13
以雄性健康Wistar大鼠离体海马脑片为实验对象,从神经细胞水平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脑片细胞电生理变化。发现人参皂甙Rg1显著提高海马脑片细胞外电生理PS波幅,能够促进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形成与巩固。本实验为人参“益智”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同时也为人参对中区神经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三七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浅谈三七的药理作用李建国(河北省中医院050011)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主要含三七皂甙、黄酮甙,总皂甙含量约8~12%。三七皂甙与人参皂甙相似,皂甙元为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与人参皂甙不同的是缺少齐墩果酸。黄酮类以叶中含量较多。三七还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前期建立的3种体外肠黏液渗透模型[纯化黏蛋白渗透模型(PIM)、人工肠黏液渗透模型(AIM)及大鼠肠黏液渗透模型(RIM)],研究三七中主要单体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肠黏液层的渗透作用,以期为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口服吸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其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溶液在3种肠黏液渗透模型上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比较其肠黏液渗透作用。结果 建立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3种皂苷成分在PIM、AIM、RIM模型的渗透性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3种模型上的渗透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PIM中,与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相比,三七皂苷R1在不同浓度下的Papp均显著增加(P<0.05);在AIM中,20 g...  相似文献   

18.
薄层扫描法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健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4):220-221
目的: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的含量。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结果:6个药厂生产的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为14.64~20.01mg/g。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用。  相似文献   

19.
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又名北三七、竹节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民间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筋骨疼痛、虚损劳伤等疾患的常用名贵中草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竹节参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1],同时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有改善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健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4):220-221
目的:测定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的含量。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结果:6个药厂生产的三七片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为14.64~20.01mg/g。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