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乌甲素术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高乌甲素和吗啡用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G组60例硬膜外注入高乌甲素8 mg+0.25%布比卡因共6 mL,然后接高乌甲素20 mg+0.125%布比卡因共100 mL的镇痛泵。M组60例硬膜外注入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共6 mL,然后接吗啡8 mg+0.125%布比卡因共100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记录不良反应与PCEA按压次数。结果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G组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镇痛作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高乌甲素复合液硬膜外腔注射对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液硬膜外腔注射对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副作用。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观察组,用高乌甲素12mg和布比卡因22.5mg的复合液,Ⅱ,Ⅲ,Ⅳ3组为对照组,分别单用高乌甲素12mg,布比卡因22.5mg,吗啡2mg,于术后切口复痛时,以单盲法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高乌甲素用于硬膜外注射镇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腹部择期手术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共5组,观察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高乌甲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吗啡,术后硬膜外注射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高乌甲素硬膜外镇痛的效能与剂量密切相关,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应用吗啡对50例剖产术后的时效观察,对照组加用莨 菪砭,前者优于后者。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提高术后恢复期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07年7月~2009年9月我院住院的84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术毕硬膜外腔单次给予负荷量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结果:本文104例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效果佳者98例(94.23%),一般者4例(占3.84%),欠佳者2例(占1.92%),无效者0例。本文316例采用硬膜外腔一次注入负荷量O.375%布比卡因8ml内含吗啡2mg镇痛,一次注药的镇痛时间最短12h,最长72h。结论:采用硬膜外腔镇痛技术,镇痛效果良好,吗啡用药量小,可显著减轻病人的精神和体力负担,早日恢复功能锻炼,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阿片类吗啡与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镇痛泵术后镇痛已得到广泛应。但常部分患者有部分感觉和运动神经被阻滞。单用阿片类吗啡加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就可以避免神经被阻滞。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效果以及对泌乳、肠蠕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年龄22~3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注杜冷丁)。通过观察其镇痛、镇静的效果以及对泌乳、肠蠕动的影响。结果:两组各时点VAS镇痛、镇静评分,泌乳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效果满意,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利于新生儿的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肛肠病手术患者进行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局部镇痛、及空白对照的术后疼痛比较优选一种理想镇痛方案。方法:选取需手术的混合痔患者52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局部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无禁忌的情况下使用高乌甲素的患者术后疼痛较不使用者轻,加用超前镇痛者远期疼痛情况较单用局部镇痛者轻;使用高乌甲素者术后肛缘水肿情况较不用者轻;未观察到高乌甲素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的发生率。结论:高乌甲素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联合使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与术毕时创面注射,可增强术后长期镇痛效果;高乌甲素具有防止肛肠病术后肛缘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纽(A)术后第2天起,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后,予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常规换药;对照组(B)术后第2天起,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后,予以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及水肿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1d、2d、3d、7d疼痛积分,术后第7d、2w水肿积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和灸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作用。 方法:选择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350 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硬膜外阻滞(EP)组 50 例和硬脊膜穿 破硬膜外阻滞(DPE)组 300 例,DPE 组 300 例孕妇再随机分成两大组:A 组 150 例(针对给药浓度)、B 组 150 例(针 对硬膜外导管留置长度)。A 组 150 例孕妇随机分组为 3 个小组:A1 组 50 例(0.065 % 罗哌卡因)、A2 组 50 例(0.08 % 罗哌卡因)、A3 组 50 例(0.1 % 罗哌卡因)。B 组 150 例孕妇随机分为 3 个小组:B1 组 50 例(留置长度 3 cm)、B2 组 50 例(留置长度 4 cm)、B3 组 50 例(留置长度 5 cm),比较不同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和新生儿 Apgar 评分。 结果:DPE 组全部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均高于 E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PE 组 A1、A2、A3、B1、B2、B3 等观 察对象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PE 组全部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 EP 组, 其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明显低于 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 5 min Apgar 评分结果与 EP 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1、A2、A3、B1、B2、B3 等观察对象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新生儿 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DPE 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无痛分娩技术, 对于骶神经的阻滞效果更好,起效速度更快,能够保证产妇的安全性,且不同麻醉药物应用方式对于患者的分娩安全性不 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丹参防治术后粘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丹参在术后粘连防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丹参对粘连的作用机理,包括改善腹膜组织缺血程度、减少纤维蛋白沉积与胶原合成、减轻炎症程度3个方面,为中药防治术后粘连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腕踝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操作性技术进行镇痛。分别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cm)、第二产程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分娩镇痛有效的方案,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乌头注射液镇痛作用的强弱及其药效动力学过程,求出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为合理用药作参考。方法 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以吗啡为阳性对照药,进行药物镇痛作用的研究,以一次给药后药效强度变化的经时过程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和药效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显示乌头注射液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2 mg·kg-1 ip作用强度与吗啡10 mg·kg-1 ip相当。药效消除基本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并基本符合血管外给药的一房室开放模型,其吸收相速率常数K为0.02654 min-1,药效倍增期为26.12 min,其消除相速率常数K为0.007968 min-1,药效半衰期t1/2E为87 min,其药效达峰时间为80.16 min,峰强度为149.24 ΔE%(58.27 s)。药效持续时间约为6~7 h。结论 乌头注射液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其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其药效动力学参数,可为临床用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PECA泵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究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分娩的 135 例初产妇,根据分娩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85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长、产后 24 h 出血量、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后 24 h 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为4.0 %(2/50),低于对照组的 10.6 %(9/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 1 min、5 min 的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缓解产妇的疼痛、在缩短产程的同时提高阴道分娩率,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且不影响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刺 (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 1 0 6例 ,其中针硬组 (A组 ) 35例 ,电硬组 (B组 ) 35例 ,单纯硬膜外麻醉组 (C组 ) 36例。A组为针麻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B组为穴位电极刺激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C组为对照组 (单纯硬膜外麻醉 )。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 80 0 0 %、B组 6 8 5 7%、C组 2 5 0 0 % ;硬膜外腔 1 5 %利多卡因用量 ,首次用量C组比A组、B组多用 35 43%、30 6 2 % (P <0 0 0 5 ) ;硬膜外腔首次用药量 9mL时A、B两组比C组多阻滞 2~ 3个神经节段 (A∶C、B∶C ,P <0 0 0 1 ) ;监测指标提示术中HR、BP、MBP、RR、TV、MV、SPO2 、ECG基本平稳 ,顺利、安全渡过手术。结论 :针刺(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