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补阴更年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补阴更年方治疗3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并与更年安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者34例(97.4%),而对照组总有效者22例(68.8%),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E2、FSH、L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E2含量升高、FSH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这些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补阴更年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内分泌系统失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中药外治小儿口腔炎200例,以抗菌素、维生素、锡类散治疗小儿口腔炎50例为对照组。从年龄结构X2为0.0250,P>0,05,从发病到治疗的天数X2为1.1500,P>0.05.从临床诊断X2为0.2283,P>0.05,均无差异。而治疗效果表明:X2为9.8092,P<0.01,从治疗后疼痛减轻的时间来看X2为39.1162,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观察失血再灌注胃体部粘膜损伤及丹参提取物F与甲氰咪胍抗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生理盐水(NS)组、丹参提取物F(DSEF)组及甲氰咪胍(CI)组。结果:(1)DSEF组及 CI组的胃体部粘膜损伤指数及重度损伤均明显低于 NS组( P< 0. 01),但DSEF组与 CI组间无显著性差鼻( P>0.05)。(2) DSEF组的前列腺素 E2(PGE2)、 6-酮-前列腺素F1α/ (6-keF-to-PGF1α)及 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比值明显高于NS及CI组(P<0.01, P<0.05);而 TXB2含量明显低于NS组及CI组(P<0.05)。但CI组与NS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DSEF组及CI组的细胞内钙含量明显低于 NS组(P< 0.01),而 DSEF组与 CI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诱导的大鼠胃体部粘膜损伤中,DSEF与 CI均具有防治作用,但机制不同。 DSEF既具有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作用又具有削弱攻击因子的作用,甲氰咪胍只有抵抗攻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P均<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1)。3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提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人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P均<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1)。3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提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人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检测补阳还五汤治早期脑梗塞ET CGRP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发病5天以内)脑梗塞患者35例,观察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前血浆ET、CGRP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在基本治愈、有效、无效组中,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改善程度以基本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补阳还五汤能改善脑梗塞患者ET、CGRP代谢失衡,ET、CGRP又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观察大黄虫丸(DZP)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期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血栓素β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并与控制血糖组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用药前后MA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MAR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Keto-PGF1α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差值无明显变化(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降低(P<0.01~0.001),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XB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其差值大于对照组。提示:大黄虫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病期有明显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调节血栓素-前列腺素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牛血清白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损伤而造成血瘀证兔模型,并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其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兔比较,造型兔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明显增高(0.01),前列环素(PGI2)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血府逐瘀汤治疗后,造型兔血浆ET含量明显减少(P<0.01),PGI2含量显著增加(P<0.01),并恢复到正常水平;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PAI活性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提示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而血府逐瘀汤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关节Ⅲ号方治疗家兔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切断籽骨韧带、腓侧副韧带和切除前外侧半月板复制出兔膝骨关节炎的模型。用中药关节Ⅲ号方治疗后,检测家兔血液中睾酮(简称T)及雌二醇(简称E2),软骨中的纤溶酶(简称PL)及纤溶酶原激活物(简称PA)。结果是关节Ⅲ号方通过抑制滑膜炎症,抑制了PA,PL的活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T及E2没有作用(P>0.05)。本方还能抑制关节软骨中性金属蛋白酶(简称NMPE)的激活,从而有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葛根素对冠心病病人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葛根素组,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结果是葛根素组血浆ET-1和血栓素B2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6-酮-前列腺素F1α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内颗粒膜蛋白、血小板凝聚试验和血小板粘附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表明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浆ET-1和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洪波 《中医杂志》2007,48(9):794-796
目的探讨康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康胃散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镜下溃疡面愈合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80例,临床总有效率95.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0.0%,胃镜下溃疡面愈合率93.8%。对照组76例,临床总有效率96.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0.0%,胃镜下溃疡面愈合率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神疲乏力、口干苦、大便干结外,其他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改善隐痛、神疲乏力、口干苦、大便干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胃散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促进胃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的机理可能与杀灭幽门螺杆菌及调整机体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2.
马艳  毛志田 《陕西中医》2020,(3):357-359
目的:运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84例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西医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运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观察两组HP清除率、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腹痛、胃胀、反酸、烧心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HP根除率90.48%、总显效率85.71%均高于西医组73.81%、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能提高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和HP根除率,显著降低血清NO、IL-6水平,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 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 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30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1例.治疗组采用溃疡I号治疗;对照组用三联疗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5.3%,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中西药组服用益气活血方加奥美拉唑;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予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根除疗法,1周后服用上述药物开始观察。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情况并评价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及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对溃疡愈合者纳入随访,观察溃疡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西药组黏膜Sc期成熟度及组织学成熟度的百分率较高(P<0.05)。VEGF、bFGF的水平亦较高(P<0.05);但6个月溃疡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优者溃疡复发率比良者低(P<0.05),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Sc期溃疡复发率比Sb期低,而Sb期溃疡复发率比Sa期低(P<0.01)。 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溃疡愈合质量高者溃疡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肠疡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用中药“肠疡宁”保留灌肠治疗经纤维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1例,与锡类散对照组30例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无效率3.9%,对照组总有效率36.7%,无效率63.8%,经统计学处理P〈0.001,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从1979年2月~1981年6月,应用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86例,其近期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86例中男性79例,女性7例。年龄21~310岁者26例,31~40岁者29例,41~50岁者17例,51岁以上者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胃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P相关胃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不同分为脾胃湿热证组(n=23)、脾胃不和证组(n=18)和肝胃不和证组(n=17)。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疾病组HP感染率,不同疾病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炎症程度、MMP-2和TIMP-1表达水平,分析MMP-2和TIMP-1表达水平与HP感染、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肝胃不和证组>脾胃不和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胃黏膜MM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表达水平:脾胃不和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表达水平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r=-0.085,P>0.05),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呈负相关(r=-0.201,P<0.05)。TIMP-1表达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182,P<0.05),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胃黏膜MMP-2、TIMP-1平衡紊乱有关,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胃黏膜TIMP-1表达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鹳草抗小鼠胃溃疡的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实验通过检查胃溃疡指数,检测血清中NO含量,测定胃黏膜中PGE2的含量,来观察老鹳草提取物对无水乙醇型小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结果老鹳草水提物组能明显降低溃疡指数(P<0.01),提高血清中NO含量(P<0.01);老鹳草醇提物组能明显提高模型小鼠胃黏膜中PGE2的含量(P<0.05)。结论老鹳草提取物可对抗无水乙醇型小鼠胃溃疡,其中老鹳草水提物抗溃疡作用优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模型大鼠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病理形态及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和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II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检测胃液pH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UI),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粘膜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不同程度升高,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液pH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胃粘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正常组及各治疗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药高剂量组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较奥美拉唑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改善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