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结果 赤雹根水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1,0.5 ,0.25,0.125,0.062 5 mg/ml的赤雹根水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率分别为85.61%,69.78%,37.98% ,32.09%,15.68%.结论 赤雹根水提物在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凋亡时对Fas表达的影响。方法人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补骨脂素(PSO)、接受或不接受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Fas蛋白的表达,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UVA处理后的人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可上调白血病细胞Fas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0.01)。结论PUVA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作用强于PSO及UVA照射。PUV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上调HL-60细胞Fa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对蝎毒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进行阐述,蝎毒蛋白是蝎毒主要的活性成分,蝎毒能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HL-60细胞,Raji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53基因,降低Bcl-2基因表达有关.蝎毒及其分离组分通过减少白血病细胞从骨髓内的选出,抑制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跨血管迁移,干预白血病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方面干预白血病髓外浸润.同时蝎毒组分具有改善骨髓造血抑制,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蝎毒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体外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美洲大蠊醇提物,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不同部位,采用MTT法对所得部位进行人及小鼠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有多个部位样品的IC50值小于10μg/mL.结论:通过样品与对照品细胞毒活性结果比较,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存在具有对人及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物质,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凋亡及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L-60、K562、NB4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SO加波长为360nm的UVA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细胞凋亡率、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细胞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作用途径。结果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PUVA的作用效果最强;电镜下观察经PUVA处理后的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下调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结论PUVA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作用强于PSO及UVA照射:PUV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下调FasL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漆姑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漆姑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方法:首先选用3个人癌细胞株(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采用MTT法和SRB法对漆姑草5个不同溶剂萃取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溶剂极性较大部位中的皂苷和多糖进行针对人白血病K562和HL-60两种细胞株的筛选研究。结果:漆姑草皂苷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均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糖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可能有弱的抑制作用。结论:漆姑草皂苷是漆姑草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苦参煎液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报告了中药苦参煎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剂量为8mg/ml时,可显著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寄生在木麻黄树上的桑寄生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溶剂法,将中药材桑寄生用95%乙醇和水分别提取,得到的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极性由小到大的5个萃取部位,与桑寄生水提物,一共6个不同部位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k562与HL60,采用MTT法,观察桑寄生不同萃取部位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桑寄生乙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体外抗白血病作用显著,是桑寄生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活性部位.结论 首次确定了桑寄生的乙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是桑寄生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技术》2004,6(6):59-59
挂靠于哈医大的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学者杨宝峰、周晋教授等人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抑制实体瘤细胞的增殖,由此深入探讨了青蒿素“扼杀”白血病细胞的机理。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素能使白血病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研究中华真地鳖血淋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hemolymph,ESWH)对人红白血病(human erythroleukemia,HE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0~60mg· L-1)的ESWH体外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HEL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梅黄连复方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HT2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乌梅黄连复方(0、0.625、1.25、2.5、5、10、20 mg/mL)对其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形态学和MTT法检测乌梅黄连复方对人结肠癌(Lovo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乌梅黄连复方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HT29均具有细胞毒作用,药物对Lovo细胞和HT2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IC_(50)分别为(7.74±0.13)mg/mL和(4.55±0.25)mg/mL。结论:乌梅黄连复方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乌梅及其炮制品乌梅肉、乌梅炭的药理作用的异同;研究乌梅中有机酸含量较高的苹果酸、枸橼酸与乌梅药理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炭末法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试验,小鼠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糖值及试管法体外抗菌试验,对乌梅、乌梅肉、乌梅炭、苹果酸、枸橼酸进行药理作用研究。结果:乌梅、乌梅炭、乌梅肉、苹果酸均能明显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百分率;乌梅炭、乌梅肉、苹果酸、枸橼酸可使正常小鼠血糖降低;乌梅、乌梅炭、乌梅肉、苹果酸、枸橼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乌梅及其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不尽相同,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议乌梅及其炮制品应对症入药。乌梅中有机酸含量较高的苹果酸、枸橼酸与乌梅药理作用关系密切,可将其列入乌梅及其制剂质量标准控制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梅炒炭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DNA样品。从1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引物S362(5'-GTCTCCGCAA-3')对不同产地乌梅进行扩增。结果此种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的乌梅生品DNA指纹图谱一致,均有900bp、750 bp、650 bp、550 bp、300 bp、200 bp条带;经炮制后的乌梅炭DNA指纹图谱与生品有较大差异,缺少较长碱基对的扩增条带,均多出了400 bp的条带。结论 RAPD技术可作为乌梅生品道地品种的鉴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中主要有机酸的定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药材成分的因素很多,为探明影响乌梅主要有机酸的含量问题,应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对不同采收期乌梅的主要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梅品种加工成的乌梅中主要有机酸含量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采收期、加工方法及梅品种对乌梅的有机酸含量均有影响。此结果为乌梅的综合质量评价、最佳采收期、最优加工方法及梅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乌梅对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旭  瞿颂义 《山西中医》1999,15(1):34-3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乌梅对胆囊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用8个灌流肌槽同时记录实验动物胆囊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结果:(1)低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的收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张力的影响则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双向性反应;(2)心得安、消炎痛、雷尼替丁、六烃季铵、L-NNA均未阻断乌梅对胆囊肌条的作用。结论:乌梅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的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  相似文献   

16.
彭欣  王冰  秦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9,(12):827-828
二陈汤中配伍乌梅,多认为是取其酸收润燥之性。但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方的用药规律,发现乌梅是祛痰止咳的配伍常用药。乌梅敛肺而不敛痰、生津而不滋腻,可佐制温燥以"减毒";其长于止咳化痰,又可协助祛痰而"增效"。二者兼论,方能全面体现出乌梅在二陈汤等祛痰方中的双重配伍价值。特别是针对后世"用二陈而畏乌梅"的局面,尤其应当强调:乌梅为二陈汤中的有效药物,不可随意舍弃。  相似文献   

17.
现代药理研究中药乌梅具有抗菌,驱虫,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抗疲劳等^[1]作用,长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安蛔。乌梅经炮制成乌梅炭后,则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下血等。丁樱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研究中,辨证运用二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毛秀红  王柯  季申 《中成药》2005,27(8):896-899
目的:建立乌梅人丹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制剂中乌梅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薄荷脑含量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甘草酸铵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100.3%,RSD分别为0.76%(n=6)和1.03%(n=6).薄层图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乌梅各入药部位脂肪油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乌梅各入药部位的脂肪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测定脂肪油含量和组成。结果乌梅果肉脂肪油含量为1.22%,核壳脂肪油含量为3.15%,种子脂肪油含量为27.73%。从果肉中鉴定了21种脂肪油成分,从核壳中鉴定了15种脂肪油成分,从种子中鉴定了17种脂肪油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软脂酸、10,13-十八碳二烯酸、13-十八碳烯酸等。结论乌梅果肉、核壳和种仁在脂肪油含量、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上都有较大差异,为乌梅分部位入药提供了依据。同时证明乌梅脂肪油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03,20(6):41-4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其为历代医家推崇的关键在于紧扣病机,方证对应,组方合理,配伍精当。本文从酸辛苦甘,刚柔相济;清上温下,攻补兼施;辛开苦降,土木两调3个方面讨论了乌梅丸按照气味配伍组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