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建华 《中医正骨》1998,10(2):47-48
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治疗研究进展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221009)吴建华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是骨创伤或手术常见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传统治法是植骨加固定,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临床应用骨移植、骨膜移植、骨髓移植、加压固定、电刺激、中医药等方法治疗该病取...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及其加速骨折愈合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约占骨折5%~10%,[1]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质量。为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率,本文复习骨折自然愈合过程并探讨加速骨折愈合的方法,以冀抛砖引玉。1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从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上,骨折...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径排骨骨折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原因主要是直接暴力。开放性骨折的比率占骨折的1/2。本院近年来以小腿骨折为例,在骨折中开放性骨折比率为2:4:1,大多为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同时合并有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骨骼外露、伤口污染严重。这样对骨折、伤口的处理带来了极大不便,有时无法选用内固定器材,外固定也有一定困难,容易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笛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不良后果。尽管骨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理想的骨折固定方法应如上海裁克成教授所说:“维持理想的骨折对位致愈合,适合不同…  相似文献   

4.
驳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驳骨丸是中药复方,基础实验研究表明:驳骨丸是以显著增强骨愈合的强度,提高骨痂的质量,增加骨和钙的沉积,加速骨吸收,缩短骨吸收周期以及促进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活性而促进骨折愈合的。为证明其临床疗效,我们应用驳骨丸和对照药物对450例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驳骨丸有效率达97.6%,显效率为56.3%,与对照组比(P<0.05),有显著性意义。在骨痂X线评定、消肿、骨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P<0.05)而明显优于空白组(P<0.01)。表明驳骨丸是临床促进骨折愈合和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UTH-1型骨愈合治疗仪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河南省襄城县骨科医院(452670)王相奇,李松林,颜丽君山东省青岛市骨伤医院(266021)仲崇昆,吴思政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75003)郭进修,王清义,马宏林主题词 骨折/治疗,骨折愈合,物理...  相似文献   

6.
高建辉 《河北中医》2014,(4):534-535
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后大部分患者经正确治疗均能在预期的时间内愈合。而当骨折愈合时间超过平均愈合时间1倍以上时,就称为骨折迟缓愈合,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骨不连现象,影响患者生活。临床一般采用切开复位、植骨或内固定等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还有可能再次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采用骨愈汤治疗骨折迟缓愈合4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建林 《中医正骨》2009,21(5):43-44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4%。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使骨的机械强度显著下降,骨折后不仅骨愈合过程相对迟缓,而且骨折内固定后的可靠性明显降低,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时有发生。自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闭合复位重建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27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折愈合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历经了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数字信息学等多种领域,研究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骨折愈合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传统医学对骨折的认识和治疗 1.1中医病机肾主骨生髓,骨折的愈合有赖于肾精充养,肾精充足则愈合顺利,肾精亏虚则骨折难以为续。瘀血是骨折后的主要病理产物,去留与否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瘀去则新生,瘀不去则新不生、骨不接。因此中医理论认为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与肾虚、瘀血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骨折多从肾虚、瘀血着手,通过补肾、祛瘀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距骨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功能,在下肢与足之间起到重要的力学衔接作用,距骨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约占足部骨折的3%~6%[1],其中距骨颈骨折占整个距骨骨折的50%左右。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无肌肉起止的骨骼,仅有滑膜、关节囊和韧带相连,因此血供较差,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较常见。而距骨颈部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其骨折后更易发生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因此距骨颈部骨折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困扰创伤骨科医生的难点。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3月,我科行治疗的31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探讨距骨颈骨折治疗的方法选择并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是骨折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轻则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重则会造成残废。从2001年3月以来,作者共收治1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三维外固定架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胫骨骨折行小切口名№三维外固定架固定术.结果:骨折愈合100%,关节功能正常,2例发生针孔感染。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性可靠,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二、胫骨骨折发病率高,且由于其胫前无肌肉覆盖及血运较差的解剖特点,易造成内固定物及骨外露,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骨不连。  相似文献   

12.
方家选 《中医研究》2006,19(4):40-4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emonpausal osteoprisis,PMOP)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绝经后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分泌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性骨形成所致的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因骨质疏松易造成多个部位发生骨折,骨折后可致迟缓愈合或不愈合,严重威胁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000-01—2004-12,笔者对PMOP合并的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法,共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折迟缓愈合与不愈合是一种临床上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传统植骨加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单一.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相关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都有明显进步,主要包括内固定或外固定术、植骨术、电刺激、骨诱导治疗、局部自体骨髓移植或注射金葡液、中医中药应用等。目前人造骨的生产质量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临床检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价格昂贵,临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亦需作进一步研究,若患者愿意接受时可以作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形成因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5例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因固定不牢(46.67%),骨缺损(24.44%),严重复合伤(15.56%)及感染(13.33%)致骨折不愈合;临床随症治疗,愈合率达95.56%。结论: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主因固定不牢,治疗以手术固定、植骨、外固定及功能锻炼为主。  相似文献   

15.
体外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136000)张建国滕宏伟崔正宏主题词胫腓骨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体外钢板仪器和设备病例报告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无论是内固定还是传统的石膏、夹板外固定,均易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自1...  相似文献   

16.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端之间再连接的自然修复过程,可以重新形成与原骨外形、内部结构和功能都一样的新骨。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愈合分四期: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骨折愈合期、骨骼塑形期。而关于骨折的愈合机理,到目前为止,还处于研究阶段。如何促  相似文献   

17.
蒋国民 《陕西中医》2013,(12):1629-1631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干预预防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髂前上棘骨髓植入治疗及仙灵骨葆片内服,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例(3.66%)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4例(4.88%),对照组5例(8.33%)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6例(10.0%),对照组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明显高于治疗组(χ2=4.552,P<0.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χ2=5.117,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髓植入联合仙灵骨葆片在早期干预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不愈合及头坏死的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折迟缓愈合是骨折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切开植骨内固定术虽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其一方面增加了手术创伤,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并且费用较高,一般患者不愿意接受。我们白2003~2005年采用白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迟缓愈合2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需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以胫骨中下1/3及股骨颈骨折为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在术后采取活血化瘀中药组方,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5d、7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周末、4周末、5周末骨痂处骨密度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在不同时间段骨密度测定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92-310/oj好转率7.69%,无骨不连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9.31±1.22)周,对照组治愈率80.77%,好转率13.46%,骨不连发生率5.77%,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8.41±1.41)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5.19,P〈0.05),治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5),但治愈率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折术后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利于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治骨先治肉"在骨折迟缓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育刚 《四川中医》2005,23(1):70-70
目的:以“治骨先治肉”理论为指导,探讨何氏骨科对骨折迟缓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何氏行气活血汤及何氏1、2号外敷散,对257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治骨先治肉”理论对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确具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