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观察44例肾移植患者284例次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术后肾功能稳定组TNF(42.68±16.37kU/L)与正常组(39.50±13.50kU/L)和尿毒症组(40.04±27.50kU/L)比较无明显差异,CsA肾中毒组及ATN组虽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排斥组TNF(72.42±24.12kU/L)明显升高,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天,与前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应用OKT3/ATG时,TNF升高更明显。结论:测定血浆TNF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96年12月24日为1例严重肺功能损害患者施行右侧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了45天,死于脑干、脑实质多发性出血。在此期间,成功地控制了4次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止了严重肺部感染的进一步蔓延。认为(1)诱导-辅助性T细胞/抑制T细胞的监测有助于发现肺急性排斥反应;(2)支所管纤维镜检查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3)术后应选用有针对性抗生素及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抗感洒。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12月共完成尸体肾移植156例次,其中27例发生移植肾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22例(81.5%)排斥完全逆转;4例改用OKT_3后逆转;1例摘除移植肾,以后死于脑出血。ATG治疗移植肾排斥反应安全有效,特异性强,副作用小。作者对难治性排斥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应用ATG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激活因子对急性重型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 A F) 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17 只纯种 Beagle 狗分成三组:(1) 胰腺炎组( P 组) ,用牛磺胆酸钠加胰蛋白酶主胰管逆行注射,复制急性胰腺炎模型;(2) 治疗组( T 组) ,模型复制后5 分钟,3 小时分别静脉注射苦杏内酯 B( B N52021) ;(3) 对照组( C 组) 。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值,肺湿重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 , B A L F) 内细胞总数和蛋白含量,肺血管外水量/ 无血干肺重( Extra Vascular Lung Water / Blood Free Dry Lung , E V L W/ B F D L) ,肺组织内 P A F含量。 结果 平均肺动脉压值 P组明显升高,在4 小时与 C组、 T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 。 P组肺系数〔(112 ±006) % ,珋x ±s ,以下同)〕, E V L W/ B F D L(559 ±053) 及 B A L F中细胞总数〔(203 ±002) ×109/ L〕和蛋白含量〔(447 ±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输尿管急性排斥坏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肾输尿管急性排斥坏死临床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6岁。因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8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出现体温升高,尿少,移植肾区肿胀等急性排斥现象,经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症状及体征渐正常,肾功能亦恢复正常。2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胀痛,查BUN19.7mmol/L,Cr409μmol/L,B超提示右下腹囊性包块,先后两次行囊肿穿刺抽液检查,其囊液Cr达210μmol/L,乳糜试验(+)。10月8日行右髂窝囊肿切…  相似文献   

6.
尸体肾移植1 082例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同种异体肾移植1051例1082例次进行总结。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2例次,加速性排斥反应3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89例次,慢性排斥反应93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94.7%/87.6%、3年89.8%/79.7%、5年88.3%/79.1%、10年50.0%/38.6%。最长者存活16年5个月。1082例次的临床研究表明:(1)尸体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2)适应证的选择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关键。(3)良好的HLA配型有利于减少移植肾的早期失功和提高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4)高质量的供肾、快速的取肾和熟练的植肾手术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5)应坚持ABO血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及PRA配型工作。(6)合理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减到最低量及环孢素血浓度的监测甚为重要。(7)ATG或OKT3是当前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之一。(8)感染是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要充分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9)彩色多普勒超声和ECT测定是一种方便、快速、敏捷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手段。(10)加强对肾移植患者随访,指导康复期治疗,随时调节免疫抑制剂,这对患者能否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对肝移植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S  Wu M  Tan J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304-305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激活的功能标志基因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改良三袖套法建立金黄地鼠至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肝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并以同基因肝移植为对照,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肝移植术后3天,即急性排斥早期均表达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mRNA,4天后表达明显增强,并贯穿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2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载脂蛋白(Apos)AⅠ、B100、CⅡ、C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P患者的TG(P<0.01)、LDL-C(P<0.05)和ApoB100(P<0.01)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AP患者用大承气汤为基本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治疗后的TG、LDL-C和ApoB100未能降低(P>0.05)。提示AP患者存在脂质和Apos的异常,特点是高TG及LDL-C增高,ApoB100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将雷公藤多甙(T_Ⅱ)用于50例肾移植病人的术后抗排斥治疗.结果如下:Ⅰ组(试验组):16例(用药方案CsA+P+T_Ⅱ),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Ⅱ组(对照组):21例(用药方案:CsA+P+Aza),1年人、肾存活率则皆为87.5%;试验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9.19±1.52天,比对照组(16.85±2.48天)明显要快;Ⅲ组:10例接受CsA+P+Aza治疗的病人白细胞异常下降,以T_Ⅱ替代Aza后,白细胞在3~21天恢复正常,并持续稳定,Ⅳ组及Ⅴ组病人均在接受CsA+P+Aza治疗后出现急性或慢性排斥时加服T_Ⅱ,使急性排斥发生频率由5.2次/例降至2.3次/例,对慢性排斥也有一定的疗效,显效率达1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 ̄(99m)Tc-DTPA动态肾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肾移植检查中的应用做一评价。方法:建立犬异体肾移植模型,应用以上两项技术,对15只犬异体肾移植后进行连续监测。结果与结论:(1) ̄(99m)Tc-DTPA动态肾显像诊断早期排斥标准:K/A比值<3,B/K比值<1,其阳性预测率为100%,随着排斥加重,K/A比值进行性降低,肾显像模糊;(2)CDFI诊断急性排斥标准:RI值>0.8,其阳性预测率为82%,严重排斥时,肾内弓形动脉闭塞消失,肾动脉舒张期血流反向。  相似文献   

11.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1例移植肾急性排斥时,肾移植患者尿液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并检测4例不可逆急性排斥和7例慢性排斥移植肾切除后肾组织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发现急性排斥出现时,尿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TXB2增多出现较早;血浆TXB2浓度也显著增加,6-keto-PGF1α浓度下降。尿液和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比值增大。正常肾组织标本中,肾髓质TXB2和6-keto-PGF1α含量为皮质的4~5倍,皮髓质中TXB2/6-keto-PGF1α比值水平相同。不可逆急性排斥肾组织中,肾皮质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高于髓质。急性排斥时,尿液中TXB2和6-keto-PGF1α比值变化与肾皮质平行。分析表明,急性排斥时,尿液TXB2/6-keto-PGF1α比值增大和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异种骨移植时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小牛松质骨(FX)、脱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BC)及不同复合比例的重组合异种骨(RBX)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正常小鼠模拟手术做为对照组。术后7、14及28天,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同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hy1、L3T4、Lyt2及Ta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示:脱抗原载体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X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以Tac升高显著;组织学示局部免疫排斥而无骨诱导生成。RBX植入组Tac无增高,组织学见活跃的异位诱导成骨而无免疫排斥反应,但Thy1及Lyt2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率增高,以Lyt2增高明显,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为RBX中所含BMP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机体对异种BMP及RBX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有关。Tac细胞阳性表达率对评价异种骨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鼠移植肾组织ICAM-1/LFA-1分子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异常表达与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分五个实验组,在不同的时间段、观测受体鼠存活、肾功能;以及移植肾组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图象分析法定量测定移植肾组织ICAM-1/LFA-1分子表达的水平。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组ICAM-1/LFA-1分子水平显著高于同品系移植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结论移植肾组织活检同时检测组织内ICAM-1/LFA-1分子的表达,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清CINC浓度在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的作用。方法 施行了3组大鼠原位肝移植。即:(1)ACI大鼠-LEW大鼠组;(2)BN大鼠-LEW大鼠组;(3)LEW大鼠-LEW大鼠组。分别为高度排斥反应组,中度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结果 大鼠肝移植后血清CINC浓度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01),同时嗜中性粒细胞总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  相似文献   

15.
超急性排斥反应克服后,异种移植物将面临血管性和细胞性排斥。血管内皮是免疫排斥的主要场所,异种移植免疫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其携带的αGal在超急性排斥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尚少。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以同种异体MLR为对照,对异种(内江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混合反应和内江猪血管内皮细胞(PAEC)人PBLC混合反应进行研究,同时考察α半乳糖基酶消化后PAEC对人PBLC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异种MLR增殖较相应的同种异体MLR弱,可能与在异种周围淋巴细胞MLR中以间接呈递为主有关;PAEC作为刺激细胞的MLR增殖极强,可能与PAEC本身是抗原呈递细胞且抗原呈递以直接呈递为主有关;αGal引起增殖,可能与其在体内数量多、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可成为全抗原有关,提示该抗原可能也是超急性排斥后排斥反应的靶抗原;去除PAEC表面αGal后,仍可诱发人T细胞反应,提示可能还存在其它超急性排斥后抗原。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BCL-2及UCH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排斥反应,BCL-2及UCHL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0例手术切除的无功能移植肾病理标本作为实验组,相应的移植术前活检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测BCL-2及UCHL1的移植肾的表达,并观察其组织切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50%以上的肾小管细胞BCL-2呈阳性表达,实验组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尤其是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UCHL1的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2年10月~1995年12月对252例等待肾移植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其中32例患者PRA阳性,占12.7%。28例患者给予血浆置换2~5次后行肾移植术,术后全部患者均应用甲基泼尼松龙、ATG(ALG)或OKT3治疗。结果:2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加速排斥反应,均摘除移植肾;3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21例(65.6%),14例逆转(66.7%),5例摘除移植肾恢复血透(23.8%),2例因肺部严重感染死亡。就PRA阳性的原因,PRA与肾移植的关系,PR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OK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OKT3对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4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性排斥反应7例,急性排斥反应37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6例加速性排斥反应及31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84.6%。25例对OKT3治疗产生迅速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7±4天,12例发生延迟性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34±3天(P<0.01)。作者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患者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排斥损害有关。产生低滴度抗OKT3抗体的患者可再次接受OKT3治疗。  相似文献   

19.
人体右侧单肺移植围术期处理一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肺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提高肺移植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右上肺癌(T1N0M0)患者施行了右侧单肺移植。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3天后经口进食,7天后能在室内步行300~500米。术后第9天和21天发生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48天死于肺部感染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肺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对患者肺移植后的近、远期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值分别为0.707EU/ml与0.342EU/ml)及细菌移位率(37.1%)较伤前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亦显著增多(P<0.01)。给予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P<0.05~0.01),其中以肠道改变最为显著(治疗组与烫伤组均值分别为0.990与1.729,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LBP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5)。结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mRNA的表达,LBPmRNA在局部组织表达增多可能与增敏内毒素血症的组织器官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