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胰胆返流与胆道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与胆囊吻合,B组胰管开口段上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C组空肠与胆囊吻合。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处死病检。结果A、B组术后胆汁淀粉酶明显比术前高(P>0.01);C组术前后胆汁淀粉酶变化不大(P>0.05)。说明A、B组有胰液流入胆囊内。A、B组5条犬胆囊内有胆泥,C组无胆泥。A、B组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明显,3只形成腺肌瘤,2只呈腺瘤样增生,大部分有粘液变  相似文献   

2.
冷血停跳液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例复杂先心病矫正术中,以冷血停跳液(BCP组)和晶体停跳液(CCP组)灌注各21例主肌高能磷酸盐、超微结构和临床观察比较研究,以观察冷血停跳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1)开放主动脉再灌注10分钟时,BCP组ATP、TP下降幅度是CCP组的48%和75%;(2)电镜观察示BCP组在细胞水肿、肌节挛缩及线粒体务等方面均较CCP组轻;(3)BCP组心搏恢复有力,心律规则平稳,对正性肌药诉  相似文献   

3.
ATP—MgCL2对犬肝脏常温下缺血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温下阻断肝脏血流60分钟后立即恢复肝脏血流,治疗组犬静脉内给予ATP-MgCl2,对照组犬给予生理盐水。恢复肝血流后一小时,治疗组SGPT较对照组低(P<0.05);光镜下治疗组犬肝细胞浊肿、糖原颗粒较多,对照组犬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片状坏死、糖元颗粒消失;电镜下治疗组犬肝线粒体形态规则、内膜嵴可见,对照组犬肝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空泡状;犬的存活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证实,ATP-Ngcl2能改善缺血后的肝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及动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E对老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损害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6、12、18和24月龄大重肝细胞(HC)线粒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表明,18、24月龄大鼠HC线粒体MDA含量较6月龄分别升高了33.8%和49.2%(P〈0.01)。同时SOD、GPD活性及ATP含量均显著降低,维生素(VE)可显著提高HC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脂  相似文献   

5.
盐酸氟桂利嗪对再灌注损伤时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盐酸氟桂利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香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组,C组为盐酸氟桂利嗪组。其中B,C两组均阻断肝门造成肝脏完全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90分钟。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ALT,LDH含量,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LDH活性显著加(A,B二组,AL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手术中乳酸与血氧含量及氧摄取率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乳酸动、静脉血氧含量(CaO2、CvO2)及氧摄取率(ERO2)为指标观察体外循环(CPB)手术对组织氧合的影响。A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例。B组瓣膜置换等手术10例。结果两组MAP、SaO2、PaO2均满意,但转流中及转流后CaO2均显著下降,ERO2并未出现代偿性增加,Ca-vO2反而减少24%~30%,同时乳酸显著升高,且B组升高程度大于A组。提示CPB使组织氧供及氧摄取均受到损害。监测乳酸,CaO2、CvO2、Ca-vO2及ERO2有助于判断组织氧平衡情况。体外循环;乳酸;血氧含量;氧摄取率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兔体外循环(CPB)模型研究CPB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的理论依据及其作用的受体机制。结果显示,在CPB期间血浆GC浓度显著升高、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伴有血浆磷脂酶A_2(PLA_2)、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显著升高;在CPB中应用琥珀酸钠氢化考的松(20mg/kg)能进一步提高血浆GC浓度、降低胸腺GR水平,却能显著抑制血浆PLA_2、LPO的升高。表明CPB能引起GR水平下降,从而引起GC效应的降低;CPB中应用大剂量GC,能在GR减少的情况下维持和提高GC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水平的变化。研究分4组:对照组(A组,n=10),非黄疸性胆道结石组(B组,n=12),良性内组(C组,n=14)和恶性梗黄组(D组,n=7)。结果显示:(1)和A组比较,C组血清IgM和D组血清C3升高;(2)和B组比较,C组胆汁C3升高;和B、C组比较,D组胆汁IgMC3和C4下降。结果提示:恶性梗黄胆道体液免疫功能和补体经典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切除卵巢造成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通过观测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和Ca2+-Mg2_-ATP酶的活性,探讨肾虎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肌醇脂质系统的变化,并结合全身和脊柱骨密度(BMD)指标观察了补肾中药(密骨灵)的疗效,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和阳性药(骨疏康颗粒剂)对照组进行对照,探讨补肾法的防治机理。结果表明;模型空白组大鼠红细胞膜PKC和Ca2+-Mg2+-ATP酶、Mg2+-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密骨灵组与骨疏康组大鼠全身、脊柱BMD和红细胞膜PKC、Ca2+-Mg2+-ATP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空白组(p均<0.05),并且与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差别(p均>0.05);密骨灵组大鼠红细胞膜Mg2+-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空白组和骨疏康组(p<0.05),并且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密骨灵组大鼠红细胞膜PKC活性高于骨疏康组(P<0.05)。结论:肾虎骨质疏松症具有红细胞膜PKC和Ca2+-Mg2+-ATP酶、Mg2+-ATP酶活性的改变;密骨灵可以恢复肾虎骨质疏松症大鼠全身骨量,达到防治目的;补肾中药可以恢复红细胞膜PKC活性和钙镁泵的活性,是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分析状态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AP酶标法半定量检测(PCNA)在19例肝硬变、21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和54例HCC中的标记指数(LI)。结果 PCNA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中。在HCCⅠ级、Ⅱ级、Ⅲ级中PCNA的标记指数(LI)分别为20.6%、42.2%、68.9%,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在肝硬变、LCD中的LI分别  相似文献   

11.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受体胎肝激酶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VEGF受体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 1,Flk-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SCI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只,体重100~120g,进行BMSCs分离及培养。取81只Wistar雌性大鼠,体重220~250g,采用改良Allen’s打击装置制备S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n=21),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DMEM组(B组,n=30),SCI区周围注射DMEM;BMSCs组(C组,n=30),SCI区周围注射BMSCs。于移植术后1、3、5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SCI区Flk-1基因表达的变化;于移植术后3、7、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内Flk-1蛋白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细胞形态多样,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趋于均一,多为扁平形和长梭形。RT-PCR结果显示,在移植术后1、3、5d,C组Flk-1 mRNA表达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与A组比较,Flk-1 mRNA表达于术后1d明显增加并达峰值(P〈0.01),术后3d下降(P〈0.0.01),至术后5d表达仍高于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移植术后3、7d,B组Flk-1蛋白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d,A、B组Flk.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d,B、C组Flk-1表达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7、14d,C组Flk-1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SCI后BMSCs移植对Flk-1 mRNA的表达无调节作用,但上调Flk-1蛋白的表达,是修复SCI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和肝移植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建立Wistar→Sprague-Dawley(SD)原位肝移植(OLT)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SD大鼠;B组:免疫排斥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C组:免疫耐受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术前1周胸腺内注射F蛋白0.4mg,建立稳定的移植耐受大鼠模型。A组立即处死大鼠,B组和C组分别于术后7d、100d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肝移植术后肝脏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各组样本另取一张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TUNEL荧光染色法作对比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下,B组可见中、重度免疫排斥反应表现,C组肝组织细胞间的淋巴细胞浸润较B组大大减少,稍多于A组。荧光显微镜下,A组TUNEL切片可见零星散在的凋亡细胞,C组可见大量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凋亡细胞,B组的凋亡细胞数远较C组减少,但仍多于A组。A组、B组、C组大鼠肝组织内浸润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分别为(8.83±0.43)%、(11.32±1.29)%和(19.00±1.9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免疫耐受移植物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高,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可能会阻碍免疫耐受的发生,引起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索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 ,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移植于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分成超低温冷冻同种神经移植组 (A)、新鲜同种神经移植组(B)、及自体神经移植组 (C)。 3组均在术后 3、8、12、16周行大体观察 ,检测形态学、电生理变化及血清IL 2、TNF水平。结果 A、C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无明显畸形 ,趾无缺损、无溃疡。B组的腓肠肌萎缩 ;足部溃疡伴趾部分缺损。A、C组在术后 8周刺激神经移植段近端有动作电位出现 ,B组在术后 12周出现。A组动作电位的波幅较B组高。血清IL 2 ,C组与B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光镜下A组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少。电镜下见髓鞘厚薄基本相同 ,轴突密度高 ,雪旺细胞发育较完善 ,明显优于B组。结论 超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 ,在不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动物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