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尿微量蛋白在移植肾功能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1便肾移植患者尿中微量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尿中微量蛋白含量与血清Cr存在显著相关(P=0.019),与GFR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P=0.0096)。在血清Gr、GFR出现异常以前,尿微量蛋白已有显著升高。尿微量蛋白测定无损伤、简便、敏感性强,可作为移植肾功能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高达10%-60%;肾移植术后肾功能长时间延迟恢复(LLDGF) 发生率较少,尚未见较准确的发病率报道。本院1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58 d才完全恢复肾功能.我们对其病变原因及治疗方法作探讨,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患者,女,24岁、体重45 kg,血型A型,PRA阴性。供肾为尸体左肾,热缺血时间 8min,冷缺血时间 12 h,采用 HC-4肾保存液灌洗和保存。HLA配型4同2容;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1年,尿量少于1…  相似文献   

4.
供肾重量和受者体表面积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供肾重量、受者体表面积及二者比值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 对 5 3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供肾重量、受者体表面积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 2~ 7d血肌酐平均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供肾重量与术后 2~ 7d血肌酐平均值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受者体表面积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呈正相关 (P <0 .0 1) ;供肾重量及受者体表面积的比值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受者体表面积、供肾重量及受者体表面积的比值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 ,体表面积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肾移植受者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73例肾移植中发生的70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患者总的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77.1%、47.6%、37.5%,肾存活率分别为71.4%、40.5%、15.0%,明显低于同期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受者,但未合并排斥反应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者存活率并不受影响,合并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同种肾组织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Wistar雄性大鼠为受体,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将鼠婴肾组织声多点植入受体双侧后肢皮下和筋膜下。结果表明,30天后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在肾小球区,移植组着色程度明显增高。血红蛋白和4促红细胞生成素随移植的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实验结果提示,此方法有可能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提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功能超长时间延迟恢复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的问题已引起移植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报告 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达 10 7d者。患者 ,男 ,2 0岁 ,因慢性肾炎尿毒症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术。供肾移植于右下腹 ,供肾动、静脉与受者的髂内动脉和髂外静脉吻合 ,手术历时 2h。供肾热缺血时间 8min ,总缺血时间 2 0h。术中无低血压发生 ,血流恢复后 ,移植肾色泽良好 ,质地稍软 ,3min开始泌尿 ,但尿量较同一对供肾的另一只肾少。术后第 1个2 4h尿量为 14 0 0ml,后尿量缓慢减少 ,最后每日尿量仅 15 0ml,与移植前无异。术后第 3d开始给予环孢素A(CsA)、泼…  相似文献   

8.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早期必须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过渡。我院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替代传统血液透析治疗 69 例 DGF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 69 例 DGF肾移植受者,男性 53 例,女性16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延缓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 ,并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者 ,将原先以环孢素A (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切换成FK5 0 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FK5 0 6起始剂量为 0 .15mg·kg-1·d-1。结果  10例肾移植受者在换用FK5 0 6治疗后 ,血胆固醇水平和血压明显降低 ,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明显减少 ,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FK5 0 6对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肾小管泌氢功能试验在肾移植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6例肾移植患者肾移植前与术后8周内的肾小管泌氢功能,包括尿pH、可滴定酸(TA)、NH4+、酸净排出量(NAC)及HCO3-浓度进行动态监测,以探讨该试验在术后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移植前pH及HCO3-明显高于正常,TA、NH4+及NAC明显低于正常。移植后肾功能稳定恢复组的五个参数均逐渐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占62.5%;排斥组出现排斥反应时TA、NH4+及NAC合量下降,随排斥逆转而有所恢复,完全达正常者占37.5%;肾失功组患者TA、NH4+及NAC始终波动于低水平,而pH与HCO3-增高。结果表明,肾移植术活动态监测肾小管泌氢功能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人肾移植术后微乳化环孢素血药浓度C2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国人肾移植受者服用微乳化环孢素 (新山地明 )后 2h (C2 )的目标血药浓度。 方法 肾移植后前 3个月接受新山地明 (6~ 7mg·kg-1·d-1)、霉酚酸酯 (MMF ,1.0~ 1.5g/d)和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患者 114例 ,采用荧光偏振方法 (TDX)同时测定新山地明谷值 (C0 )和峰值 (C2 )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新山地明新的血药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中的有效性。 结果 移植肾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15 .8% (18/ 114) ;不良反应 (肝毒性、肾毒性 )发生率 3 0 .7% (3 5 / 114) ,其中肝毒性发生率 2 6.3 % (3 0 / 114) ,肾毒性发生率 7.0 % (8/ 114)。同步测定C0、C2各 2 3 4次 ,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C2平均值分别为(92 1.5 5± 43 1.3 1)ng/ml、(1185 .17± 3 5 8.86)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不良反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C0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3 2 ) ;C2值分别为 (13 0 2 .5 9± 45 0 .2 1)ng/ml、(110 5 .2 3± 3 71.64 )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7)。C2值在 12 5 0~ 15 0 0ng/ml之间无急性排斥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4.3 %。 结论 C2监测可敏感地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国人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择64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粘附分子GMP-140水平,以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结果环孢素肾中毒组的血浆GMP-140水平中度升高(292±99μg/L),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比较(114±30μg/L)差异显著(P<0.01);排斥组(515±187μg/L)与稳定组及环孢素肾中毒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肾功能稳定但并发感染者血浆GMP-140水平(535±172μg/L)与急性排斥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测定血浆GMP-140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疗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采用不同肾脏替代疗法的结果进行分析。23例采取肾移植,33例为血液透析。结果移植组死亡率低于透析组,但近期死亡率高,生活质量移植组明显优于透析组,死亡原因与接受替代疗法前的伴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的可能机制,及其在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AHR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29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检查移植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C4d的沉积、浸润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标记.AHR诊断标准参照Banff 2005标准,并结合受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296例受者中,术后共有25例发生了AHR,发生率为8.4% (25/296).术前PRA阳性者和阴性者术后AHR的发生率分别为23.1%(6/26)和7.0%(1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AHR和未发生AHR受者的DSA阳性率分别为88.0%(22/25)和0.4%(1/271),出现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80.0%(20/25)和6.7% (4/60),两者间DSA阳性率和C4d沉积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或)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19例AHR被逆转,其余6例因治疗无效,发生移植肾破裂,导致移植肾被切除.结论 PRA和DSA在肾移植术后AH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术后应立即开始监测PRA和DSA,以达到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AHR的目的,进而改善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6.
尸肾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70例次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我院15年来的尸体肾移植情况:肾移植术后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5.02%,其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71.4%,急性排斥(AR)及急性加速性排斥(AAR)反应占20.0%,泌尿系并发症占4.29%,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及急性CSA肾毒性各占1.43%。其预防包括:选择年轻健康供者;缩短热、温缺血时间;保存液中引进钙离子持抗剂;水中避免缩血管药物的应用及避免术后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经济条件允许者预防性应用单、多克隆抗体;警惕急性CsA肾毒性及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的肝功能异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肝功能异常对肾移植患者存活的影响,对48例肾移植前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伴或不伴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32例,术后肝功能正常者18例,肝功能异常但经治疗预后好者6例,预后差者8例;术前仅ALT升高者9例,术后肝功能正常者3例,肝功能异常但经治疗预后好者5例,预后差者1例;术前肝功能正常,术后发生肝功能异常者28例,大部分系药物的肝毒性所致,经治疗预后好者14例,预后差者14例。认为HBsAg阳性和ALT异常并非肾移植术的禁忌证;对药物的肝毒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动态监测血清胱抑素 C 评价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肾移植受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以评估移植肾功能的改变. 方法 监测58例肾移植成功受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Cys C、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素氮(BUN)水平;并于术后第7天使用99mTc-DTPA测定受者肾小球虑过滤(GFR),比较其与上述四项指标的相关性.以GFR=1.5 ml/s为临界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项检测指标鉴别轻度与中重度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性能.计算受者不同时间段血清Cys C及SCr变异系数及其比值(R值). 结果 Cys C于术后第1天下降达48.1%,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的下降幅度.血清Cys C、SCr、β2-MG和BUN与GFR相关系数依次为0.876、0.691、0.589和0.516.血清Cys C、SCr、β2-MG和BUN的诊断性能:敏感性分别为91.3%、87.2%、82.6%和87.0%;特异性分别为80.0%、69.2%、71.4%和42.9%;阳性预期值分别为82.0%、73.7%、74.3%和60.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81、2.83、2.87和1.5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828、0.803和0.765.SCr的变异系数显著小于Cys C(P<0.01),Cys C<2 mg/L的受者R值大多<1,Cys C>2 mg/L的受者,伴随Cys C水平升高,R值趋近于1. 结论 Cys C与GFR相关性最好;Cys C的诊断性能及准确性均优于其他指标,即使肾功能有微小损伤,Cys C也会有显著改变.因此,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ys C对于及时判断移植肾存活及肾微小损伤时肾功能的改变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9.
Like cyclosporine (CsA), tacrolimus act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renal phosphatase calcineurin. CsA induces reversible vasoconstriction, causing a transient reduction of renal plasma flow in patients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acrolimus on renal plasma flow in renal transplanted children. Eight children were studied with a median age of 10.6 years, a mea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ulin clearance) of 55 ml/min per 1.73 m2 (range 29–95), and a mean follow-up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5.6 months. 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 (ERPF) was studied in each patient for 12 h after tacrolimus administration. Clearan- ces were obtained every 2 h for 12 h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Tacrolimus pharmacokinetics was also studied. Average ERPF at the start of the test was 289 ml/min per 1.73 m2 (range 177–404, SD±106). Variation in each of the 2-h periods was not significant, although a mild reduction of plasma flow was observed in three of the eight children.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acrolimus AUC, peak, or trough levels and renal blood flow variations. Despite the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studi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vivo, a therapeutic oral dose of tacrolimus is not necessarily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ERPF in renal transplanted children. Received: 15 November 2000 / Revised: 3 April 2001 / Accepted: 16 May 2001  相似文献   

20.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治(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的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 TRAS)的诊治经过. 结果 3例TRAS均发生于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经彩超和肾动脉造影确诊.3例均行经皮穿刺移植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获临床治愈.随访15~24个月,无TRAS复发,移植肾功能正常. 结论彩超是筛选TRAS的首选检查方法,肾动脉造影是TRAS的确诊手段.PTRA/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TRAS的安全、有效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