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细菌性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后置管引流.结果 36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费用少,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38/38)。其中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97.4%(37/38);无1例中转手术,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建议作为肝脓肿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盆腔脓肿的价值。方法对临床保守治疗无效的31例盆腔脓肿女性患者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后行超声随访。结果 31例患者共进行38次抽吸和2次置管引流,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抽脓,6例1周后进行第2次穿刺抽脓,1例行第3次穿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患者中26例于抽吸引流后48 h内症状缓解,2例穿刺抽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置管引流,后病情好转。本组治愈率为93.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抽吸或置管引流盆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的价值.方法 对35例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患儿行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后行超声随访.结果 35例患儿共进行41次抽吸和2次置管引流,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抽脓,6例1周后进行第2次穿刺抽脓,均无严重并发症.35例患儿中31例均于抽吸引流后48 h内症状缓解;4例穿刺抽脓后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置管引流后病情好转,2例中转开腹.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肝脓肿患者共26个脓腔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或穿刺置管引流,定时冲洗,注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1-3次,4例患者行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注药。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达100%,经超声复查,26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全部痊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超声定位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置管成功,症状及体征于术后1d~3d内明显改善,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脓腔基本消失,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诊的93例细菌性肝脓肿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34例单纯穿刺抽脓,5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达97.8%。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95例肝脓肿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采用超声引导下抽吸脓腔、冲洗、置药及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其中细菌性肝脓肿90例,单发79例、多发11例,阿米巴肝脓肿5例。经穿刺、抽吸、冲洗、置药治疗者92例,另3例抽吸、冲洗、置药并置管引流治疗,疗效迅速,治愈率达100%,本组无并发症出现。作者认为超声引导下脓腔抽吸、冲洗、置药及置管引流术,病人痛苦少,疗效高,安全可靠,是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雪岩  张晓峰  毛颂 《西部医学》2010,22(8):1506-1507
目的探讨穿刺冲洗与置管引流方式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穿刺冲洗和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在治愈率,住院天数,脓肿消失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穿刺冲洗与置管引流两种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均为100%;超声随访两组治疗后脓肿消失时间分别为6±2天、5±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冲洗组无并发症发生,置管引流组1例并发液气胸。结论两种治疗方式中,穿刺冲洗方式较置管引流的损伤更小,并且多发脓腔可在同一时间分别抽吸,在临床应用上多次穿刺冲洗方式优于穿刺置管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9例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对脓液黏稠正有坏死组织块、抽脓不彻底的患者置管引流,每日冲洗。有48.98%(24/49)的患者行1次抽脓治疗,24、49%(12/49)行2次,8.16%(4/49)行3次,4.08%(2/49)行4次穿刺抽脓;另14.29%(7/49)行置管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肝内无脓腔。这表明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留置冲洗脓腔经支气管镜吸引治疗肺脓肿的效果。方法对20例肺脓肿与支气管相通的患者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脓腔,抽出脓液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同时应用0.5%甲硝唑溶液或敏感抗生素稀释液反复冲洗脓腔,冲洗脓腔时用支气管镜经病变肺叶支气管吸引流出冲洗液,直至冲洗液清亮,脓腔闭合,可拔出引流管。结果20例患者15~25 d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留置冲洗脓腔经支气管镜吸引治疗与支气管相通的肺脓肿安全可靠、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处理腹腔脓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采取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治疗的23例腹腔脓肿病人作为观察组,以2014-2016年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腹腔脓肿病人1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2组病人均成功治愈。2组开腹手术引流率、脓肿完全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脓肿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能优化腹腔脓肿治疗,降低手术引流率、脓肿复发率、脓肿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文卿  车彦鹏  梁世博 《当代医学》2010,16(17):337-33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介入诊治细菌性肝脓肿的部分值得注意的诊疗经验。方法本文患者均来自我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病例,对57例细菌性肝脓肿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并对诊治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57例病人3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抽出脓液20-350ml,行细菌培养,阳性39例(63.3%),阴性18例(36.7%)。经药物冲洗治疗后,37例体温明显下降,超声随访1—3个月,脓腔消失52例,占94.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提高了部分不典型病例的诊断率,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对运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与悉心护理。结果在周密细致的护理下,经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3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注意对引流管的保护,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CT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定位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接受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脓肿19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15例,胰周及腹膜后积液18例。分析治疗结果及穿刺相关问题。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引流,穿刺引流后患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3例引流后效果不佳行急诊外科手术,49例引流成功患者避免了手术或急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2%(49/52)。其中2例因引流管堵塞而更换引流管重新置管,1例引流45天后出现腹壁肌肉间隙脓肿,1例胆囊穿刺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其余48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胰周及腹膜后局限性积液、积脓,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单独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外科引流或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体温平均恢复时间为(1.7±0.6)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3.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2±0.8)、17.5±3.6)d](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7例(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不仅优于脓肿切开引流术,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连续灌注(连续灌注组,85例)和单纯引流(单纯引流组,85例)2种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探讨连续灌注组介入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及计算系数,并由此构建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拔管时间为(21.1±12.4)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9.1±14.9)d(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2±6.6)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7.8±8.0)d(P<0.05)。连续灌注组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合并胆道结石、血浆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P<0.05)。LASSO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术后拔管时间=0.06×白细胞-0.72×血浆白蛋白+1.99×多房+6.86×胆道结石+ 0.94×BMI;术后住院时间=0.21×甘油三酯+1.79×感染性休克。结论:对于DBLA,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引流术;超声图像特征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患者合并胆道结石、低蛋白血症或高BMI均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将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蕈并发症的介入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13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1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采取特殊处理手段成功处理并发症.4例发生引流管部分滑脱并盘曲于肝脏与腹壁之间,4例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下移进入十二指肠腔造成小肠梗阻,5例术后经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结果 4例引流管滑脱患者,2例在CT扫描定位下、2例在DSA透视下成功实施胆道穿刺针固定引流管肝内部分后拉直盘曲部分并在导丝配合下将滑脱部分顺利推送入胆道系统;4例支架低位进入十二指肠造成小肠梗阻者,其中3例通过内镜顺利经口腔取出并在内镜直视下重新放置支架,1例取出支架后因患者拒绝再次放置支架而采取鼻胆管引流;5例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者经栓塞出血血管或置入带膜血管支架封堵血管瘘口后均成功止血.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手段应对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