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动性失语又称为表达性失语症和口语性失语,是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是危害较大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可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表达,不能复述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阅读及书写能力障碍,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针灸治疗运动性失语有一定的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7月份完成标准疗程8w的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末采用潘氏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89.1%;不良反应大多出现于治疗后2周内,表现为静坐不能、震颤、头晕、失眠,多数较轻微不需治疗,自行消失。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常规药物治疗促进与发音器官相关神经的修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发音训练、吞咽训练、冰刺激)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疗效均不理想。头针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本文将对近年头针治疗运动性失语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静坐治疗失眠滕占能我过去体弱多病,患有失眠、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肠炎等多种疾病。经常跑医院,中西药不断,影响工作与生活。自从我每天坚持练床上八段锦和静坐气功后,慢性肠炎等病先后消失,但失眠还是不瘥,得用药物治疗,如睡前服利眠宁、安神补心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运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桂枝汤加味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与常规药物都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手段,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不但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体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单一服用喹硫平治疗35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和简明精神量表(BPRS),治疗前后对比。结果:用药剂量与体重有明显差异;3例出现嗜睡,1例出现静坐不能、震颤,2例便秘口干。结论:喹硫平用于治疗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是安全有效的,其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是抗精神药物中有消除幻觉及控制兴奋躁动的作用,其作用强而显效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状态等严重精神病均有较好的效果。此药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相比,患者病情恶化次数减少,能选择性地阻滞边缘系统中多巴胺受体,对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影响很小。因此,在治疗时不引起明显的锥体外系症状,是临床上一种应用较多的精神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常留有后遗症,而运动性失语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病症。据报道,21%~38%的中风患者在入院时伴有言语不利症状,18%的患者在出院时仍遗留有失语[1]。但目前在失语病的治疗上,西医多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外治法在临床上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采用针刺、刺络放血及头针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疗效、副反应、认知改善的规律。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湿内阻型,痰火内抗型及其他型,应用利培酮治疗,使用PANSS、TESS、WCST等评定工具观察疗效、副反应、认知改善情况。结果:有无火证(实火和虚火)是判断利培酮放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失眠者一个较普遍出现的药物副反应,而静坐不能,在痰火内扰型出现的严重程度最大;痰湿内阻型入组  相似文献   

10.
浅谈静坐入门陈柯静坐能放松入静,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少数人经一段时间静坐,还有可能出现一些特异现象,值得研究。静坐的方法公开介绍的不多,在此,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希提出批评意见。静坐,需找一安静、空气新鲜的地方,盘坐或正身...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口面部异常运动症多发生于老年,青壮年较少发病。临床表现为舌、下半面部与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闭眼或抚按口周并不减轻症状;除口唇部不自主运动外,或伴肢体齿轮样强直、静坐不能等基底节病变征象。确切病因病理基础不详,药物尚无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联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针药联合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电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SADQ-H、CRRCAE、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除CCRCAE评分阅读、复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CCRCAE评分及SADQ-H、NIHSS评分,药物组均显著低于针药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为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根据该病的神经反射原理及中医针灸学理论,自1996年3月~1997年11月,采用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调节鼻腔的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32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临床统计治疗患者3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1岁;病程短者1年,最长者12年。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本组病人在针刺治疗前均有药物治疗史。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提高。现代医学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研究很多,而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则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运动应激所引起的生理性变化进行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低热量饮食及减少静坐时间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治疗的MS患者80例,参考奇数偶数法分为两组处理。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低热量饮食及减少静坐时间,分别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BMI、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的改善程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低热量饮食及减少静坐时间MS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抗惊厥药物治疗癫痫,近年来虽有很大进展,但对部分患者疗效尚不理想,不能达到抑制发作的目的,甚者发作仍较频繁。我科自1977年以来,在药疗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癫痫32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上: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系常用抗惊厥药物定量治疗而不能满意控制者。其中大发作27例,小发作2例,局灶性1例,精神运动性2例,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包括智力低下者2例,偏瘫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3~10岁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肿瘤本质上与其他年龄并无差异。但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内环境出现变化,其特征是机体实质脏器的萎缩伴有功能降低,还表现为免疫衰退的T细胞活化受损,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其特征是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降低,而对自身成分产生抗体阳性率增加。朴老治疗老年肿瘤,全程贯彻动静结合的理念,服用药物,也强调动药与静药的结合,既不能灵动太过,也要避免过分滋补腻胃类的“静药”。在运动康复与静坐养生的关系上,也体现动静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足见运动疲劳是由运动引起的,而非病理原因。但是在运动训练或体育健身引起疲劳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不仅会影响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还有可能引起病理性变化,使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中国传统中医药诊治疚病所用皆为天然药物,安全有效,并且十分强调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重视调节人体自身的抗疲劳能力,通过调补结合,促进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而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后躯干、下肢观念运动性失用(ideomotor apraxia,IM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躯干、下肢观念运动性失用的评估方法及康复训练手段。方法:神经系统常规脸查排除运动能力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通过按指令执行动作、模仿动作和及物动作三部分.设计针对颜面、躯干及上下肢体运动的动作对患者进行IMA评估;影像学检查确定大脑病变部位。干预措施包括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结果:本病例因出血休克致大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影像学MRI提示“左侧苍白球异常信号”,神经心理学检查提示下肢和躯干的观念运动性失用伴轻度协调障碍。经综合治疗和恰当的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